平時你去形容自己或他人,會用怎樣的言語?形容一個人的維度有很多,可以是道德層面,可以是能力方面,可以是相貌方面,不過這些維度,比較容易變化,道德是根據社會規範變化,能力是根據社會閱歷和訓練變化,相貌根據年齡和打扮變化。
有一個維度不太容易變化,或者短時間內不太容易變化,那就是人格。
如:
”他是個外向/內向的人“
”她挺好相處的“
“她比較敏感情緒化”
“他喜歡關心其他人”
“她是一個特別負責的人”
····諸如此類。
針對以上特質,人格心理學家,已經總結了一套廣為接受的模型:大五人格。
釋義:
大五人格共有5個方面:
開放性(創造性/好奇 或 一致/謹慎)
盡責性(高效/有組織 或 奢侈/粗心)
外向性(外向/精力充沛 或 孤獨/內向)
宜人性(友好/富有同情心 或 批判/理性)
神經質(敏感/緊張 或 彈性/自信)
這些特質,透過長時間的相處,也可以大致猜出對應的型別。
大五人格形成的原因,除了個人經歷和環境塑造,還有基因等生理基礎:多巴胺,血清素,睪酮和催產素,分別決定我們哪些方面更明顯。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瞭解自己,不僅能滿足你內心的渴望,還能幫助你找到更好的職業道路、更合適的配偶,減少生活與工作中的角色扮演、釋放生命潛力。
如果你是外向的,你就比較適合和他人溝通場景比較多的工作,如銷售,如主持人️等,如果你是內向的,就適合做獨處場景多的場景,如程式設計,如作家️等。很多老師開放性高,又宜人,盡責。很多畫家,內向,宜人,神經質高。
大五人格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優點同時也是缺點,成就的一面也可能在其他情況影響到你。
不管怎樣,接納自己,瞭解自己,根據環境再調整改變自己,不過改變之前,需要清醒的認識自己。這樣的改變才會實質性的改變。
網上有很多測試網站,可以測試一下,看看自己的大五人格會不會隨著時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