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來了政策的暖風,經過上市的蜂擁,又迎來了不間斷的收併購,物業行業在這兩年可謂風光無限,屢奪眼球,應了那句話:潮退之後,方知誰在裸泳。繁華褪去,價值迴歸,不禁讓人想:物業,下一站會是怎樣?
物業,源於地產,因而自身無可避免的也帶著“大款”的粗獷,雖為勞動密集型,卻也大手大腳,精細化程度不足,管理效益不高,體現在服務標準的鍛造、商業模式、管理能力等方面均難以獲得業主的認可。在資本退去之後,自身缺陷更為明顯,主要有以下三點。
服務本身。物業的作用是為房產品的保值、增值提供可能,精細化管理確保設施裝置處於良好的執行狀態,不會出現風險與災害,為居住者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專業服務,紐帶橋樑的作用,為居住者打造舒適的居住體驗,房產品外立面、整體感官、園區環境歷久彌新。這便是物業一開始的服務價值。而今,受制於資本市場主導,利潤率的追求,不變的物業費、日趨增加的人力成本,又有哪些物業企業可以說自己的服務價值從未減退?
從業人員。服務的提供者是物業從業人員,好的服務,必須要有好的人。物業行業基層員工薪酬偏低,在外賣小哥、跑腿等新業務的衝擊下,招人更是難,以至於很多物業企業提出“只要是個人就可以”,尤其是在沿海地區,這個現象更為明顯。沒有優質的人才加入,物業行業的發展終究是紙上談兵。如果整體拔高薪酬,物業行業原本不算高的利潤,哪裡經得起,何況還有個資本市場在虎視眈眈。
企業自身。不少頭部的物業企業,在其大本營,確實能保障高標準的服務,然而隨著全國佈局和區域的深耕,慢慢的服務就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標準自然而然的下降,與最初的標準漸行漸遠。就算在其成熟的大本營,在服務標準已經夯實的環境下,又有多少企業會去想著,圍繞業主的全生命週期與房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去豐富服務呢?房產品後市場的開發又有哪些呢?因此,目前物業企業(頭部)面臨兩個尖銳的問題:成熟市場的服務模式創新滯後、新興市場的服務標準下滑。
即便如此,物業服務仍展示出了強大的發展潛力,有政策背書,又有資本市場的追捧,這些並非空穴來風,是實實在在的未來方向。然而,怎麼把把握?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在傳統的住宅市場,物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社群責任,包括疫情之下的聯防聯控,社群鄰里關係,垃圾分類等,均離不開物業的參與,這個作用會愈來愈明顯、無可替代,業委會也未必有這個組織能力,畢竟專業分工的屬性決定。其次,城市服務概念的提出,物業將會承擔這方面的重任,也只有物業才有這方面的優勢與條件。城市服務需要標準,需要創新,而載體也必然是物業企業。最後,鄉村振興同樣需要物業的參與,美麗鄉村,不能是散兵遊勇,而是專業化的服務,而這個服務,絕不僅僅是清掃環境那麼簡單,還應該有更多服務內容、內涵,物業企業可以是這方面專業的服務商。
因此,綜上來看,物業經過前期的爆發增長,到資本的逐漸退去,終究會找到其最本初的價值迴歸,那就是成為幸福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那麼企業應該如何把握住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我認為應該有四個方面需要重視。
其一,物業企業自身,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用長期主義的思維來面對變局和機遇,迴歸服務本身。這就需要企業要縮緊褲腰過“苦日子”:制定合理的利潤率,不能像過去一樣追求眼前利益,而是把這部分利潤放在服務品質的夯實、提升,服務模式的創新,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這個行業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打磨自身服務力,確保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的服務標準是一致的,向管理要效益,同時能在成熟市場探索出一條服務的新路子。
其二,行業自身。收併購、惡意競盤等都應適可而止,而是多去想,能夠為這個行業、社會帶來了什麼價值,如果透過收併購作為手段,輸出企業優秀的管理能力,能提升被收購物件的管理水平,那這樣的行為是鼓勵的,而不是僅僅為了獲得資本市場量的認可。作為民生的重要參與者,過分的被資本所左右,並不有利於行業的發展。這個行業的發展,應當是以服務、效益、創新等為標籤,推動社會的進步作為使命。
其三,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和諧社會治理,幸福家園建設,物業已經無可替代的成為重要參與者,物業會承擔越來越多的政府服務職能,政府亦有職責為物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包括物業費定價、政府公建專案服務費標準等,要確保企業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同時,透過機制設計引導企業創新創造,不僅僅是技能方面,還有服務模式、社群治理等。
其四,機會在哪裡?當然,機會的前提是這個企業擁有出色的服務提供能力、穩定的人才供應、社會治理上有畢竟成熟的模式、管理效率高,如果沒有,那麼應該先從這四個方面去夯實基礎,再談機會。如果有,那麼城市服務、鄉村振興就是新戰場,如何介入?政府需要提升城市服務水平與內涵,改變過去單一的服務內容,建築物只是載體,透過載體提供軟性服務,提升城市舒適、便利,如政務中心滿意度建設、服務互動、數字化建設、智慧化建設、政府政策宣貫等。鄉村振興是另一個市場,物業除了提供四保服務(保安、保潔、環境、服務)等,還應充當鄉村治理的助手,如垃圾分類,民俗活動,生活美學培訓等等,真正充當鄉村產業、文化振興的重要幫手。
服務升級,前途無限,鬆綁資本的擁堵,讓物業迴歸服務本身,參與到城市與鄉村的蓬勃發展中,堅持服務創造價值、服務帶來幸福社會,這便是物業未來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