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公佈,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8所在川大學入選。
四川大學入選的6個學科,其中一半為醫學學科。
四川大學入選的6個學科,具體為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等。
對比兩輪“雙一流”學科名單發現,此次無增減,意味著四川大學既無突破,也無退步之虞。
古人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學校而言,更是如此。
川大的6個一流學科:有一半是從華西合併而來的,剩下的三個都是理工科,其中一個是從成都科技大學合併而來,而老川大強勢的文史哲類學科一個也無。
想象中,川大這五年應該是發展最快的時期,各種排名和核心指標都在快速上漲,身邊很多朋友都是這麼認為的。
但實際上,從公佈的一流學科來看,川大這5年來沒有任何新增突破,不免讓人感覺遺憾,不知道川大有沒有危機感?
1.護理學-源自華西醫科大
學校護理學專業培養能掌握護理學及相關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並有能力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護理實踐的專業人才。
2.口腔醫學-源自華西醫科大
學校的口腔醫學專業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理論、臨床醫學知識、一定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掌握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實踐技能,從事口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預防工作,具備良好的繼續教育基礎和終身學習意識的口腔醫學專門人才。
3.基礎醫學-源自華西醫科大
學校基礎醫學專業培養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基礎醫學教育和研究發展需要的,具有紮實的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理論基礎、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醫學教育和醫學研究創新型人才。
兩輪雙一流不進則退,四川大學何去何從?
四川大學,曾用名“四川聯合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併而成。
最早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寄託了整個四川,乃至整個西南的希望。
川大去年在川招生人數是全國雙一流A類高校在川招生數三分之一,全國沒有哪個學校這麼照顧本省人。
大學的高度,決定了城市的高度。
作為西部地區最大最強的綜合性大學,四川大學在四川省內的受重視程度無疑是最高的,兼併華西醫科大學後著力打造醫學院,實力大增,穩坐西部頭名。
但即便如此,四川大學與四川省在全國的地位仍然是不相匹配的,合理的排位至少應該擠進前十才對,但目前無論是軟科還是校友會排行榜,川大一直在第13~15名前後搖擺,QS全球排名更是徘徊在四五百名。
很多人沒有搞明白雙一流的目的,國家搞雙一流不是為了排名,而是為了扶持。
雙一流不再鼓勵“拼多多式大學”
國家搞雙一流的目的,不是大學評比,而是未來幾十年各級財政重點投入扶持的物件,是希望集合國家、省、地市、學校等各級資源(資金),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優勢學科,扶持一批世界領先的學科,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壟斷,實現國內自主創新和超越。
這種情況下,四川大學要想有所作為,不能再搞大而全,攤大餅,否則結果就是重點學科投入不足,和別人差距越拉越大,那肯定很難實現突破。
就川大目前而言,佔地7000餘畝,下設142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近7萬人(相當於1.5個清華,2個北大,2.5個南開或3個人大)。
與一線城市或沿海省份相比,考慮到內陸相對有限的資源和人才,川大應該有足夠的、強烈的危機感、重視度和投入度,扭轉“大而不強”的局面。
為什麼說華西是川大的臉面?
四川大學以文科起家,但在透過兼併形成所謂的 "巨型大學"後,不僅傳統的文科沒有發展起來,吸收兼併而來的工程和醫學也並未取得突破性的發展。
比如在全國都響噹噹的華西臨床醫學,先後兩次衝擊一流學科都失敗而歸。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大學唯一的一個A+學科,就是口腔醫學,這不得不說,當年的華西醫學院,真的是如今四川大學的臉面了。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說四川大學配不上華西醫學院,足以說明華西醫學院在四川大學裡面的地位。
不過,相信川大在學科院系重整,進入良性迴圈後一定會實現超越式的發展,率先在西部建設一所世界一流大學。
你認為,華西是川大的臉面嗎?
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四川)
四川大學: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資訊與通訊工程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四川農業大學:作物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學
西南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