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黃石人民習慣統稱之為張家湖,其中對磁湖的南半湖又有南湖之叫法。1988年市政府下文將張家湖、南湖、又統一恢復到歷史上曾有過的名稱磁湖。
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張家湖完全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個時候還沒有湖中間的杭州路,只有一條排水的大港從現在的團城山公園附近的湖泊連線到現在的杭州路加油站旁邊的那條港再通到長江。由於大港兩邊的地勢位置比較高,所以在大多數時節南半湖和北半湖大部分的水都是分開的,只有在漲水季節兩邊的湖水才全部連線成一整片。大港的兩邊是一大片草地,周圍的農民都在那裡放牛,草地上有野泥蒿等各種野菜多達十餘種,草地的上空飛著各種各樣的小鳥,是孩子們遊玩的樂園。草地邊緣接近湖水處是我們小時候學習游泳的好場所,我和兩個弟弟都是在那兒學會的游泳。那時候的磁湖除了滿湖的魚以外,還有滿湖的藕,那可真是好東西,湖裡還生長著很多的雞頭包和野菱角,除了菱角可以吃以外,雞頭包和菱角的莖都是我們經常吃的菜。
我從小在八卦嘴的湖邊長大,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太好,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只有父親一人在工作,母親負責照看我們。由於糧油都需要供應,所以經常是一天只能吃兩餐,而且中午只能吃浠的,更談不上有什麼油水。那個時候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經常的感覺就是想吃,不敢想吃太好的,能餐餐吃飽幾碗大米飯就不錯了。記得很小的時候經常跟母親去湖邊和草地上採集各種野菜。到了1966年,我10幾歲了,開始可以和父母親分憂了,我開始到湖邊抓魚,扯野菜,還開了個小菜園。再大一點我就到湖裡挖藕,這個時候弟妹們也開始長大些啦,糧食問題是我們家面臨的現實問題,我開始頻繁的去挖藕,記得湖水還在結冰的時候我都下個湖。除了挖藕我還下水深的地方去用腳在水裡踩藕,那是要一點技術的。有一次我在踩藕時,踩到了很大的一支甲魚,有好幾斤重,拿回家母親把它紅燒了一大盆,可惜我們特別是母親還不大敢吃。湖裡還有很多的青蛙,那時候的人們不像現在,幾乎還都不吃這東西,我和弟弟們用自己做的簡單鋼絲叉一叉就是一大布袋,拿回來餵鴨子。有一次母親在我們的鼓動下燒了一碗青蛙,當時除了我們兄弟幾個吃了一點,父母都不吃。
後來弟弟長大了些,我就經常帶他們一起去抓魚挖藕,有一次不到10歲的小弟弟還抓了一條很大的魚回來,把母親高興的不行。那個時候我和弟弟們睡覺的床鋪底下塞滿了藕,對挖回的藕母親在做飯的時候會和米飯一起蒸著吃特別的粉,母親還把一部分藕做藕粉,一部分藕蒸熟曬成藕幹,和臘肉一起燒著吃特別美。有一年快過年了,家裡在做煤球,母親說準備做點藕夾,但沒有新鮮的藕了,我聽了後沒做聲,到湖邊去洗盆子時我就下了水,回家時把滿滿的一大盆藕交給了母親。正是有了藕有了魚,我們的小肚子才得到了滿足,生活環境也就改變了許多。那個時候不光我們家是這樣,還有很多條件不太好的家庭都是這樣渡過來的。
1971年,我們搬離了八卦嘴,離開的時候還帶了很多的小魚乾。那以後市政建設也在逐步的開展了起來。後來我下鄉,工作、上大學,工作。2000年我再回到這個地方時,已經是物事全非,完全看不到小時候的那個樣子了。儘管磁湖現在已經建設的非常美,但我仍然還很懷念過去,還很懷念小時候那個樣子的湖,滿湖的藕,那個非常美的自然環境,那片草原,那個曾經哺養過我們的母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