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據財聯社報道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的意見已於近日出臺。據瞭解,該管理辦法明確,預售資金額度監管為“重點額度監管”。由市縣級城鄉建設部門根據工程造價合同等核定,能確保專案竣工所需的資金額度,當賬戶內資金達到監管額度後,超出額度的資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
該辦法進一步 規範了預售資金的使用,增強了預售資金使用的靈活性,一定程度上將有利於緩解房企現金流壓力。
知情人士指出,此次新出臺的資金監管辦法保證了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在確保專案交付的前提下,提高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靈活性,將成為行業基本面改善和投資者信心提振的催化劑。對於此前部分地方在預售資金管理執行過程中過於嚴格的做法,亦將有一定的糾偏效果。
一、為什麼要出臺新規?為什麼要全國統一?
主要是為了“糾偏”。
事實上,2021年以前,監管資金幾乎可隨意提取,成為支撐房企資金運轉的一部分。
自從恆大事件後,管理部門如驚弓之鳥。面對不斷爆雷的房企,生怕出現爛尾潮,於是對預售資金極強監管。比如某些樓盤出問題後,發現監管賬戶的資金根本不符合要求,不足以完成交付。更有甚者。有的城市銀行或法院,隨意關閉預售資金監管賬戶,導致房企資金壓力突然增大。正因很多城市存在過度監管的問題,住建部才出臺新規矯正。
監管預售資金,不是為了逼得房企走投無路,而是要保證建設和交房。目的達到即可。
二、預售資金監管新規,是“雙向保護”。
對於買房人,是更加規範的保障。
監管賬戶的資金合規合法,不需要擔心建設與交房問題。對於房企,不會再被“一刀切”。監管過於嚴苛的情況會改善,能釋放部分資金,讓房企拿到“救命錢”。
房企的錢來自三方面:銀行貸款、預售資金、國內外發債。
2021下半年,這三方面全部封鎖,才出現各房企“保命式降價”的壯觀場面。
如今,央行、銀保監會持續喊話,要求銀行“合規操作”,不要“誤傷”,住建部也出臺預售資金新規……
房企的資金寬裕很多,也就不需要再“跳水”。
三、鬆綁預售資金監管,僅是當下寬鬆環境中的“九牛一毛”。
2022年1月份,中國各地出臺的房地產相關政策超過66次,其中多以公積金政策寬鬆、人才租購房補貼等支援性政策為主。
• 廣州新房價格指導開始“動態調整”;
• 同屬大灣區的惠州,迫不及待放出救市去庫存的徵求意見稿;
• 北海降低首付比例,自貢更是實行“認貸不認房”;
• 國家發改委春節期間喊話“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 房貸利率20個月持平後開始下調;
• 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不再計入“兩條紅線”;
• 房企併購貸不計入“三道紅線”……
在這些鼓勵,修復房地產相關政策中,還包括1月27日安徽發改委釋出的《關於印發進一步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鼓勵購房領域降低首付,這也是本輪樓市調控以來,全國第一個明確鼓勵降低首付的省份,這個鼓勵政策的風向標作用不可謂不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