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憲柒 曾任中國駐法國使館公使銜參贊、中國駐蒲隆地、中國駐盧森堡特命全權大使。
歐洲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而又美麗的地方,其獨具魅力的古建築、雕塑、壁畫、文學以及音樂,在各個國家都得到了完美的保持和傳承。眾多的古代城堡、教堂、廣場、雕塑、壁畫精心組合,構成一幅幅不同凡響的令人難忘的畫面。
有巴黎、羅馬等古樸而奢華的城市,比比皆是的旅遊景點和博物館、劇院,一處處儲存完整的古蹟,還有許多安靜閒逸、讓人流連忘返的歐洲小鎮。漫步在巴黎的街頭,盧浮宮、凡爾賽、巴黎聖母院、奧塞博物館、大皇宮、聖心教堂、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道、加尼埃歌劇院、榮軍院、波旁宮、市政廳、巴士底廣場等著名古建築, 雄偉壯觀,金碧輝煌,富麗堂皇, 古樸典雅,令人歎為觀止。
即使那些毫無名氣的街頭建築及小教堂等,也全都是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多數樓房高約四五層,窄門窄窗,厚牆厚壁,保留著18世紀的建築風格。路邊的普通邸宅,也往往擁有精美的浮雕、塑像和精美的小花園。義大利的鬥獸場雖然是斷壁殘垣,但是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雨滄桑,依然屹立著。
歐洲國家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景色秀麗、風光旖旎的旅遊勝地,有著濃厚獨特的異域風情,文化名勝瑰寶令人目不轉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每年有600多萬的中國遊客到歐旅遊。我們早就期待有一天能親身體驗,親身經歷,深度遊歷歐洲的名勝。由於工作需要,我曾在歐洲常駐,尤其是在法國短短的三年多,有幸領略一番歐洲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讓我大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但也經歷和親眼目睹了埃菲爾鐵塔、比薩斜塔下歐洲的另一面,很多讓人大跌眼鏡的一件件,一樁樁:
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那幾年,法國的治安情況很差,光天化日之下攔路搶劫屢見不鮮,偷盜、搶劫高階轎車時有耳聞。而且還偏偏讓中國常駐法國的外交最高代表吳建民大使和夫人施燕華“趕上”了。
吳大使在他的著作《在法國的外交生涯》中有較詳細的敘述。2000年11月的一天晚7點左右,吳大使和夫人從使館下班回家,車開出使館不久,在香榭麗舍大街上,他們就發現有兩輛摩托車在右側行駛,每輛車上坐有兩個年輕人。當大使的車駛出凱旋門地下通道,到達馬約門的國際會議中心門前時,那兩輛摩托車跟了上來。
大使夫婦的車轉彎駛入拉法耶特旅館前的大街,在路口遇到了紅燈,車停在三股車道的中間一道上。這時,那兩輛摩托車靠了上來。突然,第一輛車後座的那個小傢伙跳下車直奔大使車,並企圖拉開大使夫人施燕華座位旁的車門,因為車門是自動鎖住的拉不開,沒有得逞。“砰”的一聲,他用一塊石頭猛砸車窗。幸好大使夫婦乘坐的是賓士車,玻璃是特製的,車窗只被砸了一個小窟窿,玻璃沒有掉下來。這時,紅燈變成綠燈了,那小歹徒見搶劫不成,便掉頭坐上摩托車逆向落荒而逃。
這一荒唐的事件讓吳大使非常生氣,在巴黎的鬧市區居然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地襲擊外交車輛,而且還是標有(CMD-01)一號車(即大使車)!當晚大使司機前去警察局報案時,值班的警察居然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說:“對不起,今天警察罷工,沒有人能受理您的案子。您能否過了午夜來,那時候我們就恢復工作了。”居然還這麼氣人,你上哪兒說理去?!
那幾天裡,許多媒體都對中國大使夫婦坐騎在巴黎街頭遭襲擊的事件作了報道,有的華文報紙還作了演繹,說吳大使會武功而且身懷絕技,一番拳腳就制服了盜竊的歹徒,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法國的大報也刊登了吳大使被襲擊的訊息,批評巴黎治安問題嚴重。當時的巴黎諾伊市市長薩科齊、許多議員、法國外交部的朋友和其他許多法國朋友打電話或寫信對大使夫婦表示慰問,情真意切,有的人還表示:“我對我的國家連中國大使都保護不了感到羞愧。”
張國斌參贊在大使館裡擔任使館辦公室主任,人們稱他為大管家,這個稱呼用在他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張參贊性格爽快,做事認真,具有多年的對外交往經歷,也積累了豐富的行政管理工作經驗。
駐法國大使館是個大館,由包括國內各大部委派出的十多個處室組成,分散在多個地方辦公和居住。當時居住最集中的是21號,這是一棟有兩個單元的公寓樓,我們購買了一個單元。大樓前面和對面大樓之間有一條磚石鋪就的車輛通道和一大片供居民散步休息綠樹成蔭的街心花園,環境非常安靜優美。
張國斌還是個有名的大孝子,他把70多歲的老媽媽從老家山西接到法國,儘管每天滿負荷開足馬力地工作,但他對老母親的照顧無微不至。
有一天上午天氣不錯,陽光明媚。張媽媽和幾位家屬在院子裡曬太陽聊天,有說有笑的。好熱鬧。張國斌回來取個東西,從家裡出來順便到院子看看。他胸前掛著昨天剛買的當時還是比較稀罕的一款新手機,也趁機在老母親和鄰居們面前顯擺兒一下。張媽媽看到兒子有時成天忙得不著家,這會兒能來陪她,心裡也是美滋滋的,旁邊的鄰居家屬們都投來羨慕的眼光。
就在這時,不知道從哪兒突然駛過來一輛摩托車靠近了張國斌,坐在後面的年青人伸手將他胸前的小手機一把拽下就跑,速度之快讓人猝不及防。在場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這一幕怔住了,把張媽媽嚇得不輕。張國斌連忙扶住老母親並一邊安慰大家。張參贊在法國工作多年,裡裡外外經歷不少,見多識廣,對來法國旅遊旅居留學遭遇到不測的給予了不少熱情的幫助,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今天被這兩個小混混“摸”了一把!
劉萍參贊在使館工作多年,對中法兩國雙邊及政黨間關係非常熟悉。2002年9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劉參贊按照使館接待工作分工,忙碌於準備大量的書面檔案。她對工作認真負責,尤其是接到重大的任務,從來都是忘我地投入。
有一天,她與平常一樣晚七點多鐘離開使館,駕車返回住地,當時天色不算黑,路上來往的車輛不多。讓她沒想到的是,走到半道的一處十字路口等紅燈時,從車的右側飛奔過來一輛摩托車,突然將其車窗砸破,搶走了放在座椅上的皮包,朝相反的方向逃走。好在人沒受傷,包包裡只裝些個人用品、零錢等物,沒有檔案和貴重物品。劉萍參贊是位身材小巧精幹的女士,因突如其來的衝擊而受到了驚嚇。
2003年1月,應法國總統希拉剋的邀請,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駐法國使館會同法國方面早就開始了各項相關的準備工作,包括諸多的文字材料和建議領導人去參訪的地方。
有一天,使館負責準備工作的吳澤獻參贊陪同國內來的先遣組前去考察一個景點。這是一家1922年至1924年周恩來在法勤工儉學期間曾居住過的位於巴黎義大利廣場附近戈德弗魯瓦(GODEFROY)街上的小旅館。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那裡從事早期的政治活動。
為了紀念週恩來,法國政府於1979年10月特別在這家小酒店前設立了周恩來紀念碑。紀念碑是一塊固定在酒店外牆上的綠色大理石,上面鑲嵌著周恩來銅質浮雕頭像,銅像下面刻著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周恩來”三個中文金字,並配有法文說明:“周恩來,1922年至1924年在法國期間,住在這所房子裡。”義大利廣場面積不很大,來往的車輛和遊客甚多,川流不息。
吳澤獻參贊手拿一個防水布質的小提包,一邊躲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一邊仔細觀察廣場的情況。當他剛走出密集的人群時,突然感覺到右手的小包被人猛地拽了一下,他下意識地抬起手一看,手上只剩一個提把手,小包已不翼而飛。轉頭一看,一輛呼嘯的摩托車已經走遠了,所幸包裡僅有一個小本子、幾張白紙和一張巴黎地圖。事發突然,吳參贊還來不及反應,由於車多遊人多,旁邊的其他同事還全然沒有發現。
使館辦公室二等秘書小楊的外甥女,趁著暑期放假從北京到巴黎探親旅遊。帶著小姨發回去的給法國駐華大使館的照會和申請申根簽證的有關表格,她在北京一路暢通,順利地辦妥簽證和機票,按約定的日期、時間抵達巴黎,小姨親自開車到戴高樂機場來迎接。
小姑娘出了機場就坐在副駕的位置,第一次走出國門,踏上了法蘭西的土地,心情特別的興奮,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她將自己心愛的隨身揹包放在胸前膝蓋上,把車窗玻璃落下,任由巴黎清新空氣吹拂美麗的臉龐和飄逸的頭髮,一邊與小姨聊天,一邊欣賞機場高速兩旁的景色。
時間過得很快,離大使館住地也就還剩三分之一的車程,路上車比較多,只能慢慢跟著前面緩行。突然,從後面上來一輛摩托車,直接奔過來,一把就將小姑娘跟前的揹包搶走了。等車上的兩個人反應過來時,歹徒的摩托車已經一溜煙跑遠了,包裡裝著姑娘的護照等證件和歐元現金及其它用品。可憐這小姑娘,在校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出發前對美麗的歐洲做了不少“功課”,也準備到巴黎買買買,對聞名於世的時尚之都充滿了稚嫩的憧憬,結果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搶衝擊殆盡。
後來我們聽說,在法國遭遇摩托車搶劫的案件,就像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車流,一年四季,白天黑夜,天天都有,從未停息。警察局裡受害人報案的材料堆積越來越多,卻從未有人收到案子破獲的訊息。當然,也有一些“好心”或者說是有“良心”的小偷,把現金掏走後,把包包連同裡面的證件、銀行卡、檔案材料扔到垃圾桶裡、公共場所或顯眼的路邊。以前人們常說“不踩著狗屎就不算到過巴黎”,後來被網友們嘲諷的改為“不遭遇小偷就不算到過巴黎”。
歐洲人的度假是神聖而又雷打不動。在法國,每年一般是7月14日國慶節前後,人們就全家出動到外地或國外度假,經濟情況好的年份尤其是這樣。巴黎幾乎就成了一座空城,在香榭麗舍大街開車,穿過有著12個出口的凱旋門大轉盤都可以暢通無阻。
這段時間,國內也正值學校放暑假,大使館裡回國休假的人和來使館探親的家屬也比較多。為了豐富館員和來館探親家屬的暑假生活,使館俱樂部會根據大家的要求,聯絡參加華僑旅行社的8國7日遊等旅遊專案,由旅行社設計線路,做好攻略,安排大巴車、行程、吃飯和住宿等,全部費用由報名參加的館員自理。
2003年暑假,我也報名參加了旅遊,親自體驗了一把當時形象描繪的“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了景點就拍照,回來問是到哪兒都不知道”的走馬觀花,到此一遊。
義大利歷史上曾經經歷兩次大戰的洗劫,依然古蹟遍地。義大利是世界上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非常值得前去一睹其風采。
我們一行三十來人於一個週五的下午在巴黎凱旋門旁邊一塊空地集合出發了,第二天一早抵達羅馬,開始我們義大利遊的第一站。古羅馬距今有2700多年的歷史,層層疊疊厚重的歷史沉澱,使羅馬具有一種氣質。古羅馬競技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由4萬名戰俘用8年時間建造起來的,距今大約有1937年曆史。角鬥場矗立在那裡,讓人無法忘懷曾經的斯巴達克,那一幕幕的悲壯讓歷史銘刻。著名的工業城市米蘭,經歷過盟軍無數次猛烈的大轟炸,但百年前的建築還依然鼎立,隨眼可見。
佛羅倫薩義大利語意為“花之都”,15-16世紀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之都,擁有4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和眾多儲存完好的古建築,是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1861年義大利統一後,佛羅倫薩曾在1865-1870年作過5年義大利的首都,直到1871年遷往羅馬。
出於保護環境的需要,義大利政府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政策,所有的旅遊大巴只能停放於羅馬市郊外。我們的大巴車就停在了一個離地鐵站比較近的專供大巴的停車場,大家下車後就直奔地鐵。這時也是當地上班的交通高峰,上地鐵時有點擁擠。
我發現我們旁邊有幾個人還故意推擠遊客,還有一個傢伙在拉開走在前面一個遊客的揹包,正伸手掏裡面的物品,揹包的主人感覺到了也不回頭,只從背後伸手試圖將拉鎖關上。他與那個人一個想關上,一個要拉開,僵持了好一陣。我看得很清楚,將臉扭到一邊大聲喊了一聲“車上有小偷,大家要注意”,提醒我們團隊的同志們看好自己的物品。那傢伙因這一喊聲沒有得手,就暫停了。
隨即地鐵到站了,大家跟著導遊,隨著擁擠的人流順序下車。這時,我看到剛才那個傢伙又去擠別人,趁著他不注意,我從背後用力懟了他一拳,他回過頭看了一下沒有發現,人們都在一個挨一個往外走,我已經隨著大流下車了。出了地鐵,我伸手摸一下我的褲子後兜,上車前我是將三張紙的景點介紹材料對摺放在褲子的右邊後兜的,可這幾張紙卻不知什麼時候已經不翼而飛,可能是哪位高手替我“收藏”了,我渾然一點都沒感覺到。
老段是使館領事部一位老館員,早就希望讓女兒一家來巴黎探親並利用假期參團,全家出去旅遊一次,在離任回國前的一個暑假夙願終於實現了。
在義大利羅馬,參觀完其他景點後,老段一家隨著大家來到比薩斜塔大廣場的草地上。老段夫婦有點累了,就讓女兒女婿把隨身帶的揹包物品放在草坪,讓他們自己去轉,按導遊規定的時間回來會合。老兩口就將一個揹包放在身邊,警惕性很高地守護著。實際上他們已經被小偷盯上了,只是看得緊不好下手。
草坪廣場上人多很熱鬧,有人在欣賞風景,有人在擺著各種姿勢與斜塔照相,有不少小朋友在嬉戲追逐打鬧。又聽到有人說旁邊的水龍頭壞了,關不住老流水,這時走過來一個男子,一副笑臉地打著手勢比劃,請老段過去幫助修理修理。
老段手巧,在家裡一般的小修都不用請人,就起身隨著男子過去看看。可能只是些小問題,不一會兒老段就回來了,等他坐下一看,揹包不見了!包裡裝有老兩口省吃儉用省下來的歐元、這幾天參觀景點拍好的所有膠捲和其他用品。老兩口又氣又急,最終還是沒辦法找回來,好在女兒女婿從國內帶來的錢沒放在這個包裡,逃過了一劫。
進入新世紀之前,由於歐洲危機顯現,導致經濟走下坡路,社會治安問題在許多國家日益嚴重,公然的搶劫、偷盜案件在歐洲各國各大城市幾乎每天都有發生,而且到處都將中國人作為主要洗劫的物件。
盜賊作案手法花樣繁多,除了摩托車騎行作案,小偷會假裝提供熱心幫助,製造下手機會;製造混亂,趁火打劫;有的婦女抱著小孩作案;利用遊客貪圖小便宜和好奇的心理,使用“撒硬幣”等伎倆將遊客引開,調虎離山,造成“人包分離”,趁機下手。每年大使館領事部處理的國內來訪團組、散客和旅居的華僑華人等被搶被盜的案件都有幾百起,甚至有三十來人的大型團組,證件財物一起被盜,有的罪犯作案手段令人髮指。
實際上,中國人被搶的人數都難於統計,因為只有丟失護照及其他證件的人才到領事部來報案辦補領手續,只丟錢而沒丟證件的,大都自認倒黴,就不去領事部報告了。這種狀況已經成為歐洲國家無法治理的頑疾,許多歐洲人也連連搖頭,嘆息今不如昔。也有人認為,這種現象屬於“輸入型病例”不是“本土病例”。多年來大量的非法移民拖家帶口湧入歐洲,缺乏生活來源,只好鋌而走險,致使眾多遊客遭受損失和心理衝擊,也擾亂了歐洲人往日的平靜生活。
我說的這些一樁樁、一件件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只是無數案例中的滄海一粟,而且還天天都有發生。我們欣賞歐洲的美麗,期待再有機會故地重遊,也祝願在歐洲工作、居住和旅遊的同胞們,平安順利,遠離歐洲“另一面”的侵擾。
-End-
文字 | 曾憲柒
圖片 | 源自網路
編輯 | 外交官說事兒 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