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資訊港訊 記者勞學麗 2月16日,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與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雲南數字農業服務平臺”(www.ynszny.cn)正式上線。雙方旨在打造數字技術與農業科技融合的平臺,服務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平臺將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通訊網路、智慧氣象等現代資訊科技運用在農業科技領域,能夠有效提升雲南省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水平,助力農業特色產業和鄉村產業發展。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是雲南省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和排頭兵,承擔著雲南全域性性、關鍵性、戰略性重大農業科技問題的研究和創新任務,以及服務“三農”科技進步這一根本任務。多年來,眾多選育出來的品種為雲南省現代農業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良種”與“良法”相輔相成,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致力於透過研發優良栽培技術,發揮選育品種最佳的特性,力爭形成最好的產量和品質。
據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處副處長尹興祥介紹,平臺V1.0建設包含雲南農業概況、農產品優勢區域佈局、高原特色農產品、優質農產品溯源、農業生產服務、農業科技服務、農產品市場分析、企業全產業鏈服務8個板塊。
在大資料方面,平臺採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以地理生態和氣候生態為基礎,建設農業資源“一張圖”,結合雲南省農業發展實際情況,透過將資訊化廣泛深入運用到農業生產各領域、各環節,彙集、分析並集中展示農業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狀況,從宏觀層面對雲南省農業種植及生產情況進行資料彙總和全面掌握,提升科技指導和服務能力,為雲南省農業發展做好智囊服務。同時接入設定在種植基地的物聯網資訊和攝像頭資訊,直觀地進行實景視覺化呈現,為農業生產提供精確佈局服務。
在農產品溯源方面,平臺基於物聯網“萬物互聯、萬物皆媒”的發展初衷,融合區塊鏈、大資料、5G富媒體等領先技術,構建了全產業商品的綜合性資訊追溯產品矩陣,提供現代化產業數字經濟賦能服務,助力雲南區域品牌向行業品牌蝶變升級,進一步推動雲南農產品向高階化、品牌國際化、營銷數字化發展,形成可複製的農產品品牌推廣經驗模式。
針對企業和農戶,平臺開設多個服務視窗,提供種苗、農藥、肥料、設施、裝備以及專業服務商、農機租用的採買及租賃服務;透過專家服務、科技科普培訓、病蟲害識別、鄉村示範點展示等,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提供雲南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報告、網路分析報告、產品市場分析、決策諮詢等服務的同時,開通農產品供銷需求通道,滿足企業和農戶農產品資訊釋出需求;透過開展數字化管理、定製化服務等專案,支援企業實現產品資訊的管理和統計分析,提供全產業鏈數字化管理服務。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躍彬表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強強聯合,利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優勢和新華網資訊網路技術及資訊傳播優勢,成功開發“雲南省數字化農業服務平臺”(包括手機APP端服務平臺),形成了雲南省目前規模最大、最系統、最全面的省級農業科技服務平臺系統。同時,平臺的推出應用必將有力地促進雲南農業科技成果在全省的應用,有力提高對全省“三農”的服務能力,為雲南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華網作為網路新聞宣傳的“國家隊”,一直以來高度重視5G、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帶來的深刻變革。基於“科技+傳媒”的戰略發展方向,新華網圍繞數字化轉型中品牌經濟如何打造、品牌影響力如何做強等問題,作出了有力的探索。此次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聯合打造的“雲南數字農業服務平臺”,突出了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在選產業、育主體、強技術方面的權威引領作用,依託新華網中央媒體的強大傳播能力和品牌推廣能力,為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提供資料資源支撐和資訊科技保障。
活動中,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雲南省工業和資訊化廳、雲南省科學技術廳、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雲南省商務廳的領導及代表共同啟動上線“雲南數字農業服務平臺”。
據瞭解,下一步,此平臺將建設“南亞東南亞數字農業輻射中心”“雲品營養與健康”“問計於民”“雲農慢直播”“金融服務”等板塊,使平臺成為雲南農業“走出去、引進來”的樞紐和網路通道。“雲南數字農業服務平臺”建設運維團隊還將對農業種植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開展線上科技培訓及人才培養,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強化供應鏈管理,減少中間環節,形成農產品現代產銷一體化流通體系。
同時,基於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技術指導,此平臺將制定流程標準和實施標準,助推農業全產業鏈生產向更加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在生產、管理、採收、商品化處理、運輸、銷售等環節按質量標準與規範進行全程質量控制,更加科學有效地指導企業、農戶開展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標準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