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德三不算一個強國!
最近抖音颳起一陣歪風,粉絲在後臺瘋狂@,包括評論區也有留言說:
“納粹德國很弱:經濟靠搶劫、打仗靠運氣、科技靠圖紙!”
不僅把我粉絲逗樂了,也給我整懵了。
但凡隨便看兩本書,認真查幾篇資料,都知道德國的強大啊,中學總學過歷史吧,問問你歷史老師?
納粹德國邪惡是真邪惡,毋庸置疑!那它強也是真強,這是客觀事實。
說德國很菜,這是在顛覆二戰的正義性?
那英美對德國上百萬架次的轟炸;蘇軍3000萬人流血犧牲;美國第二生產線日夜不停地生產了海量物資;全世界人民聯合起來的反法西斯戰爭,那你說是打了個弱國?是英美蘇三個巨頭聯合起來欺負弱小嗎?
看待歷史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你覺得德國邪惡,就說它菜;別人說一句德國強,就罵別人是黃皮肥皂。典型的只講立場、不講事實,潑婦罵街式邏輯。
在研究戰爭史,研究納粹德國的時候,咱要搞明白:強大和邪惡是兩個不相關的概念
“魔頭很強大”
強大隻是對德三發展水平的客觀描述,不代表任何立場。立場就是納粹德國是邪惡的法西斯帝國。如果有人試圖混淆這倆概念。站在道德正義的制高點來否認德三強大的客觀事實,就和抗日神劇的邏輯一樣了,把鬼子拍得一無是處,屬於虛無歷史,褻瀆先輩們英勇抵禦法西斯的流血犧牲,那種行徑都已經被廣電封殺了。
明白這個道理後,開始今天的闢謠....
第一個謠言:【經濟靠搶劫】
說德三經濟不行,全靠搶劫猶太人和借錢。
這個我直接刨到謠言的根源了搶猶太人這說法源自幾十年前,一位科隆大學歷史教授叫漢斯-彼得·烏爾曼 (Hans-Peter Ullmann)。
他自稱經3年調查發現納粹至少30%軍費來自搶劫猶太人
這觀點荒唐到令人噴飯,早就被國外的專家學者闢謠打臉無數次了。多少年了?怎麼現在有人搬回來國內,這還有人信?
首先,德國走軍國主義老路,經濟復甦、拉動就業的背後基本靠軍備。
知道他的軍費開支有多麼恐怖嗎?
引用《希特勒關於軍備資金籌措未簽署的Schacht備忘錄》從1933年到1939年,軍費開支逐漸佔到總開支的70%,全德開支的70%啊!這是個國家級的天文數字。
猶太人哪怕砸鍋賣鐵,頂多湊個零頭,因為猶太人只佔德國0.75%人口,大約50萬。33年,小鬍子剛上臺,開始反猶,猶太富裕階層感覺這風向有點不對,就趕緊移民、轉移資產,僅一個月過去,就有3.7萬猶太人逃離,然而到1938年,德國才正式開始榨取猶太人財富,此時已有15萬人移民。
所謂“富人移民保錢財啊!”走的都是精英,剩下的70%都是底層平民。30%70%=21%
也就是說,靠掠奪剩下的35萬底層猶太人,給一個近7千萬人口龐大的工業國提供全國21%開支?您覺得這可能嗎?
其次,猶太人這個話題水有點深,
如果只看到了錢的層面,說明你對這個話題一無所知,絲毫沒有研究,我知道一些東西但不能公開講,我就稍微點撥幾點:
知不知道阿爾索斯計劃調查發現?
知不知道猶太資本是怎麼幫蘇聯抗擊德軍的?
知不知道德國造原子彈是怎麼失敗的?
再說搶劫有負面效應啊
納粹這幫暴徒確實搶到錢了,但也逼迫猶太人逃離德國。包括愛因斯坦等大量精英和科技人才以及龐大的猶太資本撤離了德國,總體上看搶劫猶太人是‘弊大於利’。甚至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副作用更大。
真正讓德國經濟得以回血的是:“沙赫特的MeFo法案”
通俗說就是個借錢法案,發行4%的高回報率債券,吸引外資,然後讓德意志央行以貼現金做擔保,把債券兌現期限延長至5年多,然後再把這錢去投資蓋廠修馬路,拉動就業,復甦經濟,和羅斯福新政有點像。
33年-38年,MeFo法案借來了120億帝國馬克,這才是德國經濟的真相!
所以謠言又說了:德國就是靠借錢才混起來!
能不能有一點點的經濟學常識?誰說融資就等於經濟不行的?知不知道現在最有錢的老美政府的負債都已經超過GDP了?那麼有誰敢質疑美元霸權?有誰敢說美國經濟差?不說老美,咱說排第3的日本的負債率都超過了200%
你想想投行為什麼給大企業一投就是幾個億,卻不貸給你錢?
因為借錢是一項本事,你得有更高的ROI,有償還能力,有能力支付更多利息,人家才借給你,你要是沒價值投你幹啥?做慈善呢?
況且一戰後誰不欠美國錢?到二戰都沒還清,30年代金融危機,哪個國家不缺錢?國際資本咋不借給波蘭錢?咋不借給辛巴威,偏偏給德國呢?因為人家投資回報率在那兒擺著了!
德國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有一大批創收強勁的企業,這是人家祖上積蓄來的老本兒。隨便舉幾個例子:
今天的巴斯夫,當年的IG法本
今日蒂森克虜伯,當年的克虜伯重工
大眾、賓士、保時捷
邁巴赫、汽車聯盟(奧迪)西門子,萊茵金屬
航空業:梅塞施密特、寶馬
精密光學:施華洛世奇、蔡司
服裝業:hugo boss、puma、Adidas
數十個國際大牌......這些企業不管當年還是現在,論市場規模和創收能力都屬於世界級
更何況30年代金融危機,西方市場缺乏調控,不少企業瀕臨破產時,德國卻用強大的政府管控,給企業輸血,令企業創收進一步領先世界,所以資本才會貸給德國錢,這是一個國家的底蘊。
用丘吉爾的話講:“英美資本家瘋狂向德國投資,攔都攔不住!”
另外錢也不是想借多少就借多少,借貸太多,萬一經濟不景氣了,還不上錢,會引發大通脹,但德國為啥借這麼多,也沒通貨膨脹呢?還是那個字兒:實力在這兒擺著!
我舉個例子,所謂機床是工業之母,在30年代的尖端工業,能跟德國機床比劃的只有美國,然而到1938年,德國以98萬臺機床存量,直接封頂世界最大尖端製造業
另外在齒輪切割機、生產磨床、研磨機等10項技術,直接趕超美國,領先幅度約25%,讓德國的金屬加工業從業者人均附加值一躍成為世界第一。
普通機床正常出口,製造發動機、飛機核心零部件的精密機床則不出口,在貿易中構成技術壓制。就像今天老美揮舞晶片大棒,不賣給你,你就很難受。
所以東歐、南美,甚至蘇聯、西班牙在戰前,都比較依賴德國高階工業成品。小鬍子以此迫使它們對德簽署清算協議,補償出口劣勢和農業上的發展不足
僅1938年一年時間,就有40個國家,被迫消化了80%德國出口品
從而中和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投資回報率,這就是德三有本事借到錢的原因,工業科技先進啊。
“納粹的經濟奇蹟”和羅斯福新政有很多相似,不同之處是吹的氣球太大了,經濟存在很大的隱患,納粹德國過度側重軍工,導致最終翻車,走向戰爭……
經濟這塊兒就到這把,懂得人不用多講,不懂的我在講一個小時也聽不懂
就看現在世界GDP排行吧,前四名:美中日德
謠言二【打仗靠運氣】
這個嚴格來說不算是謠言,畢竟德三打下大半個歐洲,對軍事的看法,大家的認可度還比較高,但也產生一些偏激觀點,比如這個運氣問題。
主要爭議點是法國戰役,說德軍的兩條攻擊路線,一個比利時,一個阿登森林,偵察機碰巧沒發現阿登的德軍,所以說德軍靠運氣擊敗法軍
我的評價是:荒 唐 至 極!
與其說運氣!不如說德軍“藝高人膽大”,這屬於“偶然中的必然”。
法國比較輕視空軍,規模較小,戰前向美國訂購的4千架戰機還沒到貨,它們寧願減少偵察機,多用作戰鬥機,這讓偵察強度變得很低,而且德國空軍刻意被安置在默茲河,戰術牽制法國空軍,阿登森林又枝繁葉茂,導致德軍裝甲師更難被發現!
您說這應該怪法國空軍太菜?還是德軍運氣太好呢?
所以說戰爭不能盯著運氣看,否則就變成一門兒玄學了!
那太平洋海戰的美軍航母幾次碰巧躲入雲層避開鬼子轟炸機,那能說美國靠運氣打敗日本?
莫斯科戰役天氣突轉極寒,蘇軍也是靠運氣打敗德軍?
幾百萬軍隊交戰的戰爭行為,難免產生各種巧合,互相有正有負,不能把這些東西都歸為運氣好壞,我覺得義大利運氣再好也打不過法國吧?
所以君子協定:輸了就要認!
還有說德軍後勤不行
德軍後勤確實不行!,不少元帥回憶錄都抱怨過:說什麼6成靠馬車運輸,士兵缺糧少彈
但這要看跟誰比了,跟法軍比比?跟蘇軍比比?跟誰比都不差吧?
不是哪個國家都像美國那樣,本身工業就發達,本土製造業還未受到戰火破壞,再加上那麼多武器訂單,開足馬力,想造多少物資就造多少。
德國相比其它國家,後勤沒有想象的那麼差
儘管他的工廠、交通線啊幾乎被被炸了個遍,但他們的機械維護效率、繳獲再利用效率還不低呢!
另外一個重點:德軍打得那是閃電戰啊!
你要逮住後勤不放,說明你對閃電戰認識太膚淺了,閃電戰什麼意思?快!迅速瓦解敵人,短時間就要消耗巨量後勤,閃電戰還想保證後勤充足?後勤規模龐大到什麼程度?帶著泉水去打仗嗎?
對於一個資源有限的國家來說,這就是一個零和博弈問題了
你是要把有限的資源用在軍隊上,還是用在後勤上呢?肯定是軍隊啊!
這注定閃電戰擺脫不了後勤不足的麻煩。
另外有人說德軍靠偷襲制勝
雙方在開戰前,誰都大體上明白接下來會發生啥,所以早已進入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態。
參考德波戰爭、法國戰役,哪個不是?
說德軍偷襲,那只是被戰術欺騙了!這是兵家常用伎倆啊,沒什麼不講武德的。
就像入侵蘇聯之前,德國百萬軍隊集結,陳兵蘇聯邊境。這麼大的動作,蘇聯會不知道?人家的情報小組早就把多少人、多少輛坦克調查得一清二楚,只是大林同志被小鬍子戰術欺騙了,錯誤估計了開戰時間而已......
你能說海灣戰爭,美國避開伊拉克的鋼鐵洪流,用F117搞偷襲才取勝的?
非得吹著集結號雙方對轟才叫戰鬥嗎?那你這軍事思想得落後幾個工業革命啊
謠言三【科技靠圖紙】
說德國科技實際不如英美,雷達不行!很多武器都停留在圖紙上,我的評價是:各有各的強!不要踩一捧一
包括我之前講的奇蹟武器系列,確實很多武器還是圖紙階段,但你小看了圖紙的技術含量,比如利皮施(Lippisch)設計的P.13截擊機,確實是圖紙,也沒設計出原型機。但是呢,戰後這圖紙到了老美手裡卻成了三角翼飛機的鼻祖,利皮施也去了美國,成為空氣動力學先驅人物,超音速飛行的鼻祖級工程師。
從A1到A12火箭,從ho229戰機到Silbervogel轟炸機。所謂的“圖紙”在戰後落入美國之手一一驗證,並應用於新技術開發,比如:現代空天飛機原型:Silbervogel;現代可變後掠翼戰機原型:梅塞施密特P.1101;現代入軌火箭原型:A12火箭,等等......
如果圖紙沒用,那請問這些發明哪兒來的?你就拋開它二戰未研究成功的武器咱不談,它就僅看納粹投入實戰的武器也是很驚豔的啊。
總結這三個謠言還是我說的那句話:強大與邪惡是倆概念。說二戰德國強不代表它就不邪惡,說納粹德國邪惡不用刻意貶低說他不強。
咱不能因為大魔王被勇者消滅了,就說大魔王很菜吧!
這隻會讓後人忘記戰爭的殘酷,忘記前輩流血犧牲所換來和平的不易。
看咱們最近拍的電影,就承認美軍就是很強啊
尊重歷史,才能面向未來
有謠言請繼續@我,有疑問請繼續提問,下期百問百答,為您解答....
點進主頁有影片版講解
這是前線分析,感謝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