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時代之前,人類經歷了遊牧經濟、農耕經濟、工業經濟、資訊經濟,什麼因緣決定了不同的經濟形式和經濟時代?又是什麼力量推動經濟形態的更替和演進?在眾多要素中,經濟學家認為,技術特別是“通用技術”的進步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推動力。
所謂“通用技術”,根據經濟學家的定義,一種通用技術是可識別的,最初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被廣泛應用於整個經濟,其有很多不同的用途並且產生許多溢位效應的技術。
這些通用技術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產品、處理過程和組織系統;產品包括輪子、蒸汽機、鐵路、汽車、飛機、網際網路等;處理過程包括寫作、列印、人工智慧等;組織系統則包括工廠體系、大規模生產、精細生產等。
他們研究了歷史上的各種技術發展,發現截止到他們的研究時間,只有26種技術可以被稱為“通用技術”。
通用技術幾乎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社會結構進步的技術。
我們也可以發現,通用技術呈現加速度發展的趨勢,中世紀之前1萬多年漫長的人類歷史,差不多是一兩千年才出現一種。而中世紀之後,每一兩百年就會出現一項“通用技術”。從18世紀開始,每一百年的時間內出現的“通用技術”超過了兩項;到19世紀,出現了4項;20世紀出現了7項。在2005年,即21世紀的頭5年,已經出現了3項“通用技術”。
回顧人類經濟增長的歷史,我們發現,通用技術的數量與人類經濟增長的曲線高度相關,通用技術的進步不僅帶來經濟效率的提升,也對整個經濟活動的組織、社會的執行帶來極大的改變和最佳化。
從通用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理解,數字經濟就是數字技術作為通用技術在經濟活動中發揮主要作用的經濟。數字經濟時代的通用技術,呈現出如下特徵。
首先,多種“通用技術”同時在經濟活動中發揮作用,包括多種產品、處理過程和組織系統:包括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處理過程包括人工智慧等,組織系統包括平臺型企業等。正是由於多種“通用技術”同時在經濟中擴充套件和發揮作用,數字經濟才成為一種世界範圍內的潮流和趨勢。
其次,“通用技術”在整個社會經濟中被應用的速度越來越快,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廣,出現加速發展和相互促進的態勢。這些“通用技術”透過不斷的迭代創新,其自身也不斷進步,同時,在世界範圍內擴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指出:“網際網路+”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網路強國是目的,三者是一脈相承的。
如果說“網際網路+”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發揮作用,那麼數字經濟時代,則意味著數十種通用技術,包括多種產品、多種處理過程和多種組織系統,共同作用於整個社會,數字經濟所帶來的經濟社會生活的變革將是史無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