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然
圖/來源網路,與文無關,侵刪
-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說:真正的自由,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因為別人的一個行為而勞心費神,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感到束手束腳。
因為我們都想不被人討厭。
可生活是自己的,別讓路人甲擾亂了我們生活的節奏。
想要獲得自由,活得輕鬆自在,你需要擁有以下三種“被討厭的勇氣”。
自信樂觀的人,從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近期,懸疑劇《江照黎明》成為熒屏口碑黑馬,女主角李曉楠的扮演者馬思純因為精湛的演技頻上熱搜,網友稱其為“換臉式”演技。
馬思純在劇中完全不顧形象,素顏出演、身材臃腫,將飽受家暴之苦、為生計奔波勞累的已婚婦女演得淋漓盡致。
可誰曾想,這樣沒有偶像包袱的馬思純,曾在節目中公開自己患有抑鬱症時表示:曾經的自己很自卑,從來不敢生氣,生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馬思純的人生起點並不低,小姨是蔣雯麗,當別人還在跑龍套的時候,她已輕鬆擁有更多接觸熒幕的機會。
但她自幼被父母灌輸“要聽話懂事,要為他人著想,不能自我”,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馬思純養成了“寧願委屈自己,也不輕易麻煩別人”的性格,活成了父母眼中的期待——乖乖女。
慶幸的是,現在的她已經從“別人的期待”裡走了出來,還出現在綜藝節目中任人調侃,不在乎別人吐槽她胖,也坦然接受大眾對她出演《第一爐香》的負面評價。
網友說她“自由灑脫”了,更喜歡她了。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埃利亞斯·卡內蒂說:自由,就是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真正喜歡你的人,永遠欣賞你的是你自信驕傲的樣子,不是你故作謙卑,迎合討喜的樣子。
內心豐盈的人,絕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惠子曾對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我活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最清楚。
《莊子》中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北海有一條名叫“鯤”的魚,有一天,它化身為一隻叫“鵬”的鳥,立志要飛往萬里之外的南海。
飛行途中,有一隻蟬和小斑鳩譏笑它說:我們平常奮力而飛時,最多飛到榆樹和枋樹上,有時還飛不了那麼高就倒地了。你又何必不自量力要飛九萬里的南海去呢?
鯤鵬並沒有因為蜩蟲的恥笑就停滯不前,而是一飛沖天,收穫了廣闊美好的天地,也正因為如此,才誕生了“鵬程萬里”的佳話。
蜩蟲眼裡只有矮小的榆樹,是無法理解鯤鵬追求的星辰大海。
每個人的追求不盡相同,對生活的理解也不同。你有你的行事原則,他有他的觀點看法,別讓別人的評價影響我們的生活。
王朔曾說:所謂的活明白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絕不把評判標準交給別人。
我們做事做人,都要發出聲音,與人溝通,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總會同時存在,有人喜歡我們,就有人討厭我們。
總是嘻嘻哈哈的開心果大張偉也曾受抑鬱症困擾,每天靠吃褪黑素才能入睡。
他在《奇葩說》中談起這事也說道:人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為總是活在別人的評價裡,當我們不再在乎別人的看法時,我們自然會快樂得多。
人的一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當你不再關注別人的評價,你才能聚力射準幸福的靶心。
真正優秀的人,永遠都在關注自我
阿德勒曾說:“人一切的煩惱根源就是人際關係,而人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為一直追求別人的認可。”
當我們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被尊重、被信任,我們就會感到愉悅,反之,就會煩惱。
可我們不可能永遠被人認可,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個持續關注自我的人,他從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打亂自己的節奏。
村上春樹的父母都是老師,他從小就被寄予厚望。父母希望他好好研究日本古典文學,將來考個好大學,可他卻更中意西方文學和音樂,不願意好好學習。
到了高中,村上春樹成績一直不好,復讀一年才考上大學;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卻為了愛情休學跑去結婚。
婚後,家人為了能讓他穩定下來,資助他們夫妻倆開了一間酒吧。那時的村上春樹每天就是看書、聽音樂,小日子過得悠閒愜意。
突然某一天,他腦海裡又閃過一個念頭:我已飽讀詩書,興許可以寫本小說玩玩。
29歲時,村上春樹憑藉小說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得第23屆日本文藝雜誌的新人文學獎。
找到人生新方向的他此時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關掉酒吧,全身心投入寫作。
毫無意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身邊所有人的反對,大家都認為這樣太激進了,你作為興趣愛好,業餘創作就好,不能捨棄主業“不務正業”。
可按部就班不是村上春樹想要的生活,活在家人的期待裡他一輩子都不會開心,他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於是,他堅持己見,力排眾議,賣掉酒吧,開始了他的職業作家生涯。
他每天凌晨4點起床,寫作4小時,跑步10公里。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成名後的村上春樹就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絕不會讓別人打亂自己的人生節奏。”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遵從內心,做回自己,永遠關注自我成長,才能像村上春樹一樣,做自己人生航船的掌舵手。
與其在別人的期待裡痛苦,不如尋找自己的幸福。
寫在最後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中有段經典的話:
當你開始意識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十全十美時,你其實已經踏出了“愛自己”的第一步;
當你慢慢發現“被人討厭”也沒什麼關係時,你其實已經嚐到了自由的滋味。
所以,不要在別人的期待裡迷失自己,不要在別人的評價裡攻擊自己。當你開始忠於內心,無條件地愛自己,就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
這種勇氣,就是你收穫幸福和自由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