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日籍美國科學家、科普作家和科學暢銷書專欄作家加來道雄所著。該書並不是從科幻的角度去暢想未來的人類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圖景,而是依據現實的、有一定未來發展前景的科技成果和科學發現所做出的判斷,所以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他認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開發太陽系內的行星或其衛星。
火星殖民設想
那人類為什麼要殖民其他星球呢?主要是天災和人禍。比如小行星撞擊,火山噴發,溫室效應,以及核戰爭等。如果人類只能在地球上生活且時間足夠長,那麼大機率會遇到幾次大的滅絕事件,所以人類只有殖民到外星球才能增大生存的機率。
目前,太陽系內的行星,水星和金星不行,他們的地表溫度太高,人類無法生存。木星等巨行星都是氣體狀態,沒有堅硬的岩石層,也不行。火星可以,大小,溫度,引力,大氣等條件與地球接近,但是還是過於惡劣,需要改造。這就是為什麼埃龍馬斯克極盡所能要開發火星、殖民火星的原因。當然改造的過程非常艱難,而且可能會是整個22世紀所要做的工作。例如,大氣的改造,要引入溫室氣體將火星的溫度提高6度,它就可以依靠自身的資源逐步提升溫度,然後將地表的冰蓋融化,使它成為水星求,然後能種植植物,製造氧氣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宜居星球。
其他還有幾個巨行星的衛星也可以進行改造,從而達到宜居的程度,這樣,整個太陽系才能成為人類真正的家園。
第二階段,衝出太陽系,實現星際旅行
大家都知道,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三體》小說裡描述的比鄰星b這顆恆星,它距離我們是4.2光年,以我們現階段最快的宇宙飛船達到那裡也需要幾萬年,所以時間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關鍵的。即使未來幾十年內開發出了核聚變發動機,使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到比鄰星也需要40年,等不起啊!經研究我們發現反物質的能量是核聚變的幾個數量級以上,這種發動機一旦開發出來,達到接近光速是可能的。
第三個階段,達到宇宙的任何部位的階段
據說,科學家已經設想出一種叫曲率發動機,就是這種發動機能夠壓縮其前進方向上的空間,從而實現跨界旅行。例如,在一張紙上的兩端有A、B兩點,想要從A點到B點必須跨過整張紙的寬度或長度才能達到。如果我們將紙張摺疊一下,那麼從A到B,可能不需要花時間即可瞬間達到,是不是很神奇?
也許宇宙最終也會走向毀滅,那麼人類又將何去何從?愛因斯坦形容宇宙也許就像一個大氣泡,可能會破滅,但是這個氣泡之外也許還有另外的氣泡,也許有無數個氣泡,我們人類可以在一個氣泡毀滅之前透過蟲洞穿越達到另外的一個氣泡,從而實現永生。
有關外星人究竟存不存在,加來道雄認為未來幾十年裡可能我們人類會接觸到外星人。但外星人究竟長什麼樣,這不是幻想小說家或是電影導演們多能想象得出來的。不管什麼樣的外星人,他們至少要有三個共性:1、立體的視覺,這是他們獵取獵物的必然要求,因為必須要準確定位才能辦到。2、具有抓握功能的肢體,可以製造和使用工具。3、必須會有語言,而且高階複雜的語言體系能夠容納更多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