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李國樑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線上發表了題為“Recent Progress on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for Food Safety(食品安全單分子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的綜述論文。
- 李國樑,陝西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食品安全與營養方向研究,為學校學術骨幹,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食品質量與安全)負責人。從事食品安全與營養方向研究,擔任中國食品學會-食品真實與溯源分會理事,中國毒理學會分析毒理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學會-生態健康與人類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食品研究與開發》《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及《中國食品衛生雜誌》等核心期刊編委。
食品汙染物的快速、靈敏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食品基質的複雜性和痕量分佈,傳統方法經常面臨準確性、靈敏度或特異性不足等缺點。在過去幾十年裡,單分子檢測(Single-Molecule Detection,SMD)已經能夠實現快速和超靈敏測定,而且使用的樣品量少,在食品汙染物檢測中潛力巨大。例如,基於奈米孔技術,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可用於食品汙染物單分子分析的簡單且有效方法。然而,據瞭解,目前關注用於食品安全的SMD技術的綜述文章很少。
圖為典型的單分子檢測技術原理。(a)奈米孔電阻脈衝法。(b)單分子熒光漂白。(c)共振光散射相關光譜。(d)數字ELISA。(e)原子力顯微鏡。
綜述論文“Recent Progress on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for Food Safety(食品安全單分子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概述了食品安全中的一些典型SMD方法的原理,主要包括電化學、光學和原子力顯微鏡。然後,作者列舉了用於檢測食品汙染物例如生物毒素、殺蟲劑、重金屬和非法新增劑的這些技術最新應用。最後,作者也初步提出了SMD在食品安全中的現有研究挑戰和未來趨勢。
作為陝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陝西科技大學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十三五”以來,共承擔各類縱向科研專案1798項,獲得科技成果獎勵258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21項,出版著作116部,SCI三區以上收錄論文2614篇,EI收錄期刊論文520篇,授權國內發明專利2564件,國外專利61件。連續9年位居全國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排名前50位、陝西省屬高校第1位;進入“最新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榜單”20強,成為國家80所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高校之一。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先後成立了陝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前沿科學與技術轉移研究院,與省內外地方政府合作成立技術轉移中心6個,為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延伸閱讀:
陝西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源於1958年建校時設立的發酵工學本科專業,1984年設立食品工程系,2002年設立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2015年更名為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1998年開始食品科學碩士生培養,2010年開始發酵工程、製糖工程和生物化工博士生的培養。2018年與陝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共建西鳳學院。2020年成立釀酒工程研究院。2021年獲批首批省級示範性現代產業學院——西鳳現代產業學院。秉承60多年工科傳統,學院始終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健康中國、脫貧攻堅等戰略,面向陝西省地方產業發展重大需求,以學校輕工傳統優勢工科為基礎,與化工、機械、新材料、人工智慧、大資料等交叉融合,著力加強學科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各項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學院堅持基礎研究追趕國際前沿,應用研究服務地方經濟的指導思想,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科學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擁有省部共建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內首家國家羊乳製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陝西省首家國家果蔬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陝西省政府直接支援組建的唯一涉及農產品加工的研究院、陝西省食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市微生物藥物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近5年來教師承擔各類科研專案400餘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150餘項;獲科學技術獎19項,其中省部級10項;發表SCI、EI收錄及高水平中文論文700餘篇;著作20餘部(英文6部);授權發明專利300餘件(其中國際發明專利30件);技術服務企業超過1000家。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陝西科技大學招生辦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陝西科技大學新聞網、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