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以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需要馬上做出改變啦!
01 肥胖
我們知道BMI在19~25之間都是較為健康的水平,體重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健康。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肥胖症」列為一種疾病。
根據目前研究,有50餘種疾病與肥胖有關,而這些疾病本身帶來的影響及其治療過程可能加重肥胖,形成惡性迴圈。
肥胖患者的脂肪堆積可能會導致咽壁肥厚、軟顎肥大、咽腔狹小,使其易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此外,有研究發現,肥胖可以導致哮喘嚴重程度升高、藥物控制欠佳,以及肺功能異常更加明顯。
02 消化系統
若肥胖者腹部堆積過多脂肪,腹腔壓力加大,就易使胃部胃酸及內容物出現反流。同時,由於多餘脂肪無法透過肝臟代謝、轉運出去,就可能導致脂肪肝的形成。
03 迴圈系統
肥胖者血液中脂質成分增加,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彈性減弱,進而誘發高血壓。再加上肥胖者的體迴圈和肺迴圈的血流量均比正常人高,從而加重心臟負荷,增加了心腦血管病風險。
04 內分泌系統
脂肪細胞會隨著其體積的增大而逐漸具有胰島素抵抗性,導致血糖調節過程失衡,增加糖尿病發生風險。
另外,肥胖引起的代謝紊亂還會影響激素水平,間接地對生殖系統產生影響。肥胖女性雄激素分泌增多、雌激素減少,影響卵巢發育,造成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徵、不孕不育等問題。
05 泌尿系統
肥胖患者,尤其是肥胖女性,容易發生壓力性尿失禁。
06 運動系統
由於肥胖患者的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比常人負重更多,所以關節磨損問題嚴重,更易發骨關節炎。
而體重過輕也提示胃腸道慢性疾病的可能性,營養不良往往會導致維生素攝入不足,免疫功能低下等問題,這對腫瘤的發病也有一定的影響。另外,短時間內體重快速下降也提示著癌症發病的可能性。
02 始終不運動
懶得運動會增加患癌機率。世衛組織早在2013年就公佈,懶得運動已成為全球第四死亡風險因素。缺乏運動會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減少,大大增加患癌的機率。進行有規律的、持續的身體活動,能預防某些部位的癌症。
有些人說我天天加班、熬夜,還要鍛鍊30分鐘,真是很難堅持,其實只是我們看待運動的方式有所不同。
運動本身就並不要求我們跑個五公里,或者出一身大汗才算運動,其實運動十分簡單,只需要改變一些現有的生活模式,而並不增加時間的消耗。
例如:
- 快步走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很多朋友在認識到運動對於心血管、腫瘤都有好處之後,晚上下班的時候坐地鐵少坐一站,每天保持快步走一站地,堅持了兩個多月,立刻會覺得自己腰腿部的肌肉更加緊緻,體重明顯下降,而且並沒有覺得耽誤了任何時間,在路上聽聽音樂放鬆一下,到了家換個衣服衝個澡,是一件十分愜意和舒爽的事情。
- 在飯後兩小時家裡做做操,跳跳繩,跟著影片運動運動,可以是在家裡工作、娛樂之間的一種放鬆,和愛人、孩子一起運動,更是家庭經營感情的好方法。
另外,一定要知道一點,運動是會上癮的,堅持下去,你會看到改變。
03 過多攝入糖分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避免含糖飲料主要是因為控制體重,減少代謝相關的腫瘤風險,而不是指因為腫瘤更喜歡“吃糖”,所以長期用糖水來餵養可以增加腫瘤。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新增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
04 狂吃紅肉和加工肉
紅燒肉、鍋包肉、水煮牛肉、涮羊肉……這些都是我們餐桌上非常常見的食物。但是以吃紅肉(豬、牛、羊等)為主的飲食習慣,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健康風險。紅肉吃太多,或導致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多種疾病。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不超過200g,其中畜禽類的攝入量在50~75g,其餘為魚蝦蛋類。控制每日肉類總攝入量,增加一週食譜中白肉的攝入次數,烹調時多用蒸、煮、炒和紅燒,儘量少吃燒烤、醃製及煙燻製品。
平常吃得過多或有某些疾病的患者更應控制紅肉的攝入量,可用白肉、蛋、奶和豆類來替代,作為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來源:綜合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肺話——肺要清,更要養》、生命時報、健康時報、“減糖”核心資訊
精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