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的選擇不止於劇院。在熱鬧繁華、遊客摩肩接踵的夫子廟風景區中還有這樣一座非遺小劇場,這裡飄揚著戲曲動人的旋律,今日記者探訪了這家位於景區的非遺小劇場。
對於常去夫子廟景區的人來說,位於鈔庫街21號的秦淮非遺館想必不會陌生,這裡彙集了江蘇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目,還時常開設非遺體驗活動,就在最近,非遺館二樓的非遺小劇場也向大家敞開了大門,別看小劇場只有一百來個座位,它確有來頭。
“這個非遺小劇場是我們江蘇省演藝集團錫劇團和夫子廟文旅集團合作運營的。”非遺小劇場負責人袁逸華介紹到,去年六月非遺小劇場正式開業,受到疫情影響,並沒有進行很多對外演出,在今年春節期間,非遺小劇場才算是打了一個開門紅。“我們從大年初八開始到元宵節,每天都安排了活動,元宵節當日有現場演出,還是吸引了不少觀眾的。”袁逸華表示。
非遺小劇場成立的宗旨在於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推動文旅融合,同時也對傳統戲曲文化進行傳播,非遺小劇場如今是近乎於公益性運營的,戲曲片觀賞票價僅為10元每張,若是加入了粉絲群就只需要1元錢。
從2月8日起,非遺小劇場已經放映了錫劇《大風歌》《玉蜻蜓》,崑曲《牡丹亭》等多部戲曲影片,“我們錫劇團專門開發了一個戲嗨APP,片庫中有非常多優秀的戲曲電影和高畫質影片,因此能很好的承載起小劇場的這個戲曲影片放映活動,另外戲嗨APP還在中國電信網路電視客戶端上線,大家開啟電視也能欣賞到戲曲大片。”省錫劇團辦公室副主任張加培介紹到。
是挑戰,更是機遇
“非遺小劇場是完全市場化的小劇場,對於我們劇團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袁逸華表示,這座小劇場完全面向市場,自負盈虧,“我們能吸引觀眾走進來,就必須得有東西留得住。”對於錫劇團來說,如何平衡藝術與市場,如何在疫情管控下開闢新路是不小的考驗,對於還處於孵化期的小劇場來說,如何儘快擴大影響力,吸引觀眾是近期來的目標之一,“當前錫劇的主要愛好者年齡層偏大,但景區這邊家長帶孩子的組合特別多,我們也在考慮能不能排演一些吸引小朋友的劇目。”
雖然新生的非遺小劇場存在著諸多挑戰,但是這座小劇場也為劇團帶來了不小的機遇,“這裡也是我們青年演員鍛鍊的平臺。”袁逸華說到,在元宵節當日,省錫劇團的 優秀青年演員朱鵬、李佳、薛毓婷、蔣靜怡、王曉龍等人來到了這裡,為觀眾們帶來了《遊園》《小過關》《雙推磨》等深受廣大戲迷朋友喜愛的摺子戲演出,吸引了不少遊客,也有家長帶著孩子駐足於此,沉醉於錫劇表演當中,“我們劇團一直認為,要多給青年演員演出的機會,非遺小劇場的演出對於我們劇團的青年演員來說是寶貴的演出機會。”
非遺小劇場坐擁著夫子廟景區這一黃金地段,這一優勢錫劇團也想要物盡其用,小劇場的未來要怎麼走,劇團已經想過很多計劃,未來不僅是錫劇,其他劇種也會來到這裡,戲曲講座、戲曲體驗計劃也都擺上了案頭,接下來每週六的下午兩點半還將繼續戲曲影片放映,未來也將安排常態化演出,“雖然很難,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做了,一個成熟的時機終將到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圖片來源於江蘇省演藝集團錫劇團
校對 王菲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