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1931年9月18日夜,月近半圓,日本關東軍的河本末守中尉帶領數名部下,悄悄把炸藥安裝在南滿鐵路柳條溝段鐵軌下。轟的一聲巨響,鐵軌和枕木炸成了碎屑。

為了給侵略行為製造“藉口”,日軍在現場放置了三具穿著中國士兵服裝的屍體,將其偽裝成被擊斃的炸路“兇犯”,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備隊,以此“明示”此後日軍進攻北大營完全系“自衛”行為。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面對數萬日軍,十餘萬東北軍奉行“不抵抗”政策,有土不守,不戰自退。4個月後的1932年2月5日,全東北淪亡。富饒的森林與煤礦、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被日軍竊取,3000萬東北同胞慘遭日軍蹂躪。中國人民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為什麼東北淪陷如此之快?

從1874年進犯臺灣、1894年挑起甲午戰爭再到1904年發動日俄戰爭,日本從腐朽無能的清政府身上攫取了大量賠款和利益。日本侵略者不僅由此變得更加貪得無厭,也更加嗜殺成性,富饒的中國東北成為他們的下個目標。為了侵佔東北,他們做了十足的準備。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理論層面,日本大肆炮製並宣揚各類理論,為侵佔東北造勢。1929年10月至11月,日本右翼外交家松岡洋右在第三屆太平洋國際會議上丟擲“滿蒙權益論”,指出“滿蒙自古以來就隔離於中國領土”,“滿蒙近代的建設都靠日本,日本付出了巨大犧牲”,“日本得到一些特權是應該的”等奇談怪論。日本軍事理論家、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提出“世界最終戰爭”論:為了保證日本在世界最終戰爭中取勝,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的日本必須佔有和“開發”滿蒙。這些荒謬至極的理論洗腦了日本國民,也混淆了部分國家的視聽,為之後侵華打下了思想基礎。

實踐層面,1929年到1931年夏,關東軍參謀部先後四次以“參謀旅行團”的名義在東北各地系統地蒐集情報。隨後,日軍確定了以武力侵佔中國東北的具體步驟,不僅從各地調兵遣將,還竭力煽動仇華情緒,發給日本僑民槍支組織軍事訓練,並頻繁在北大營附近組織實兵軍事演習。資料顯示,僅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年時間裡,關東軍就在東北進行了100多次軍事演習。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事變前夕,一名日本炮兵少尉曾記錄道:“閉著眼睛,我都能打到北大營。”這一切都說明日軍對發動九一八事變早有預謀。

東北軍就一定打不過日軍嗎?

再精巧的侵略計劃,沒有強大的實力支撐也只能是一紙空文。

九一八事變前夕,東北的軍事力量格局總體上敵強我弱,但由於奉系軍閥多年的經營,加之東北極為富饒,張學良的東北軍在實力上與日本關東軍並沒有實質性差距,飛機、大炮等重武器也是一應俱全。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東北軍駐紮在關外就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10萬人,而日本關東軍則只有2.4萬人,另有警察6000人。一旦雙方發生正面衝突,東北軍本土作戰,佔據地利;日本關東軍兵力不足,後勤乏力。即使日本從國內和朝鮮調兵,在東北軍的拼死抵抗下,勝負尚在兩可之間。

因此,如果排除人的因素,僅看紙面實力,日本壓根無力鯨吞東北。

那麼是什麼,讓日軍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鯨吞東北?從最後的行為觀察,似乎可以簡單認為是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將東北讓給了日本侵略者。可仔細一想,誰心甘情願地會把自己經營許久的地盤讓給外國人呢?

究竟是誰授意“不抵抗”?

自1928年12月東北易幟後,張學良在一切外交方面的交涉、辦理,無不聽命於中央,但作為直面日軍的東北軍閥,他對日本的侵略野心一直有清晰的認知。張學良曾致電蔣介石表示擔憂:“日本推展其大陸政策,有急侵滿蒙之意,已無疑問;無論其對手為中國抑或蘇聯,事既關係滿蒙存亡,吾人自應早為之計。”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可是,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南方“剿共”,並未重視日本在東北所製造的事端。1931年7月,蔣介石在南昌行營發表通電,公開提出“先安內後攘外”的國策宣告。8月16日,在中日衝突日漸加劇時,蔣介石致張學良“銑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基於這“為剿共”“為國家統一”的思想,事變前,張學良沒有對東北軍下達正式的戰爭動員和戰爭準備,而是下達了對日挑釁“力避衝突”的命令。當九一八事變之夜,日軍發動對北大營的進攻時,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傳達張學良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國際社會”能主持正義嗎?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和張學良都寄希望於國聯的調停。得知事變的第一時間,張學良便向前線參謀長榮臻指令:“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9月21日,蔣介石演講時強調:“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

就現實而言,在綜合實力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採取“力避衝突”的方式較為合理。但問題的關鍵在於1931年11月以後,日本拒絕按國聯要求退回事變前原地,並意欲奪取位於入關通道戰略要地的錦州。這清楚地表明國聯無力制裁日本,日本也不想停止擴大侵略的步伐。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國民政府和張學良依舊保持幻想,秉持原定的“不抵抗”政策。數十萬東北軍基本不戰而退,將東北拱手送與日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由此可見,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喪,固然與日軍的陰謀與實力相關,但更主要的還是當時中國人心的分裂與妥協。

這段歷史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鑑往事,知來者。

九一八事變這段屈辱的歷史告誡我們,一味的退讓求不來和平,一味的投降也求不來和平,一味的“爭取外部幫助”更求不來和平。加強自身實力,凝結全國人心,才能為國家、為世界帶來和平。雖然九一八事變已過去整整90年,國內國際形勢已然大變,但這次教訓依舊要牢牢記住。

“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目前,中國已有足夠的實力,有足夠的資格去維護自己和世界的和平。中國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製造業大國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我們擁有威震天下的陸軍和飛速發展的海空力量……這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幾個關鍵步驟,我們將繼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斷奮進,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正如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同樣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有了千千萬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勞動人民,有什麼困難我們不能克服?

我們也要警惕,在凝結全國力量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個別數典忘祖的蛀蟲。例如有人熱衷在網路上大搞歷史虛無主義,發表一系列“奇談怪論”,否認蔣介石消極抗日與積極剿共的事實;甚至還有人力挺靖國神社、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這樣的人不涼,人民豈能答應?

除此以外,我們還注意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抬頭。剛剛過去的8月,有數名日本內閣大臣到靖國神社“拜鬼”。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日本政府更是首次釋出面向中小學生的兒童版《防衛白皮書》,在中國軍力發展、釣魚島、南海問題上沿襲抹黑中國的陳詞濫調,企圖向未成年人灌輸“反華”“仇華”意識;還有一些披著華麗外衣的遊戲、動漫作品,其實內藏了軍國主義之毒,妄圖潛移默化地扭曲青少年的歷史認知。這些或明或暗的軍國主義思想滲透,值得每一位中國青年警惕。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90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為什麼不開槍?


來源:共青團中央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9-16

相關文章

記憶 | 90年前的這段傷痛,不能忘

記憶 | 90年前的這段傷痛,不能忘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 一曲<松花江上>詞曲悲切 90年前的今天 更是所有中國人該銘記的日子! 1931年9月18日 " ...

90年前的今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90年前的今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九一八 一個全體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 90年前的今天 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 反誣中國軍隊所為 隨後炮轟北大營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 14年抗日戰爭自此拉開序幕 90年過去 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九 ...

學習正當時|今日中國不再是90年前的中國
"在睡夢中就聽到炮聲" "我說你(日本兵)就打我這一回 我下午就當兵去" "誰願意當亡國奴 寧可去沙場戰死" "他喊'班長班長你救 ...

廣電總局支援播出優秀動畫片!90年前我國優秀動畫曾為國爭光

廣電總局支援播出優秀動畫片!90年前我國優秀動畫曾為國爭光
中國小康網訊 近日,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訊息,廣電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管理負責同志表示,支援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機構依法依規制作.引進.播出內容健康向上.弘揚真善美的優秀動畫片,堅決抵制含有暴力血 ...

浙江杭州:1931年的塘棲古鎮舊影,來自90年前的江南水鄉風情

浙江杭州:1931年的塘棲古鎮舊影,來自90年前的江南水鄉風情
塘棲古鎮位於杭州市北部,杭嘉湖平原南端,明.清時曾被譽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其區內區內河道縱橫.水網密佈,是一座標準典型的江南水鄉. 本組圖片拍攝於1931年,距離今天整整過去了 ...

90年前的河北保定,府河清澈,街頭繁華

90年前的河北保定,府河清澈,街頭繁華
保定,古稱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於河北省中部,曾經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北方水城 . 保定城內有府河,府河因保定府而得名,它是由一畝泉河.侯河和清水河匯聚而成,曾是保定城的生命和靈魂之河. 府河風景 府 ...

最“古老”的新車,賓利復活90年前的車型,還限量12臺

最“古老”的新車,賓利復活90年前的車型,還限量12臺
賓利在1929年打造了Blower,當時這臺車給品牌奠定了品牌形象,如今有人復刻了這臺車,有12個客戶可以獲得這臺車,它不僅僅是一臺車了,更是一種賓利的紀念收藏品,雖然相隔多年,但是復刻以後看起來依然 ...

聽!聲聲警鐘鳴,迴盪90年

聽!聲聲警鐘鳴,迴盪90年
不忘歷史烽煙起 心中長鳴警鐘聲 90年前的今天 九一八事變爆發 90年不短 我們端起歷史的望遠鏡 才能更清晰地回望 獲得更深沉的思考 90年不長 九一八就像矗立在 歷史長河中的一枚座標 警示著這個古老 ...

又一年九一八,聲聲警鐘鳴!我們不能忘
不忘歷史烽煙起 心中長鳴警鐘聲 90年前的今天 九一八事變爆發 90年不短 我們端起歷史的望遠鏡 才能更清晰地回望 獲得更深沉的思考 90年不長 九一八就像矗立在 歷史長河中的一枚座標 警示著這個古老 ...

如果東北軍抵抗,能改變九一八事變的結局嗎

如果東北軍抵抗,能改變九一八事變的結局嗎
90年前,日本關東軍炮轟瀋陽北大營,東北軍執行上級的"不抵抗政策",紛紛撤到關內.隨後半年時間裡,東北三省全部淪陷,中國人民從此踏上了艱苦的抗日戰爭歷程. 1931年9月19日凌晨 ...

不滅的記憶 歷史的迴響——寫在九一八事變爆發90週年之際

不滅的記憶 歷史的迴響——寫在九一八事變爆發90週年之際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位於黑龍江省木蘭縣的雞冠山東北抗聯密營群(2020年7月30日攝). 9月18日在遼寧省瀋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拍攝的勿忘"九一八& ...

九一八事變90週年:黑土地 英雄血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趙雪 90年前的今天,一聲槍響,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序幕,也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 ...

瀋陽民間收藏家再捐九一八事變珍貴史料

瀋陽民間收藏家再捐九一八事變珍貴史料
90年後的今天,山河無恙,瀋陽這座有著勃勃生機的城市已沒有了過往的瘡痍.在九一八事變90週年前夕,精英集團革命文獻研究中心主任.瀋陽晚報文史顧問詹洪閣首次公開有關九一八事變的相關歷史資料,這些珍貴的史 ...

“九一八”事變90週年:這一天,我們永遠銘記

“九一八”事變90週年:這一天,我們永遠銘記
1931-2021 歷史再次刻印下新的時間座標 90年前那刻骨銘心的屈辱 卻一刻也不曾忘.不敢忘.不能忘!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前的殘歷碑 侵華戰爭 蓄謀已久 生靈塗炭 血染 ...

“九一八”事變90週年!這段歷史,請一定告訴孩子

“九一八”事變90週年!這段歷史,請一定告訴孩子
今天是2021年9月18日 請告訴孩子 這些歷史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勿 忘 國 恥 銘 記 歷 史 <1931-2021> 90年前的今天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關東軍悍然炸燬南滿鐵 ...

今天,請銘記!

今天,請銘記!
青春江岸 關注瞭解最新資訊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0週年. 1931年9月18日, 日本軍國主義者蓄意製造事端 並發動了侵華戰爭, 中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 揭開了世界反 ...

我軍抓獲兩日寇轉交友軍,王勁哉猛然大喝:綁在樹上用刀子捅

我軍抓獲兩日寇轉交友軍,王勁哉猛然大喝:綁在樹上用刀子捅
"九一八事變"90週年紀念日是個特殊的日子.90年前,日本關東軍炮製子虛烏有的"柳條湖事件",悍然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

你所不知道的歷史:金一南揭秘“九一八”的事實與真相

你所不知道的歷史:金一南揭秘“九一八”的事實與真相
9.18 牢記歷史 勿忘國恥 90年前,日本關東軍的一聲炮響打破寧靜.他們企圖侵略中國的妄想開始實施. 自此日寇的鐵蹄肆意踐踏在中華大地之上,一時間城池失陷被迫易主,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革命先烈血染山河 ...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警報是最好的提醒. 一年中的這一天,防空警報的聲音和汽車鳴笛的聲音將劃破寧靜的天空. 是的,今天是918. 從1931年到2021年,90年過去了,但下面的土地是烈士守護的一座山和一條河. 90年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