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朋友?
從詞義,古有“同師曰朋,同志曰友”之說法,現今一般泛稱相交較好的人。
而“朋友”在每個人心中的意義和份量可能不同,有的人講情誼、重朋友;有的人重利益、鄙朋友。
人生在世,誰還沒有幾個朋友?這些朋友哪個是遇到困難尋求幫助時才想到的,哪個又是無論悲傷或喜悅、壞事或好事都想讓人分擔或分享的?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兩種朋友,也可能是其他人朋友的其中一種。
對於我來講,我認為有些朋友在嘴上,而有些朋友在心裡。
1
一種是,經常或一段時間會找你閒聊,總是說、也總告訴他人咱們是自什麼時間起相互認識了多少年的朋友,再有什麼事情需要的時候也會找你。捫心問,自己絕對是講感情的人,十分看重情誼,當別人對自己談論感情的時候,心裡早已默認了他是自己的朋友,只要有需要,他的忙一定會盡心竭力馬上去幫。
自己從來就不太喜歡麻煩別人,當真遇到需要幫助和支援的時候,找上去,他也是滿口答應,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急你之所急,甚至比自己更著急。可當你正沉浸在感動、感激的時候,他一個轉身,要麼遺忘,要麼許久後才在你掉落的水面拋一根稻草,他卻不抓住端頭,你爬不上來,還怪你不珍惜他給的機會。
有時候,滿懷欣喜地分享一個對大家都有用的好東西給他,他即使得到了實惠卻不高興,反而對你說自己是基於感情才幫了你的忙,才讓你在分享過程中賺到了好處,你才應該對他千恩萬謝。
比如,你在網上購物,遇著了花100塊錢買個會員,以後便可8塊錢買一個到哪都要10塊錢的好東西,自己親自使用驗證了,而且這東西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需品,只要分享給好友他可以不花錢馬上成為會員,但他使用後你能收到商家一個6分錢的小紅包,他用過了對東西對價格都說好,卻轉頭對你說:“2塊錢的優惠對我來說無所謂,關鍵你看我幫你賺了6分錢,對你這麼好,你感不感謝我”。
這種,在他那裡你其實只不過是他嘴上的朋友而已。
2
一種是,不經常聯絡,或者說不需要時常的頻繁聯絡,但相互有事時就會想到對方,遇到高興的時候會一起開心,需要安慰的時候會感同身受地寬慰對方,有難處了會毫不猶豫地一起承擔,碰著好東西了更會共同分享。
許多時候,不等你分享,他便來恭喜你剛剛獲得的喜悅;不等你開口,他便理解了你的難處;不等你說後面的忙,他已經從第一個忙想到了後面還要幫的事情。
當然,不是說能夠幫到自己、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就是朋友。朋友間一定是相互的,你把我當朋友,我把你當朋友,這樣的友誼也才可能長久。朋友間是相互交心,不以物質或利益為基礎和條件的。
真正的朋友可能是深深在相互心裡的,更不需要常常掛在嘴邊和道與人聽的。
“千金易得,知音難求”是最真實的。願我們多些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