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從股市到軍事到行業,都在涮人。
毛熊大軍壓境,北約增兵,然後毛熊突然就撤了。有記者問:“你們不打算入侵烏克蘭了嗎?”然後毛熊的國防部長邪魅一笑:你們記者還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啊。
話音剛落,不知道哪個不長眼的又跑去炮擊了。
順便解釋一下,烏克蘭東鄰俄羅斯,現在的政府2004年“橙色革命”後上臺的,是親美的。烏克蘭東部有一片“爭議地區”,出么蛾子的就是這一帶,是政府軍打這裡了。
然後黃金和原油稍微興奮了一下子。
我覺得這裡面應該沒有什麼大棋,怕不就是哪個不長眼的小官員私自下令。我也不認為有人買了黃金和原油期貨之後跑去點炮仗。
外圍環境這一塊,除了打仗就是美國的議息會議了。相比之前急赤白臉要加息,美聯儲這次的議息會議措辭緩和了很多。不過放眼2022年全年,美聯儲加息還是大勢所趨。
之前我們從多個維度分析過,這不足以構成A股全面大熊市的驅動力,但足以壓制全球股市大幅上漲的可能。
所以我從來沒有喊過4000點,雖然我也這樣希望。
縱觀美國的歷次股災,從來沒有單純的貨幣政策因素所造成的,幾乎都是“不可抗力”。比如911事件、比如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
這次美國的政策更是簡單粗暴:直接下場幹空頭,大摩、高盛被美國證監會調查,對付渾水(之前做空瑞幸咖啡的那個)甚至出動了FBI。
很多人搬出來羅斯柴爾德家族,說華爾街控制美國政治,實在荒謬。美國的確是資本管政治,但“資本”從來不是鐵板一塊。就像當年日本軍國主義,但是海軍和陸軍卻天天掐架一樣。
美國的空頭也不是個好東西。比如渾水,做空的股票裡面有一般是中概股,這裡面不一定有什麼民族情節,可能只是單純的挑軟柿子捏。2021年中概互聯暴跌前夕,高盛就透過大宗交易拋售了大量中概互聯公司。
所以美國有關部門懷疑這些大機構參與了砸盤和操控價格,是非常極其有道理的。
另外一個,今天創新藥方向出現了大漲,催化因素是國內PORTAC藥物的研發出現進展。
醫藥這個方向,細分特別多。一提醫藥,大家就要想到集採,其實像是創新藥研發、CXO等這些方向是不受集採政策影響的。比如藥明康德、美迪西這樣CXO方向的公司也有在做PORTAC佈局。
前幾天藥明康德瘋傳要被美國製裁,然後股價急殺。當時我們分析過,連續幾個季度都被北向資金重倉,在一天內被北向資金自己殺自己,肯定是有問題的。現在看來恐怕的確如此。
醫藥這個大方向現在已經到了哀鴻遍野的時候,其基本面卻沒有發生重大變動,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之前有聲音說,現在炒股要規避任何“有可能被美國製裁”的方向,這個有點沒道理。
拜登的打法已經變了,不會用特朗普那種“天地同壽”式的損招。比如說藥明康德被傳制裁,但是隨後就有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美華國際赴美上市,說明什麼?有競爭,但不會全面對抗。
更何況,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恐怕找不出什麼“含美量”為0的產品。
之前說“全球供應鏈混亂”導致物價飛漲,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任何商品,它的上下游分佈都遍及全球,就像一條超大的流水線,一個環節出疫情,整個環節歇菜。
稀土這個方向值得說兩句。
我國是世界上稀土儲量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是歷史上,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組織,我們經常被坑,白菜價賣給老外。後來實行了很多措施,比如限量開採、成立行業協會等等。
本來稀土主要是軍事和航空航天用途,但是今年快速發展的工業電機、新能源汽車等需求量巨大的民用領域也開始有需求了,然而限產的政策暫時沒有放鬆,就造成了稀土一直漲。
這個方向之前在文章中給大家整理過,有參與的朋友注意後面的獲利變現時機。
最後簡單說兩句行情:滬指階段震盪後仍有希望上衝,中期可能走向3600點上方;另外創業板止跌的跡象很明顯,後面暴跌的可能性在減小。
還有很多朋友關心的新能源方向,今天出現了暴漲。不過目前的行情就是磨底階段,沒有領頭羊,所以一般對於當天漲幅前列的方向,儘量不要追。配置上儘量分散,均衡,不要做難題。
新能源方向不要殺跌了,接下來可能是比較漫長的築底階段,這個階段偶爾有新低也是正常的。管住手,繼續暴跌和V型反轉暴漲恐怕都不現實。
年初的題材股殺跌行情以來,一眾去年表現亮眼的量化私募都被幹挺了。面對股市波動,一定要有平常心,再漫長的冬天也有過去的時候,就像元宵節突然的降雪降溫,不值得恐懼。
最後再說兩句元宇宙的事兒:摩根大通也進軍元宇宙了。就像之前說的,即使元宇宙是炒概念,它也是一個能持續炒作的概念。
元宵晚會,B站出品的洛天依登臺演唱。之前我們說過,元宇宙看起來玄幻,其實離不開軟體和硬體兩個方向。像是B站這樣,深耕二次元亞文化多年的,肯定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加上前面我們對中概互聯的探討,認同邏輯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並非操作建議;請謹慎參考,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