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情西韻」的混搭風格
以一種四兩撥千斤的優雅姿態
依舊立於今日潮流之巔
▼
1、情 迷 東 方
抵達康朋街31號。
甩開21世紀川流不息的時尚朝聖者,
由精品店右側的玻璃門取道
再沿一座漩渦型鏡梯拾階而上。
在百年前的時裝釋出會期間,一位女士會坐在鋪著奶油色地毯臺階上,目光透過牆壁上的百十面落地鏡,靜靜地觀察人群的反響。
猶如穿梭過一條時光隧道,
可可·香奈兒女士畢生所打造的
豪華寓所、她的靈感棲居的天堂,
終於在兩扇聞名遐邇的“帷幕”之後悠悠展露——
那是迎接重要賓客的第一道儀式感。
由赭紅與金二色構成的科羅曼多屏風
不僅充當起玄關,此由源自清廷的異邦美物,
無疑是整個空間裡當仁不讓的主角。
烏木漆面上,生動繪刻出唐宋詩篇中種種
動人心魄的意境:落霞孤鶩、平湖秋月,
乃至皇家宮苑的迴廊亭榭、
博古百寶......不一而足。
書房裡另一道中國屏風繪製有秋日景象的屏風是香奈兒收藏的屏風中最為珍貴的一座。
香奈兒細水長流地珍藏了
足有50餘件這樣的屏風,
羈留他鄉時,仍會為之牽腸掛肚。
有道是,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
因此佳話流傳著,香奈兒對中國古物的痴和“癖”,
情繫於摯愛卡柏男孩。
談及情起,她則如此回憶:
" 我從18歲起就愛上了中國屏風……
當我走進一間中國商店、第一次看到一件烏木屏風時,我感到自己當時快要興奮地暈倒。"
百年時尚界裡,不止香奈兒,
伊夫·聖·羅蘭、華倫天奴等設計鉅子也曾醉心於
廣採博取 Chinoiserie「中國風」傢俱與擺件,
融入私宅,闢出一片東方勝景。
YSL的創始人在法國的家中貼了一整面牆的繪著花鳥和人物的中國風桌布。他也曾感嘆:有什麼國度這樣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國啊……
Valentino在羅馬家中的客廳,左側的蒔繪邊桌與右面的細木鑲嵌櫃展櫃相互呼應坐鎮,穩住了滿堂的“華倫天奴紅”。
“中國古董教父”安思遠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公寓內
兼具展示和居住功能的22個房間裡,
錯落有致地陳列著來源各異的藝術品,
氣象典雅、和諧儼然。
東方傢俱以流暢簡約的線條,
與歐洲傢俱並置共處,
造就出地域、歷史交錯縱橫的恢弘之氣。
並處處體現著安思遠中西交融、
海納百川的胸懷及非凡的裝飾藝思。
回望18世紀,縷縷西漸的東風曾挑動著
歐洲藝術家的想象、帶去驚喜與敬畏,
終於化為貴胄皇族生活中的萬千器物。
18世紀起,以瓷器為代表的“中國流”便席捲了歐洲,間接促使了“洛可可”風的形成。/《和服少女》弗朗斯·韋爾哈斯
近百年來,諸位品味卓絕的風尚締造者
對中國元素的擁抱已然褪去
18世紀時歐洲顯貴的純粹獵奇與附雅態度。
在領會真正的東方哲學與精神追求的基礎上,
再度構築起一份恆久而深刻的審美情懷。
法國大文豪雨果在巴黎的家中的餐廳也糅合了中式風格,由雨果本人裝飾。
當下的美學世界,可謂包容性極強。
東方風格的古董傢俱正以其特有的沉穩大氣,
為設計大師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在一座座源遠流長的藝術大宅中雍容綻放。
獨角鹿藝術生活館
2、長河無聲奔去,唯經典永存
「東情西韻」的室內混搭依舊令人興奮與著迷,
它延續於今日折衷風格的家居佈置中。
並以一份四兩撥千斤的優雅姿態,
昂然立於新時代的潮流之巔。
秉持這樣的美學理念,
獨角鹿在中國深圳打造了一座藝術生活館。
誠邀您於此
尋覓往昔曾令西人情緒高漲的東方意趣。
獨角鹿藝術生活館
西洋古典的裝潢基底之上,
款彩雕漆六曲屏風大膽注入中式風情,
令兩種迥然相別的文化圓融互通。
獨角鹿藝術生活館
19世紀的刺繡畫裡鶯飛草長、氣韻流淌,
與浮世繪版畫中的上野清水堂遙相呼應。
色澤明豔的銅鎏金裝飾廣彩檯燈照耀吉祥輝光,
景泰藍像生盆景內,傲骨梅吟詠君子之美……
目之所及,
皆是撬動一段段動人歷史的支點。
母貝鑲嵌描金邊櫃上,一面端坐的外銷摺扇
鋪開對廣州十三行繁華歲月的遙想。
獨角鹿藝術生活館
微光粼粼的漆木嵌螺鈿多寶閣,
盛滿了藝匠心中的東方幻夢。
幾個世紀前的的吉光片羽,
就這般無言地在生活中折射出不凡的熠彩。
獨角鹿藝術生活館
「東情西韻」的智慧巧思,
在於捕捉住摩登與古典、莊重與奢靡、
簡潔與繁瑣之間一線微妙的平衡。
既可為整體空間的性格增添豐饒層次,
也讓濃郁的氛圍不至於沉重。
獨角鹿藝術生活館
善用色彩和時代感等共同特性,
方可巧妙消化東西之間相異的風格面貌,
從而化反差為和諧。
獨角鹿藝術生活館
置身其中,憑藉兩種視角與思維的中和,
視野和心靈的維度,也彷彿為之一展。
獨角鹿藝術生活館
3、以「珍藏」對抗「遺忘」
當“擁有”一件古代藝術品,
人們所擁有的不是一副精美無雙的皮囊,
而是它表層之下所凝聚的文明與記憶——
那曾經在世間行走過的卓越生命、
他們的智識、情感與信仰,
他們的歌哭與歡笑,徒勞與弘毅。
每一代的藏家,都仰賴藝術
潤澤身心、分享歷史榮譽和價值,
並藉由收與藏來對抗遺忘,靠近永恆。
而他們所選擇的,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與藝術品共存,賦予生命完全不同的質感。
沐浴於人文與美物滋養之中的人們,
總是煥發著溫潤的光彩。
因為對生活之美的嗅覺一朝被陶冶出來,
它便將全天候“待命”。
將每一刻過得如同一場盛宴,
那時便成了自然而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