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民幣收藏市場,藏品種類非常多,層出不窮,大家一般在收藏的時候都會注意每套藏品的圖案、面額、年號等,但是同款藏品,也有其細微的差異,這些差異不但是人民幣印製發行演變過程的重要標誌,也是人民幣收藏愛好者必須注意區別和了解的重要特徵,因為正是由於這些微小差異決定了其不同的市場價格和收藏價值。那怎麼來分類同款藏品類別的不同?
一、顏色差異分類
同一鈔版的票券由於不同時間、不同印鈔廠、不同批次印刷,票券圖案相同但顏色有差異。
例如:第一套人民幣100元萬壽山票券有深綠和淺綠之分;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伍角票券也有深淺之別等。
二、冠號差異分類
1.冠號位數的差異。
①長短號碼之分。
長號碼是指既有冠字又有號碼,短號碼是指只有冠字而無號碼。
例如:第二套人民幣中的紙分幣在1955年3月1日初次發行時就是長號碼,既有三位羅馬冠字,又有七位阿拉伯數字號碼;而在1981年7月15日再發行時就變成了短號碼,即只保留了三位或兩位羅馬冠字,去掉了七位阿拉伯數字號碼。因長號碼先發行,故較稀少。
②冠字位數不同。
例如:第三套人民幣除5角紡織車間票券和2元車床工人票券外,其他票券均有三冠字和二冠字之分,三冠字為先發行,故較稀少。
③號碼位數的不同。
例如:第一套人民幣50元工農票券、100元輪船票券均有六位號碼與八位號碼之別,50元列車票券、1000元耕地票券均有六位號碼與七位號碼之別,六位號碼為先發行,故較稀少。
再如:第三套人民幣除5角券和2元券為單一七位號碼外,其他票券均有七位號碼和八位號碼之別,七位號碼較稀少。
2.冠號顏色的不同。
例如:第三套人民幣1角券(背面棕色)有紅色冠號和藍色冠號兩種,紅色冠號為先發行,較稀少。
三、紙張和印製工藝差異分類
1.印鈔紙張的差異。
例如:第一套人民幣很多票券都有紙質的差異,在同一票券中有薄紙與厚紙、普通紙與道林紙、國產紙與美鈔紙之分,有帶水印和無水印或水印圖案不同之分等。10元工農券有帶英文字母水印紙和無水印紙兩種,1000元錢江橋券有空心五角星水印紙和無水印紙兩種,10000元軍艦券有波紋水印紙和無水印紙兩種,10000元耕地券有空心五角星水印紙和波紋水印紙兩種。
第二套人民幣1956年版5元券,有實心星花紋混合滿版水印和空心星滿版水印兩種水印紙,1953年版1、2、5角券各有空心星滿版水印和無水印兩種鈔紙。
第三套人民幣的1角、5角券均有帶水印和無水印的區別,帶水印的較稀少,1元、2元券有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和國旗五角星滿版水印的區別,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較稀少。
第四套人民幣1元券有方圓古錢四方連續水印和國旗五角星水印之別。
2.印製方法的差異。
例如:第三套人民幣1角、2角、5角三張票券在分次印製過程中都採用不同的印製方法,有膠印、有凸印、有凹印。
以上就是人民幣收藏應該注意的細微差異。
收藏建議
透過上述特徵的對比,可以發現人民幣歷經七十多年的發展,工藝變化非常豐富。那麼收藏者應該透過這些差異得到哪些啟示呢?
1、人民幣最好按套系收藏。這樣能夠體會人民幣不同年代的印製特點,對於稀少品種也能有所收穫,購買小全套往往只是一些普品,對重要品種往往就遺漏,所以儘可能的按套系收藏。
2、抓住重點品種收藏。早期人民幣如果不按套系收藏就要找重點品種收藏,比如:第一套人民幣的十二珍品、第二套人民幣的蘇三珍、第三套人民幣的背綠水印一角、第四套人民幣的80版50等等。
3、重點關注凹印、水印品種。七十年代前能夠用凹印和採用水印紙這樣“高成本”印刷本身就註定了不會長久。因此這些券別自然要少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