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初,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周邊形勢異常嚴峻。而此時我國工業、鐵路等過於集中在沿海城市,一旦發生戰爭,我國的工業將陷入癱瘓。於是決定在我國中西部13省區開展以國防軍工為主的涉及交通、能源、科技等領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史稱“三線建設”
陝西渭南富平縣莊裡鎮,在這一片溝嶺縱橫交錯的土地上,大概誰也不會想到,會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這裡曾有一個大型的三線軍工廠-陝西壓延裝置廠。
在莊裡當地分著兩類人,一類是本地的居民,還有一類就是“陝壓人”、“五號人”。1966年,由瀋陽重型機器廠、第二重型機器廠等多個大型機械廠負責援建,眾多優秀青年放棄大城市裡的優越生活來到這片黃土地上,奉獻自己的青春,揮灑自己的汗水。
歷經八年建設,於1974年12月建成了規模可觀的重型機械製造企業——陝西壓延裝置廠。因郵寄地址為“莊裡5號信箱”,所以有了“五號人”的稱謂。工廠一經建成,迅速成為一家大型的機械加工骨幹企業,當時的主要產品有:水壓機、油壓機、擠壓機、有軌操作機、連鑄連軋機、鋁箔軋機等軋鋼沒備和鍛壓裝置。到了八十年代,陝壓牌的產品成了著名商標,不但國內暢銷,而且出口到了歐洲。
鼎盛時期,工廠共有職工五千多人,加上職工家屬上萬人在這個古鎮中生活,以東北口音為主的各式普通話成為了當地最流行的語言。當時的陝壓絕對是一個富裕繁華的地方,工廠有配套的職工家屬生活區,家屬區有黨校院、三區、四區、五區、農機校,遍佈小鎮的東西南北,學校從幼兒園辦到高中,相當醫療水準的職工醫院,還有銀行、郵局、糧店,還有電影院,俱樂部,體育場等等。
在工廠門口也形成了一條新街和老街平行,在東門的地方也新建了一條南北大街,與北新街交叉,成為古鎮莊裡最為熱鬧繁華的地方。三層高的轉角樓百貨商店,售賣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那是工廠附近的村民,總愛拉著自家的農產品到這幾條街上售賣,價格高、銷售快,農民的感覺很爽。當時陝壓的工人幹部,走到莊裡大街上,總會被人高看三分。小夥子說是陝壓廠的,找物件很吃香,那年月是何等的自豪。
時過境遷,如今的陝壓廠也在飛速發展中,有了更先進的裝置,更高科技的產品,更多的高階技術人員。而建於四五十年前的老廠房車間,職工宿舍樓在風雨的侵蝕中顯露出舊色。極具特色的紅磚樓房,牆面破舊,嚴重的有垮塌的痕跡。車間的大煙囪依舊聳立入雲,廠區裡當年寫的標語、表揚欄還依稀可見。
在檀山西面的山道里,一座座空蕩蕩的破舊廠房、宿舍,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被人為破壞。整個幾公里的溝道里的廠區,沒有了忙碌的人群,沒有了喧囂的機器轟鳴,感覺十分蕭條,有股淒涼的破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