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中國的服裝行業正在悄然醞釀一場巨大變革,即將迎來新的高潮。為什麼這麼說?
2016年,“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說線上線要融合,未來沒有電子商務。於是服裝行業也開始搞體驗,線上線下同步走,如HM。再加上95後、00後成為新生消費主力軍,受各種前衛綜藝節目的影響,以及他們生長環境的優渥,推動了服裝消費理念的改變。無形中,他們也正在推動服裝行業做出適應性變化,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新趨勢新變革,下面我們一起分析。
01
新興細分提前佈局
服飾零售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瓶頸期,企業要發展已不是一刀切統一流水線的簡單操作,“跑經濟”帶來了運動品牌的業績增長;“三胎”政策的實施加速了童裝市場的發展;人們對貼身服裝關注度的提升帶來了內衣品牌的發展。這是細分領域的興起和發展。
02
線上線下結合是大勢所趨
幾年的中國零售業,波折不斷,純電商流量紅利的消失、零售實體店關門潮的儲蓄,甚至整體傳統零售業都呈增速放緩、利潤下降的趨勢。馬雲認為,純電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是考驗線上線下一起整合資源的時代,這就是沒有線上線下之分的新零售時代。以往電子商務衝擊傳統產業的說法將被否定,電商與線下實體商業,應該由原先的獨立、衝突,走向混合、融合,透過精準化、體驗為主的模式,去了解消費者,滿足並引導消費需求,已達到消費升級。對零售商而言,也能透過預測消費資料,把控生產,達到零售升級。
03
新的消費模式已經逐漸形成
90後、00後有著獨立、張揚的特點,敢於接受新鮮事物,對潮流資訊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它對整個服裝採購鏈的建模和定價,甚至執行速度都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比如2017年《中國有嘻哈》和今年《這就是街舞》的流行,進一步掀起了全國嘻哈熱潮,也將嘻哈文化和街頭文化帶到了風口,並催生了價值3000億的國內嘻哈周邊潮流業務,以上都為服裝企業的品牌重塑和重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品牌應該更加註重資料分析,跟蹤消費者的喜好,對自己的設計進行調整,增加個性化的體驗,新的消費模式已經逐漸形成。
04
服裝業已經從商品時代迴歸到產品時代
商品價格比將進入一個極端的時代。消費者不再為過高的溢價買單,而是更願意為愛好和興趣買單。如果價格不再是決定購買與否的首要標準,即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也意味著消費升級已經發生。生活消費需求轉變為改善性需求,物質消費轉變為服務消費,新的消費模式正在悄然形成,原有的經營模式將徹底改變。
05
自媒體時代已成定局
90後和00後組成的潮流人群更加聚焦,且00後天生就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對網路有著很高的依賴性。依靠紙媒、電梯樓宇廣告等傳統媒介渠道已不足以引起他們的關注。相反,快速興起的社交網路是品牌垂直攻略年輕受眾的最有效途徑。許多消費者會選擇聽從高影響力的某些KOL的建議,比如微博大V,這些人的意見對他們來說可能比傳統公司廣告更真實。而對於服裝行業,品牌或者終端店鋪其實都可以成為自媒體,打造你的朋友圈,與顧客進行多方位的互動,形成顧客的忠誠度。
06
粉絲經濟上升
所有企業,尤其是品牌營銷,都必須明白“粉絲經濟”的真諦,取悅客戶粉絲將是關鍵所在。2018年,江南布衣的粉絲經濟貢獻了62.6%的收入,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強調,數字時代的粉絲經濟猶如墜入愛河。首先,消費者應該愛上品牌,一直都很刺激的粉絲經濟其實是在隱藏產品的功能,把情感放在第一位。
07
“面子時代”的趨勢更加明顯
視覺營銷VMD的作用將更加明顯!顧客購買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購買過程中的體驗!不注重視覺營銷的店鋪,業績會越來越下滑!視覺創意可以使店鋪更具美感、差異化,給消費者更好的購物體驗。
08
新技術助推新模式
新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品牌商更快地推行新的模式,透過匿名的臉部識別,錄影分析,手機ID追蹤,定位技術,音訊追蹤等,瞭解顧客在門店的感受,理解不同的顧客的特徵和在門店的行為表現,從而得出新的結論:什麼對銷售產生了影響?換句話說,品牌商能夠更好地理解哪些顧客會進店,哪些是重複進店的,哪些是第一次進店,他們在哪裡進入門店,他們和誰在一起,最終買了什麼?2020年,多達75%的時尚零售商準備投資人工智慧。領先的時尚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慧協助創意、設計和產品開發。例如,Zara使用演算法過濾大量資料,以預測消費者最喜歡哪些產品。
作者:黃磊,北大縱橫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