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導寫
在中考作文中,“文化作文”以熟悉的名人、精美的詩文,靈活的句式、典雅的文言彰顯了作者的文學積累和歷史文化底蘊。它猶如傲然綻放的花朵,讓人一見傾心,心生豔羨。
如何寫好這類作文呢?常用的方法有:
1.善引詩詞佳句
這是指圍繞所表現的中心,在文中直接引用或化用多句古今詩詞佳作佳句,給人以厚重的詩香氛圍。
示例1: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幸福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穫;幸福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
【點評】這段文字圍繞“幸福是什麼”這個中心,引用了多句詩詞,詮釋了幸福的含義。
示例2:
如果忘記是春天裡消逝的冰層,那麼銘記就是灼灼其華的桃花;如果忘記是夏季裡落英繽紛的桃瓣,那麼銘記就是映日別樣紅的荷花;如果忘記是秋季裡已無挈雨蓋的荷花,那麼銘記就是猶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記是冬季裡比西風更瘦的殘菊,那麼銘記就是傲雪獨立、猶有暗香的雪梅!
【點評】本段精美的排比比喻句盛滿了化用的古典詩詞,突出了“忘記與銘記的辯證關係”這個中心,驚豔了閱卷教師的眼睛。
2.善寫名人名事
就是按照一定的線索或順序,選取一位或多位歷史文化名人的言論或事情,表達自己對話題或事物的深刻看法,以顯示豐厚的文化積澱。
示例:
李白灑脫,不寄託於高堂的莊嚴,不豔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滌盪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吟出了好大的鬥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於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動的神氣!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點評】這段文字引用了李白的多句詩詞,將詩詞與他的鬥志和氣魄巧妙結合,彰顯文化底蘊。結尾句的議論點明無仕途作為的人也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是點睛之筆。
3.善藉故事新編
是指運用文化的眼光,對相應的人和事發表個人的獨特見解。常見寫作模式為:(1)擴充套件細節,情景再現,演繹情節;(2)新編故事,表達新主題。
這種方法較難駕馭,不再舉例。
但是,這種“文化作文”還需注意兩點:
1.切忌生搬硬套,羅列各種事例和詩文佳句。一定要圍繞所表現的中心,把人與事與詩文巧妙融合。
2.要注意句式的變化,修辭的使用。整句散句結合,長句短句搭配,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交錯美。選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會增強文章的語言美。
二、佳作展示
1、升起心中的太陽
人生如畫,濃墨潑灑,淡泊與濃烈交相輝映;人生如歌,高低迷離,噪雜與清脆皆成曲目;人生如酒,婉轉悠長,醇厚與平淡均沉醉。
行走於漫漫人生路,前途迷茫而危險。而我們只有升起心中的太陽,才能不被痛苦擊倒,被無助嘲笑,因艱險哭泣,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
明月皎潔——李白
你前有《楚辭》的磅礴,後有宋詞的婉轉;你左有杜甫的沉鬱,右有白居易的質樸。然而這些都不能遮蓋你的光芒。你儘管有機會做官,但官場的腐朽與皇帝的無能刺痛了你的心,於是你升起了心中的太陽,喊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狂笑而去。你將自己的豪情在山間潑灑,在水中流淌。李白,你是詩中之仙!
李白升起了心中的太陽,照耀於青史之上,永耀後代。
南山秋菊——陶潛
你本也是十年寒窗盼望一朝得意的才子,你本也熱衷於做官,夢想著位極人臣。然而,在看到百姓的貧苦與官員的腐朽後,你懷疑了。因為你卻無力改變,於是你升起心中的太陽,著一身布衣,穿一雙芒鞋,柱一根竹杖飄然離去,在山間與秋菊為伴,贈給世人一個堅毅的背影。
陶潛升起心中的太陽,於是,泛黃的史冊中透出隱約的菊香,流芳千古。
淥水亭旁——納蘭容若
是真正的八旗子弟,卻留戀於宋詞之間;你有別人豔羨的家世,卻不熱衷於官場仕途;你也曾迷茫過、懷過、無助過,不過你最終升起心中的太陽,驅散了前方迷霧,使清詞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容若升起了心中的太陽,讓清詞散發出了奪目光彩,萬人景仰。
也許人生有時更像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像灰黑色的膠捲,但只要你升起心中的太陽,便可驅散黑暗,驅逐寒冷,便可聽到烈風的呢喃,看到水的清澈,觸到雲的溫柔,嗅到四月一樹一樹的花開。
【點評】這是一篇“文化作文”的典範之作。開頭的一番寓意深刻的話語,緊扣主題,匯入自然。行文中,作者手法嫻熟地將李白、陶潛、納蘭容若等文學巨匠之成就才情融於筆下,突出了主題,匯成了這樣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場精品。而文末的點染,更是詩意盎然,昇華了文章的審美境界。
2、東坡的選擇
我曾在這秋水之畔永日無言地佇立,凝視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場仕途上的文人,孤獨的我常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失意。
是的,我擁有了榮華富貴,社會地位,不滅才情。但我年輕的心靈裡彷彿總在下著濛濛的細雨。當夕陽西下,羈鳥歸林,疲憊的我不得不黯然離去,空留下幾聲無奈的嘆息。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來到這裡,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瀾不驚。我聽見遠古的吶喊穿越時空,激盪迴旋這赭黃色的渾流。當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獵獵東風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點燃了兩岸的蘆葦,濃黑的煙霧瀰漫了整個天際,於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那是歷史的心跳與呼吸。
而今夜,我又來了,帶著朋友,駕著扁舟,抱著美酒。還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著細草微風的原野;還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著亙古不變的憂愁。只是千年前那場著名的戰役,已找不到它一絲一縷的痕跡。而我的心,在這樣的氛圍中,亦迷茫而空靈。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簫,懷古,感傷。微風吹過兩岸的蘆花飄飛起來,如煙如霧。平靜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漣漪。我的心彷彿被一隻天外之手撥動,微微地震顫出一連串的輕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腦海裡一一映現:五歲時開始苦讀,老父蘇洵嚴厲的教導,與弟弟子由快樂地嬉戲。十九歲上京趕考,文章震動天下,文壇領袖歐陽修不吝美的讚譽……但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災難忽然降臨,烏臺詩案牽連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黃州……妻離子散,獨居僻野,為何命運要如此作弄人?
涼風陣陣,我從無邊的思緒中清醒過來。江水,明月,蘆花,簫聲,在我眼前和耳邊交錯出現。冥冥間,遠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於是,剎那間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頂,我終於超脫了。
———在焦灼與通達之間,我選擇通達。在功名與自然之間,我選擇自然。在官場與赤壁之間,我選擇赤壁。
於是,我的選擇成就了我。我將擁抱東方之既白……
【點評】這篇文章善藉故事新編,將自己假設成文化名人——蘇軾,在這秋水之畔無言佇立,回憶了曲折的一生,最後仍然捨棄名利,選擇通達自然,構思巧妙之至。語言長短結合、整散結合,變化多姿,錯落有致,極具美感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