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U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此前,樂視網連續10年財務造假,虛增18.72億元收入一事引起了巨大關注。而在如今,“第二個樂視”又出現,其甚至比樂視網還要囂張。
5年造假231億
2月14日,中國證監會公佈的2022年首份罰單引起了巨大關注。
據處罰書顯示,昔日的山東肥料大王金正大被罰款150萬元,以董事長萬連步為首的參與造假的7名公司高管被罰款共計605萬元,並被處以市場禁入措施。
而金正大受罰的原因是,公司一場橫跨三年半的財務造假。根據證監會調查,在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裡,金正大透過與外部單位虛構合同、進行虛構貿易業務等財務造假手段,虛增收入230.73億元,虛增成本210.84億元。
金正大如此大金額的造假,無疑令人咂舌。相較於樂視網,金正大的造假事件雖然短,但造假金額卻特別巨大。
這不禁令人想問,金正大究竟為何造假?
山東肥料大王
在化肥領域,金正大是我國領先的肥料大王。尤其是在複合肥市場中,金正大銷量常年排在行業第一位。金正大的創始人萬連步還得了“中國肥料大王”的美稱。
2010年金正大登陸深交所,並在此後7年裡營收連續保持增長態勢,發展勢頭很是兇猛。然而令人意向不到的是,金正大的好成績竟然是靠造假得來。
2020年,金正大因涉嫌存在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而遭立案調查。由此,金正大背後的貓膩一點點被揭開。
原來,金正大的好成績是靠造假得來,公司實際業績根本沒有展現出來的那樣優秀。
而進一步分析金正大造假的原因能夠發現,公司此前盲目擴張是拖累公司業績的重要原因。大舉擴張使得金正大支出大增,進而拖累了公司的業績。
而且,中國市場的複合肥需求量有限,大舉擴張之後金正大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處,反而造成產能過剩的窘境,這又是對公司業績的一大沖擊。
而為了維持漂亮的業績,金正大走上了財務造假這條錯誤的道路。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金正大如今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
造假衝擊波
如今,承受了造假衝擊波的金正大境況一落千丈,從公司最新公佈的業績中能夠看出,金正大如今的情況不太好。
2020年,金正大一年淨虧損高達33.61億元;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虧損依舊,淨虧損達0.53億元。這與公司此前的業績相差甚遠。
並且,目前金正大的流動性危機很是嚴峻。公司的債務已經遠超公司賬面貨幣資金。
更令人憂慮的是,金正大還遭受著破產清算的挑戰。金正大控股股東金正大投資最新提交的重整計劃書,並未獲得債權人的認可。為此,金正大投資正在重擬重整計劃書,並將提交臨沂金正大第四次債權人會議進行表決。
若是重整計劃書不能透過的話,那金正大可能會進入破產清算程式。這樣一來,一代肥料大王將徹底失去翻身的機會。
除此之外,金正大或許還將面臨著來自投資者的索賠。金正大財務造假一事坑慘了將近6萬股民,而受損的投資者可能會聯合對金正大進行索賠,屆時金正大的境況將更糟糕一分。
由此來看,競爭大如今危機重重,有著諸多的難關需要過。不過,金正大落到如今的地步完全是咎由自取,其境況雖讓人惋惜,卻絲毫不令人同情。
在重重挑戰之下,金正大將會走向何方,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