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紋型風溼症又名發作性風溼症、Hench-Rosenberg 綜合徵、Hench 綜合徵和複發性風溼症。本病多見於30~60 歲人群,偶爾亦可在兒童期發病。同一家族中可有多人發病。男女發病機會均等。“回紋”是用來形容症狀快速出現和消失的特點,每次發作以單個或少數幾個關節急性開始,可在幾個小時內達到高峰,關節疼痛明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但很少超過一週,發作間期關節完全正常,類似於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回紋本意
回紋,又稱回字紋。是被中國民間稱為富貴不斷頭的一種紋樣。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來的幾何紋樣,因為它是由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方形或圓形的迴環狀花紋,形如“回”字,所以稱做回紋。
基本概述
症狀
每次發作起病突然,常在傍晚開始,先累及1 或2 個關節,受累關節疼痛十分明顯,在幾小時達到高峰,受累關節及(或)其周圍軟組織可見紅、腫、熱、痛。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在1~3 天內疼痛消失,最長不超過1 周。間歇期內無任何症狀。發作無明確的規律性,多者可1 周發作幾次,少者一年發作1~2 次。任何關節都有可受累,以膝、腕、肩、踝。手部小關節最為常見,髖、肘、足、脊柱和顳頜關節較為少見。 復發常侷限在先前發作過的關節,亦可變換關節。除關節外,關節周圍亦可受累,如指墊、足跟和其他軟組織發生水腫和疼痛。個別病人在發作期間有低熱,一般無全身症狀。偶爾捫及皮下小結,但消失較快,不易查到。
病理
目前有關本病的發病機制所知不多。由於部分病例最後發展為類風溼性關節炎,並在關節滑膜活檢中發現明顯的微血管損害及大量的細胞碎片和血管壁內有電子密度沉積物等,因而提出免疫複合物可能參與本病的發病。對回紋風溼症患者病變結節行免疫電鏡檢查,在血管內皮細胞和血管周圍組織細胞空泡中發現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從而支援免疫複合物致病的觀點。 有認為本病是一獨立疾病,也有認為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特殊亞型。
臨床診斷
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典型的急性關節炎和關節周圍炎反覆發作,發作間期無任何症狀,X 線檢查無特異改變,便可診斷回紋型風溼症。如僅有輕微發作而不伴紅腫,不能診斷本病。
實驗室檢查
發作期間血沉和各種急性反應指標可增高。滑膜和關節液檢查發現非特異性急性炎症反應,但無結晶。滑膜活檢可見明顯微血管損害。血清和滑液中補體水平並不降低。在發作間歇期內上述指標在正常範圍內。
其他輔助檢查
發作期間X 線檢查,除受累關節組織腫脹外,無其他異常。
治療
西醫治療
由於本病發作時間很短,1~3 天內能自行緩解,因此對其治療的療效判斷較為困難。非甾體抗炎藥及小劑量激素、免疫抑制劑、秋水仙鹼據報道均有一定的療效。
中醫治療
中藥提取製劑正清風痛寧緩釋片、雷公藤多苷片均有較穩定效果。
預後
約10%的病例症狀自行消退;多數病人可反覆發作,但不會發生持續性滑膜炎或關節損害;30%~40%病例,可發展為典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這些病人原本陰性者在進展期可轉為陽性。一旦回紋型風溼症,進展為類風溼性關節炎後,發作次數更頻繁,但嚴重程度反而減輕,同時受累的關節增多,晨僵更明顯。由發作性風溼症,進展轉成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時間以5~20 年不等。本病一般不會演變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或其他結締組織病。
預防
1.去除感染病灶,注意衛生,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心情舒暢,避免強烈精神刺激。
3.加強營養,禁食生冷,注意溫補。
4.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堅持體療和物理治療。
手指關節按摩器
¥9.9
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