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週一,港A兩地的地產股集體下跌。
有人戲言,可能是上週五曝光的鬱亮在萬科2022年會上的講話把地產股帶崩了!
鬱亮說,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了“黑鐵時代”,2022年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要麼死、要麼活,沒有中間地帶。
與此同時,正榮地產遭遇“黑色星期五”,單日蒸發百億港元市值;祥生控股也傳出一筆美元債已發生實質違約……
回想2018年9月的萬科秋季例會上,鬱亮帶頭率先喊出萬科要 “活下去”,三年過去,一語成讖,求生存成為行業常態。
那麼,這一次,鬱亮喊出“要麼生,要麼死”,又意味著什麼呢?
01
鬱亮發言相關要點
鬱亮說,2022年是萬科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一年。他認為:
- 1、行業進入縮表出清階段,縮表出清就是去金融化。縮表出清對於房企來說,就是一場生死之戰。
- 2、如何理解背水一戰?就是要麼死、要麼活,沒有中間狀態。能解決過去累積下來的包袱就有開始新徵程的機會,包袱甩不掉就活不下去。
- 3、房地產行業有兩個重大變化:一是市場分化會越來越明顯;二是行業規模開始萎縮。
- 4、房住不炒其實是“房住”和“不炒”兩個方面。“房住”,意味著政策可能會略有放鬆;“不炒”意味著行業迴歸民生屬性,不要指望房價上漲。
- 5、行業到了黑鐵時代,今年大家的收入肯定是大幅下調。福利、補貼等等,要跟黑鐵時代相適應。
- 6、當前一切工作都圍繞回穩提升、縮表出清和“長肌肉”三項主要任務展開,所有資源都要向這三大任務調配。
- 7、管理人員都要全部下沉,身先士卒。省吃儉用、減少浪費,帶頭營造節表縮食的戰時氛圍。
- 8、只有敢“打”才能獲得一線生機;只有打了才有可能會打;只有合夥打才能打贏;做專業高手、全能冠軍、長跑勝將,才能打得特別好。
02
為啥樓市銷售不見起色
不論是1月還是春節期間,整體市場開局都非常慘淡。
城市層面看,據克而瑞資料,1月份百城、春節40城的成交同比都銳減了超40%,春節三四線返鄉置業也出現了 “爽約”,預計2月份樓市仍不樂觀,購房者觀望情緒依然濃重。
企業層面看,據中指院統計,1月份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23.1%,其中銷售額超百億房企較去年同期減少14家,超50億房企較去年同期減少31家。
據經營簡報,萬科1月份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56億元,同比減少50.19%,龍湖同比下降64.2%,新城控股同比減少52.75%,中國金茂同比下降50.25%……
為什麼政策暖風頻吹,市場卻“不買賬”呢?
而房住不炒、行業去槓桿&去金融化的主基調仍然不變,出險和困難房企仍面臨融資環境緊張、市場出清的局面,房地產行業整體仍處於下行探底過程中。
克而瑞也認為,2月份乃至一季度,整個行業下行築底過程仍然會延續。
市場觀望情緒依然濃重,預期沒有明顯的轉變,信心的穩定和恢復可能還需要3-6個月的傳導。
風證券研究認為,無論是併購債不計入三道紅線、保障性租賃貸款不納入兩集中、出臺全國性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這些政策均是對前期政策執行的短期糾偏。
03
後續政策走勢預判
業內認為,當前政策仍以“擠牙膏”式為主,難解困境民營房企的燃眉之急,需求依然萎靡,預判後續寬鬆性政策還會跟進。
天風證券認為,展望後續,從需求側看:
一是信貸支援,繼續體現為按揭額度的寬鬆、房貸利率的下降和放款週期的縮短;
二是,參考部分城市公積金政策的調整方向,商業貸款的認房認貸標準不排除會有所放鬆,適度支援合理改善型購房需求的釋放;
三是,結合人口政策,針對多孩家庭提供更高力度的住房支援,不排除限購限貸的差異化放鬆;
四是,在行業基本面失速的極端情境下,不排除一二線城市限購限貸的適度寬鬆。
因為,無論是行業良性迴圈還是收併購式的行業出清,均需要需求側預期的穩定和信心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