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怎樣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之五)

一,先講《莊子》(德充符)裡王駘的故事,他被砍去了一隻腳,卻活得非常的從容,如平常人般自然。他不發一言,但卻可以學生滿堂。超脫形式而心靈感化,學生們空虛而去,滿載而歸。莊子假借孔子的話道,王駘能把萬物看成一個整體,他不論外界情況發生什麼變化,只要守住根本,便能排除干擾,強化自己的內心。

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裡,能否找到像王駘一般的老師呢?也許很難,但既然王駘是莊子虛構的人物,那麼我們透過閱讀《莊子》,理解莊子的看法,不也正和遇見王駘一樣嗎?透過閱讀經典理解經典而獲得人生智慧,不正是強大自己內心的方法嗎?

二,前幾天看羅翔老師的一段影片,朗誦了特瑞莎修女的一首詩,名字叫《不管怎樣》(《Anyway》),非常符合上述的意思,即人要活在道和上帝之間,才能真正立於內心的不敗之地。此處抄錄《不管怎樣》,供大家學習與參考。

怎樣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之五)

特瑞莎修女:《不管怎樣》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

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

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

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

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和率直的,

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

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

他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

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

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而絕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2-02-17

相關文章

院士王光謙與青海大學的十年之約
"有一種事業叫'對口支援',清華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大學整整20年了,我是清華選派到青海大學的第四任校長."2013年,王光謙受清華大學選派來到青海,他也成為青海大學.青海高等教育史上 ...

王緒敏教授團隊釋出軟體動物線粒體基因組資料庫MODB

王緒敏教授團隊釋出軟體動物線粒體基因組資料庫MODB
2021年9月12日,煙臺大學王緒敏教授團隊在DATABASE雜誌線上發表題為 MODB: a comprehensive mitochondrial genome database for Moll ...

登頂今日《Science》封面!王春生教授發表最新成果

登頂今日《Science》封面!王春生教授發表最新成果
可充電鎂鈣金屬電池(RMBs和RCBs),由於鎂和鈣的高地殼丰度和容量,是鋰離子電池的最有前途的替代品.然而,它們受到了緩慢的動力學和寄生反應的困擾. 在此,來自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陸軍研究實驗 ...

痛悼!湖南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逝世,今年已有26位兩院院士遠去…

痛悼!湖南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逝世,今年已有26位兩院院士遠去…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中國科學報等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的家屬獲悉,陳文新院士於2021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陳文新,土壤微生物及細菌分類學家,祖籍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土橋 ...

劉少奇夫人王光美的四個哥哥都擔任過何職?

劉少奇夫人王光美的四個哥哥都擔任過何職?
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也是20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之一,還被稱為"數學三王"之一.這麼一位傳奇人物,究竟出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她的兄弟姐妹是否也如她一樣擁有如 ...

使用固體燃料取暖,腦卒中風險增加!阜外醫院王增武教授團研究
近日,阜外醫院王增武教授團隊研究發現,與清潔燃料使用者相比,使用固體燃料取暖的居民,全因死亡的風險增加了55%,腦卒中風險增加了44%. 與清潔燃料使用者相比,固體燃料取暖者受教育程度較低,多居住於農 ...

首次實現!北京教授團隊取得重大成果,我國在這一領域研究進入新階段!

首次實現!北京教授團隊取得重大成果,我國在這一領域研究進入新階段!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何建軍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以"Direct Measurement of Astrophysical 19F(p,αγ)16O Reaction in the ...

瞭望 | 在“看見”大腦這一世界級工作中,這支團隊全球領先10餘年——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瞭望 | 在“看見”大腦這一世界級工作中,這支團隊全球領先10餘年——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以工業化的方式大規模.標準化地產生資料並繪製腦圖譜,將改變神經科學已有的研究方式 "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目前已凝練了攻關研究方向,提 ...

山東大學鄧偉僑教授團隊在COF基電催化劑取得新進展

山東大學鄧偉僑教授團隊在COF基電催化劑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鄧偉僑教授團隊利用數智化材料設計方法,在共價有機框架基電催化劑的設計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In Silico Design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發現全新成分和全新結構的新礦物族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發現全新成分和全新結構的新礦物族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學研究院晶體結構實驗室李國武教授團隊發現的兩種新礦物,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IMA-CNMNC)高票透過,獲得正式批准(批准號:IMA2021-058.I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杜文斌團隊在微流控液滴超高通量皮升注射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
每經AI快訊,近日,國際分析化學領域著名期刊<AnalyticalChemistry>線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杜文斌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可控且無交叉汙染的微流控階梯式注射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高效光電探測器研究取得新突破
由於具有原子級厚度及獨特的能帶結構,二維半導體材料在光電器件應用領域展現出獨特的優勢.然而,二維材料通常光吸收較弱,且在光電轉換過程中,一個入射光子只能激發一個電子-空穴對,導致器件的光探測能力不高,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莊文穎:為認識真菌付出畢生努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莊文穎:為認識真菌付出畢生努力
莊文穎在實驗室.莊文穎研究野外採集樣品的分離物.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攝 真菌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出現,它們種類繁多,形態迥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莊文穎對真菌的興趣已經持續了快半個世紀 ...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金龍:單分子技術仍處於概念、原理提出和實驗驗證階段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金龍:單分子技術仍處於概念、原理提出和實驗驗證階段
"單分子技術目前仍處於概念.原理的提出和實驗驗證階段,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金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專訪時向記者表示.作為來自微觀世界的新概 ...

基礎醫學院高成江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發文揭示TBK1調控新機制

基礎醫學院高成江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發文揭示TBK1調控新機制
近日,基礎醫學院高成江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雜誌(中科院一區,IF=9.423)發表以"The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PRMT1 ...

瞭望 |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發展柔性電子技術有望開道超車

瞭望 |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發展柔性電子技術有望開道超車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 我國柔性電子產業在很多方面引領世界科技前沿.我們首先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方向,產生了大量原創成果 新產業的基礎是新技術思維,努力發展根部技術成為必然選擇.厚植根部技術不是簡單的技術延伸 ...

1963年,劉少奇夫人王光美畫像,在印尼街頭被爭相傳閱,究竟為何

1963年,劉少奇夫人王光美畫像,在印尼街頭被爭相傳閱,究竟為何
1921年9月,在政治部門任職的王槐青,受邀參加九國會議,會議過半時,接到家裡面的訊息,自己喜得一女,為了紀念此刻的情景,就給自己小女起名光美. 光美不僅有個優秀的父親,她的母親也毫不遜色.母親畢業於 ...

83年王光美重返毛主席故居,臨走留下一句話: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

83年王光美重返毛主席故居,臨走留下一句話: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
前言 王光美作為劉少奇的妻子與得力助手,曾被主席評價:不尚空談,注重實幹是她一貫的處世原則. 圖丨1961年7月,劉少奇同王光美在鏡泊湖 劉少奇與王光美喜結良緣 1948年8月21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 ...

中國科學院院士、微波電子學家黃宏嘉逝世,享年97歲
新京報快訊 9月23日,中國科學院在其官方微博釋出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微波電子學家.光纖專家,上海大學教授黃宏嘉,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9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 編輯 劉佳妮

宣武醫院武力勇教授團隊受邀參與撰寫《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宣武醫院武力勇教授團隊受邀參與撰寫《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9月21日)當天,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官網釋出了由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團隊主編,國際知名認知領域專家參撰的<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我院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