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拳迷會忘記上世紀90年代的那個時刻,時任重量級拳王裡迪克-鮑拒絕倫諾克斯-劉易斯,將自己的WBC金腰帶扔進了垃圾桶。在此之前,劉易斯摧毀“剃刀”多諾萬-拉多克贏得了挑戰裡迪克-鮑的資格,然而對於這場比賽,裡迪克-鮑卻表現出了少有的畏懼。
拒絕劉易斯之後,裡迪克-鮑受到了公眾的嚴厲批評,同時使得這場重量級“巨無霸之戰”永遠沒有再上演。
如果你對劉易斯、裡迪克-鮑之間的歷史有所瞭解,會很清楚兩人業餘時期交過手,那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91+公斤級決賽,劉易斯以TKO的方式戰勝了裡迪克-鮑。當時,面對劉易斯強大的右手重拳進攻,裡迪克-鮑顯得無計可施,失利在所難免。
很多人毫不懷疑,正是由於有了奧運會的慘痛經歷,導致裡迪克-鮑不願意再面對劉易斯。在體育競技當中,有這樣一句話——比賽勝負有一半以上源自精神因素,餘下的部分源自身體和技術能力,有些運動員可以克服心理創傷,有些永遠無法克服。
拳擊專家、美國《體育畫報》記者李-戴利對此深信不疑,他曾經深入研究過兩人的故事,當問及劉易斯VS裡迪克-鮑遭遇會如何時?戴利直言不諱,他覺得即使雙方在職業拳壇再次交鋒,裡迪克-鮑也無法戰勝劉易斯,因為他難以修復內心的創傷。
戴利說:“裡迪克-鮑永遠不會從當年失利的陰影中恢復過來,因此也不可能找到破解劉易斯的方法,每個拳手都有自己的內心惡魔,我們經常看到有人無論如何也難以戰勝對手,這就是內心惡魔在作怪,裡迪克-鮑永遠無法克服他的內心惡魔。”
裡迪克-鮑的內心惡魔是什麼?大概就是遭受劉易斯重創的那種感覺,他無法忘卻這段痛苦經歷,繼而影響到了自己的內心與競技狀態。
外界普遍認為,裡迪克-鮑擁有足夠的天賦,這可以幫助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拳手之一。可惜的是,儘管體格魁梧、才華橫溢,但裡迪克-鮑缺乏那種成為最出色運動員的熱情,並且還嚴重缺乏紀律性,就像邁克-泰森那樣。相反,成熟穩健的劉易斯卻不存在這方面問題。
劉易斯拳擊生涯真正的巔峰,應該是接受傳奇教練曼紐爾-斯圖沃德的調教,在斯圖沃德的幫助下,劉易斯完成了對重量級拳壇的統一,而劉易斯與裡迪克-鮑交鋒時,壓根沒有斯圖沃德這樣的傳奇教練指導,很多人覺得,當一個更加優秀、完善的劉易斯面對裡迪克-鮑,裡迪克-鮑很可能再次被阻止。
任何事情都沒有假如,由於劉易斯、裡迪克-鮑未能在職業拳壇重逢,你很難判斷孰勝孰負。個人認為,劉易斯、裡迪克-鮑雖然都是身高、臂長的典型,但兩人的風格不盡相同。
劉易斯打法更加正統,擅長中遠距離控制,裡迪克-鮑風格相對狂熱,儘管他的刺拳控制能力也相當出色,但裡迪克-鮑內線組合拳攻擊能力要遠遠優於劉易斯,不敢說裡迪克-鮑會復仇劉易斯,只是從比賽觀賞性、火爆指數的角度講,裡迪克-鮑顯然要強於劉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