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縱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華南的一支抗日武裝,它與瓊崖縱隊、八路軍和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像開國少將曾生將軍、謝斌將軍、王作堯將軍,就出自於這支部隊。
作為東江縱隊的創始人,曾生將軍可以說為這支部隊費盡了心思,為了抗日,他變賣了老家所有的田產,最終使得縱隊發展壯大,併成為了華南我軍抗日的主力軍。
曾生,原名曾振聲,廣東深圳坪山區人,他1929年考入中山大學,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江遊擊縱隊的創始人之一。
曾生出生在一個華人家庭,他的父親曾庭傑,是澳大利亞一位工人華僑,母親鍾玉珍,是龍崗圩沙梨村一位傳統婦女。曾家家庭富足,曾生從小就受到了父母的喜愛,為了培養兒子,曾庭傑先後將曾生送到南洋和廣東就讀,在所見所識之下,曾生萌發出了救國的思想,開始勵志參加革命。
曾生在加入我黨之前,主要在中山大學教育系就讀,當時,我國正值內亂,各種思想此起彼伏,而曾生呢,則在廣東接觸了許多進步書籍。為了抗日,他加入了中國青年同盟,並領導學生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10月,日軍從大亞灣登陸,長驅直入進入廣東腹地。當時,佛山、惠陽、廣州等地已經先後淪陷,坪山也是岌岌可危,為了迅速組建游擊隊抗擊日寇,曾生在當年10月24日便趕到了坪山。在黨組織的授意下,他快速組建了中共惠寶工作委員會,並計劃領導廣州人民一起抗日。
要想組建游擊隊,首先就需要資金的支援,可是,當時的坪山已經處在日軍的攻擊之下,一時半會也難以籌集所需要的軍費。為了抗日,曾生一咬牙,遂將老家僅有的三畝良田賣給了藥商,依靠著這些資金,曾生先是在坪山組建了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縱隊,然後又進軍北上,很快成立了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
東江縱隊初建時,雖然軍餉、兵員奇缺,但部隊抗日熱情高漲,所以總是能夠屢戰屢勝。此期,曾生作為東江縱隊的核心,他先是擔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的總隊長,接著又出任了東江縱隊的司令員,在那段時間裡,他與戰士們一起吃糠咽菜,很快便融入到了軍隊之中。
曾生雖不是軍人出身,但他在東江縱隊的日子裡,卻逐漸學會了指揮作戰,而且,因為他屢戰屢勝,華南日軍甚至將其列到了重點進攻的名單之中。
1940年11月,一支由數百人組成的日軍深入我東江抗日根據地,他們在大嶺山區燒殺搶掠,並不斷殘害我抗日軍民。為了消滅這股日軍,曾生與政委王作堯親率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縱隊第3大隊進入百花洞地區。
面對日軍的挑釁,曾生指揮第3大隊佔據有利地形,他們時而出擊痛殲日軍,時而又轉移拖垮日軍,就這樣,我第3大隊不僅重創了進犯的日軍,還擊斃日軍大隊長長瀨少佐。
此役,我軍粉碎了日軍進攻我根據地的計劃,就連華南日軍首腦也哀嘆:這是進攻華南以來,最丟臉的一仗。
除了領導華南人民抗日,曾生還在省港大援救之中大放光彩。
1941年12月,日軍突然進攻香港,身處香港的愛國民主人士遂陷入到了危險之中。
為了援救被困的民主人士,曾生遵照中央的指示,極力配合廖承志、張文彬等人展開援救。他不僅調來游擊隊員為愛國民主人士保駕護航,還在沿路建立了多個聯絡點和救護點,經他的組織與救援,七百多名愛國民主人士和國際友人終於安全回到內陸,並在國內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曾生所領導的東江遊擊縱隊為華南抗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抗日戰爭結束後,這支部隊已經發展成為了1.2萬餘人的正規部隊,像東莞、淡水、惠陽、寶慶等地,就是在他們的堅持下而獲得解放的。
1947年8月,原東江縱隊與其它友軍合編為兩廣縱隊,曾生擔任司令員,雷經天任政委。在這一階段,兩廣縱隊配合華野和東野解放了一個又一個城市,併為華北和華南最終的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東江縱隊能夠由少到多,由弱到強,與曾生的卓越領導才能離不開關係,也正因為如此,1955年授銜時,曾生則被授予少將軍銜,並獲得兩枚一級勳章。
曾生將軍為了抗日,甚至變賣老家田產,這樣的革命精神,也值得人們學習和讚揚。1955年後,曾生歷任我國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廣東省副省長和交通部部長等要職,他一心致力於廣東經濟建設,並時刻心繫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其也為廣東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95年11月20日,曾生將軍在廣州病逝,享年85歲。(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