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瓜”與“韓國人”,你會想到什麼?是屢見不鮮的“韓國高價西瓜”的新聞——
韓國最大入口網站NAVER購物實時檢索。來源/韓國NAVER購物
還是“半個西瓜捧著吃=有錢人”的段子呢?
韓國偶像團體成員吳世勳(右)在韓國綜藝節目上捧著半個西瓜吃。來源/綜藝《Section TV》截圖
不知不覺間,西瓜似乎成了韓國水果中的“奢侈品”。那麼,韓國的西瓜為什麼那麼貴呢?
珍貴的“黃金西瓜”
甜甜多汁的西瓜深受韓國人喜愛,不少韓國明星都是出了名的喜歡西瓜。
韓國偶像團體成員Mark非常喜歡西瓜。在參加綜藝節目時,主辦方特地給他送上西瓜禮物。來源/微博@韓流
在龐大的需求刺激下,韓國在西瓜種植業上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資金和技術。以2020年為例,韓國西瓜種植面積達11580公頃,接近全國水果和蔬菜種植總面積的30%。
資料來源自韓國國家統計入口網站KOSIS“蔬菜生產(水果和蔬菜)(채소생산량(과채류))”統計。來源/韓國國家統計門戶(KOSIS)
然而,西瓜是喜溫作物,最適合在18℃-30℃的環境下生存。韓國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國內適合西瓜生長的區域不多,就連作為西瓜生產主力軍之一的忠清南道,也常常要面臨低溫凍害的威脅。
忠清南道瑞山市年氣候及氣溫變化圖。來源/韓國氣象廳氣象資料開放門戶
在這種氣候環境下,韓國西瓜市場長期供遠小於求,西瓜也因為價格高居不下,而被稱為“黃金西瓜”,即是說西瓜像金子一樣貴。
2018年韓國電視臺播報西瓜價格飆升的新聞。來源/截圖自JTBC新聞
相比之下,中國人民擁有的“吃瓜自由”真是一種簡單的穩穩的幸福。
西瓜。攝影/spyrakot,來源/圖蟲創意
先天不足,後天來湊。在缺乏天時地利的情況下,目前韓國西瓜種植業主要靠技術來擴大產量。但培育技術的升級也只是近幾十年的事,在此之前,西瓜在韓國生活中幾乎是“珍貴”的代名詞。
13世紀,朝鮮人便從中國引進西瓜栽培,元初武將洪茶丘就是其中一位“傳播者”:
前朝洪茶丘始種於開城,考其年則殆先於洪皓之歸江南也。忠州為上,形如冬瓜者為佳,而原州次之。
——(朝鮮)許筠(허균)《屠門大嚼(도문대작)》
16世紀的朝鮮女藝術家申師任堂(신사임당)留下了作品《西瓜與野鼠(수박과들쥐)》,描繪了地裡西瓜生長的模樣。
(朝鮮)申師任堂(신사임당) 西瓜與野鼠》(수박과들쥐)。來源/NAVER
韓國還流傳著一句俗語,叫“西瓜皮舐(서과피지)”,直譯為“只舔到西瓜皮、沒吃到真正美味的西瓜肉”,比喻理解事物一知半解。
直到20世紀前,朝鮮半島長期維持著小農經濟,種植的西瓜品種比較單一,也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援。韓國人甚至習慣將“睡覺夢到西瓜(수박꿈)”和美好富足的生活、和諧順暢的人際關係聯絡起來,可見西瓜在韓國人心中的地位。
韓國自媒體對夢到西瓜的解讀。來源/NAVER TV@MUHANCHANGJO截圖
1900年左右,朝鮮從日本引進了多樣化的西瓜品種,並開始進行模式化栽培。而直到20世紀50年代,朝鮮地區更多地只是篩選適應本土的西瓜品種,很少自主研發新技術。
關稅保護下的韓國農業
二戰結束後,為了以朝鮮半島作為發動冷戰、對抗蘇聯的據點,同時轉移國內剩餘資本,美國開始對南朝鮮長達17年的經濟援助。其中,“糧食援助”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糧食援助”也叫“剩餘農產品援助”,主要是將美國囤積的農產品以較低價格輸送到韓國市場。大規模的糧食進口讓韓國得以維持較低的糧食價格,同時也降低了本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70年代之後,美國的援助從無償、實物援助轉向貸款、技術援助,韓國國內的糧食、菜蔬生產又有了新的動力。這段時間前後,韓國不但走上了工業化道路,還加入了GATT(WTO的前身),逐漸融入世界經濟貿易中。與蓬勃發展的工業相反,此時的韓國農村還是一片頹敗景象。為了減少城鄉發展差距、平衡產業結構,韓國政府出臺了名為“Saemaeul運動”的政策,主要透過補貼、減少中間差價等方式提高農民工資水平、從而提高國家的農業收益,也扭轉了之前“低糧食價格”的局面。
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農民工資的上漲,意味著生產成本的上漲;與此同時,韓國的城市化程序也加速國內耕地面積的減少,再加上先天自帶的氣候條件差,韓國的農產品在國際上缺乏價格優勢,也缺乏產品競爭力,難以應對進口產品的衝擊。為保護國內的農業,韓國政府開始限制大米等農產品進口,實行高度的農業保護政策,對西瓜種植業也不例外。
儘管自由貿易是大勢所趨,但由於快速放開關稅壁壘會在短時間內摧毀國內既有的產業基礎,長期以來,韓國的進口水果主要來自美國、東南亞和智利,品類以本土無法種植的熱帶水果為主。對於西瓜這種本土持續生產、但產量不高的“尷尬”品種,政府一直予以關稅保護。哪怕在2007年韓美雙方簽訂的FTA(自由貿易協定)中,韓國雖然同意放寬西瓜的進出口限制,但要求西瓜一項的關稅減免要分12年進行,可見政府保護國內西瓜產業的決心。
韓美FTA對各類食品的關稅規定。來源/崔艦文《韓美FTA對韓國農業的影響分析》
但即便是“分12年廢除西瓜關稅”、後來又補充了“季節性關稅保護”的決策,既有的農業形態還是很難適應這樣的變化,對此,韓國農民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機感。他們認為,韓美FTA導致來自美國的橙子取代了濟州島的甜橘,進口櫻桃則威脅著國產西瓜作為夏季水果之王的地位。在2017年的韓美FTA修改公開聽證會上,一些抗議者向臺上扔雞蛋、高聲示威,反對FTA給韓國農畜牧業的損害。
抗議的聲音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直到2022年年初,為反對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阻止關稅壁壘的進一步消除,韓國各地都出現了不同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
“韓美FTA領袖”金賢鍾帶頭反對CPTPP的宣講圖。來源/韓國經濟
“黃金西瓜”環繞下的韓國人
然而,在反對進口西瓜登陸本土的同時,對於平均20000韓元(約合人民幣106元)的國產西瓜標價,韓國人難道就沒什麼想吐槽的嗎?
實際上,韓國人對西瓜的概念可能更接近“貴、但不算特別貴”。
一方面,韓國的物價水平總體較高,街頭烤肉店的一份牛小腸價格能達到1.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80元)。因此,對韓國人來說,2萬韓元的西瓜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離譜。
牛腸烤肉店選單上,牛腸拼盤價格在1.5萬韓元-5.4萬韓元之間不等。來源/韓國綜藝《我獨自生活》
而另一方面,當身處其中的消費者接受了既有的可選擇項與食品價格,他們在主觀感受上一般不會對這些“習以為常”的食物產生太多疑問。哪怕西瓜的價格在短時間內飆得更高,消費者也傾向於選擇蘋果、桃子等其他水果做替代品。
就西瓜漲價問題,韓國電視臺對市民進行採訪。來源/JTBC新聞截圖
其實,“黃金西瓜”只是韓國農產品價格的典型,韓國政府也並非沒意識到國內農產品價格與自由貿易需求之間的脫節,但為了保護本國農業領域的權益,韓國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開啟西瓜和其他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大門。因此,韓國最終選擇在國內耕地面積下降、農業人口減少的背景下,透過大棚技術、垂直種植等方式,在一定限度內提高單產量,緩慢降低西瓜的零售價,並儘量保護國內相關種植產業。
這種狀況下,普通人只能在西瓜的吃法上刻苦鑽研,比如燒酒兌西瓜汁、西瓜冷麵、西瓜皮泡菜、辣椒醬醃西瓜皮、西瓜醬等。
西瓜燒酒圖片。來源/NAVER BLOG@초식이 블로그
這大概就是,“雖然我們西瓜有限,但是我們食用方式無限”吧。
參考文獻:
張玉崗. 論20世紀50年代後期美對韓經濟援助的轉型[D].黑龍江大學,2013.
張林國. 開放時期韓國農業支援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7.
金愛情. 漢韓飲食慣用語的隱喻和轉喻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8.
崔艦文. 韓美FTA對韓國農業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3.
高在模,魚明根.韓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7(11):72-80.
王紀孔.韓國農業支援政策效果的計量分析[J].東嶽論叢,2015,36(12):34-40.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5.12.005.
劉文革,Younghoon Park,Seongkeun Cho.韓國的西瓜生產和育種[J].中國瓜菜,2014,27(01):62-64.DOI:10.16861/j.cnki.zggc.2014.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