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年間,懷寧人蕭峰被任命為嘉山縣知縣。此時正值耕種季節,但暴雨連綿,連續下了半個月都未見停歇,縣內蓄水河決堤,地裡莊稼皆被洪水沖毀,農民損失慘重,顆粒無收!蕭知縣見眼下水災嚴重,心中焦慮不已,連續多日帶著衙役們在田間地頭察看災情,撫慰災民。
一天下午,蕭知縣正在縣衙批閱公文,聽衙役說上山村又突發了災禍,當即便起身出門前往。可走到半路時,路邊的雜草叢裡突然竄出了一條大黃狗。
那大黃狗見到蕭知縣幾人便一直不停的吼叫著,聲音聽著低沉且悲傷,在叫了一會兒後,它便朝著一旁的小樹林裡走去,走幾步還不忘停下來看看身後的蕭知縣幾人。
蕭知縣見黃狗如此,心想著其中必有蹊蹺,農村黃狗除了看家護院,本就頗有靈性,於是便帶著衙役一路跟隨在了黃狗身後。
那黃狗見蕭知縣幾人跟了上來,隨即便往那樹林深處跑去,沒一會兒就來到一處亂葬崗。那大黃狗跑到一座墳前爬了下來,嘴裡不停的哀嚎著。
蕭知縣幾人看著眼前的墳地,只見那墳上插著半截白幡,墳前還殘留著沒燒完的香燭和紙錢,從現場來看,此墳才新修不久。
正當蕭知縣幾人還在疑惑時,那趴在地上的大黃狗卻突然從地上爬起來對著蕭峰幾人吼叫起來,隨後見幾人沒有反應,便不停的用爪子刨墳墓上的泥土,好像要將墓中的人挖出來一般。
見大黃狗如此,蕭知縣這才回過神來,隨即便讓衙役去找村中的里正問問這是誰家起的新墳,並讓里正帶著家屬一起過來此地。
衙役領命後,便匆忙趕到了村中,在將情況告知里正後,里正便帶著衙役找到村中一名年輕男子,隨後三人便回到了那座新墳那裡。
蕭知縣見三人過來,便看向年輕男子,隨即便問道:“你姓甚名誰?這這墳中埋的是何人,與你有何關係?”
男子聞言,當即回道:“小民名叫段浪,就是這上山村人,那座新墳裡埋的正是我患病去世的七十五歲老母胡氏,下葬還未過頭七。”說完,那裡正也立即附和起來,證明段浪所說不假。
蕭知縣聽罷,思索片刻後,當即心生一計,立馬變了臉色對著段浪說道:“你這廝休要糊弄本官,本官今日接到村民舉報,說你母親死得蹊蹺,我這才來到這裡!如今本官定要開棺驗屍查個明白!”
段浪聽蕭峰說要開棺驗屍,當即心中一驚,隨即連忙跪在地上哀求道:“大人不可,我老母去世頭七還未過,如何能掘墳開棺,如此不僅會壞了我家風水,還會讓活人蒙羞,死人受罪啊!”
蕭知縣見其面露慌張之色,便知其心中必然有鬼,隨即便大聲喝道:“休要找其他藉口搪塞本官,今日這棺非開不可,如若其中真有隱情,這才是對死者的羞辱,多活人的縱容!”說罷,也不管段浪如何阻撓,便讓幾名衙役動起手來。
幾名衙役領命後,便讓里正回村中借來幾把鋤頭,隨後幾人便動手挖了起來。片刻後,就將棺材給挖了出來,待將棺材開啟後,只見一白髮老嫗靜靜地躺在了裡面。
當即,蕭知縣便親自蹲下身子仔細勘驗了起來,經過一番檢查後,並沒有發現胡氏身上有任何傷痕,檢查口鼻處也未發現中毒跡象。見狀,蕭知縣不禁有些尷尬,隨後便陷入了沉思中。
可正當其一籌莫展之際,那蹲坐在一旁的大黃狗卻突然起身跳入了那墳坑之中,隨後便用兩隻爪子不停地在裡面刨著泥土。
很快,隨著大黃狗越刨越深,土中竟然露出一塊碎花布來。見狀,蕭知縣立馬讓衙門下去繼續往下挖掘,結果挖了沒一會兒,在距離墓底三尺深的地方,竟挖出了一具年輕女子的屍體!
蕭知縣見此,一把抓住段浪喝道:“快說,這年輕女子是誰?為何屍體會在這墓坑下面?趕緊如實招來,否則必受那皮肉之苦!”
段浪看見那女子屍體,心中頓時也嚇了一跳,隨後便跪地哭喊著說道:“大人,冤枉啊!小民確實不知這女子是何人啊,至於她為何會埋在我老母親墓地下面,我更是絲毫不知啊!”說完,便嚇得抽泣了起來。
蕭知縣見其跪在地上哭泣傷心的樣子,並非假意裝出來的,想來這兇手另有他人!
隨即,蕭知縣便問道:“這墓坑是你自家挖的還是請人挖的?”
聞言,段浪擦了擦眼淚說道:“按照我們本地的風俗,家中所有老人去世,墓地不能本姓的人挖,得花錢請外姓之人挖才行!所以老母的墓地是我花了一兩銀子請了村中的張三甲和馬四輩二人挖的。”
蕭知縣聽罷,立刻讓衙役帶著里正回村中傳訊二人過來,同時,又派幾名衙役沿途家家戶戶去問,家中是否有年輕女子走失,若是有的話便帶到此處來認屍。
聞言,眾人各自領命而去。沒大一會兒,張三甲和馬四輩二人便被衙役和里正二人帶到了此處,二人見到被挖出的女子屍體,隨後又看了看蹲坐在屍體旁的大黃狗,當即嚇得臉色煞白,身體更是不自覺的抖動了起來!
蕭知縣見二人如此,便知他們心中有鬼,當即便朝二人怒斥道:“大膽刁民,爾等何故殺人埋屍?趕緊從實招來,如若不然,大刑伺候,必讓爾等皮開肉綻!”
二人聞言,還想再做狡辯,但在蕭知縣的再三逼問之下,二人實在抵賴不過去,便供出了其中實情:
原來,前幾日這張三甲和馬四輩二人被段浪僱來挖墓地,二人見有錢掙便欣然前往。
待挖了兩個時辰後,二人便坐在一旁的樹下休息了起來。閒聊中,二人說到娶妻成家時,皆是輕嘆一聲!
原來這張三甲和馬四輩都已到了而立之年,因為平時好吃懶做,又酷愛賭博,所以並無哪家父母願意將女兒嫁給他們,成家之事也就這樣一直拖了下來。
正當二人還在為此事苦惱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了一陣清脆的銅鈴聲,二人循聲看去,卻發現路上一個提著竹籃的年輕女子朝這邊走了過來,其身後跟著一條大黃狗,狗的脖子上則掛著一個牛眼大小的銅鈴鐺,跑起來便會發出“叮噹叮噹地聲響”。
二人見這年輕女子長的貌美,又見此處偏僻四下無人,頓時就心生邪念!於是二人立馬衝上前去,一把就將女子攔住。
那大黃狗見這二人纏住了女子,當即便衝上來狂咬張三甲和馬四輩的腿。二人吃痛,抓起挖墓地的鋤頭就便大黃狗砸去,大黃狗不敵二人,被砸傷了後腿,脖子上的銅鈴也在打鬥中落在了地上,最後大黃狗一瘸一拐鑽進了旁邊草叢,這才僥倖躲過了一劫。
二人見大黃狗已被打走,便也沒再追趕,隨即便轉身將癱坐在地上的年輕女子拖到了旁邊的樹林中。二人怕女子叫喊聲引來路人,於是便一拳將其敲暈,隨後便輪流玷汙了女子。
這女子醒來後,見自己衣衫不整已被二人玷汙,當即便哭喊起來,嘴裡直嚷嚷著回家後要去官府報官抓他們。
二人一聽,心中頓時也慌張了起來,隨即二人對視一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把這女子活活掐死在了小樹林裡。殺死女子後,又把墓地多挖了三尺,隨後便將女子的屍體埋在了下面……
張三甲和馬四輩二人說完,看了一眼蕭知縣,隨後便戰戰兢兢地又低下了頭顱。
就在此時,另一隊衙役帶著一對老夫婦來到現場認領屍體,老夫婦在見到女子的屍體後立即放聲大哭起來。
原來這對老夫婦是被害女子的公婆,女子名叫潘巧鳳,家住距離此地七八里遠的馬家莊。
一天上午,巧鳳孃家捎來一封信,說是母親病重,讓其趕緊回家看看母親。聽聞母親病重,巧鳳便驚慌不已,此時公公和丈夫外出做活又未歸,見狀,婆婆便包了餃子裝進籃子裡,隨後便將其送出門,讓其早去早回。
巧鳳在離家後,便朝著馬家莊的方向趕去,家中的大黃狗見其出門,便也一路跟了過來。巧鳳見大黃狗跟來,本想趕其回去,但想想去馬家莊要穿過一處亂葬崗,一個人確實有些害怕,於是便讓大黃狗在了身後。
隨後一人一狗在來到那處亂葬崗時,大黃狗脖子上的銅鈴聲引起了在此處挖墓地的張三甲和馬四輩的注意,隨即二人便打跑了大黃狗,將這巧鳳拖入小樹林裡給糟蹋了,隨後又害怕她報官吃官司,於是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殺人滅口,將其埋在了墓地裡。
二人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不曾想這一切全被躲在旁邊草叢裡的大黃狗看在了眼裡!恰好此時蕭知縣帶著衙役從此路過,準備前往上山村巡查災情,這才有了前文大黃狗報案一說。
而蕭知縣自小就曾聽老人說過,家養大黃狗通靈,如見其反常時,那必然有事發生!所以當蕭知縣見到大黃狗如此表現時,心中便知有事發生,於是便跟著它來到樹林裡找到了新墳,一舉破解了這樁離奇命案。
巧鳳公婆的講述與張三甲和馬四輩的口供一致,兩相對比就證實了巧鳳被殺的經過。由此可見,這是一起見色起意的強暴殺人案!當下,蕭知縣便讓巧鳳公婆把屍體領回去安葬了,而張三甲二人則被押往了縣衙,等候審理。
見此事已經水落石出,蕭知縣便也不再逗留,當即便準備離去,正欲走時,卻見段浪蹲在地上痛哭。
蕭峰見狀,這才想起自己為了破案,將她母親的墳墓給毀了,當即便對段浪說道:“毀你母親墳墓是我不對,但這也是為了斷案而不得已為之,眼下這墓地已毀,待我回到縣衙差人送你十兩銀子作為賠償,你再挑塊好地方,將你母親好生安葬了。”
見蕭知縣這樣說,段浪這才停止了哭泣,心想著待領了十兩銀子後,便重新買一口棺材,待將老母重新裝殮好後,再選個吉地下葬,如此雖然麻煩了些,但也還能落個三五兩銀子。
眼下,這個裝殮老母的棺材因為開了棺,已經成為了“不祥之物”,若是再繼續使用,恐會折了子孫後代的福氣。
當即,段浪便找來村中幾個年輕人幫忙,準備將其拆了當柴火燒了。可正當幾人砸開這棺材底時,赫然發現這棺材底部的夾層裡竟然還藏有一具男屍!段浪見狀,當即嚇得魂飛魄散,隨即便讓幾人守住現場,而他則跑回去告知里正。
那裡正剛從那亂葬崗回來準備坐下歇息,結果屁股還沒坐熱,就聽見段浪慘叫著喊道自家墳地裡又出事了!
里正聞言,也顧不上休息了,當即拉著段浪往縣衙方向奔去,終於在蚊子坡的官道上追上了正在往回走的蕭知縣等人。蕭知縣在聽聞段家的墳地又出事端後,頓時也是大吃一驚,隨即便帶著眾人返了回去。
眾人在來到亂葬崗時,只見那具男屍倒在了一邊,那口有夾層的棺材也隨意的散落在一旁。蕭知縣見狀,立即對這具屍體進行了檢驗。
死者是一個小夥子,年齡約在二十歲左右,頭部被鈍器擊打導致頭骨下陷,這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死者被人砸死又藏入棺材夾層中,由此可見,必然是被人謀殺的!而段浪幾人是劈開棺材才發現死者,說明幾人事先並不知道屍體,所以段浪幾人的嫌疑可以排除。
蕭知縣見狀,便看著墓地思索了起來,片刻後,開口問段浪道:“當初這口棺材是買來的還是請人打造的?”
段浪當即回道:“家中老母死的突然,更本來不急訂做棺材,所以直接從城裡王記棺材鋪買的這口棺材。”
聞言,蕭知縣便讓衙役趕緊去將王記棺材鋪的掌櫃王二麻給拘捕了過來。那王二麻來到現場後,一眼就看到了那口棺材,隨後看了一眼屍體後,頓時嚇得瑟瑟發抖了起來。
蕭知縣見狀,當即問道:“王二麻,你可識得這口棺材和這地上的屍體?”
王二麻聞言,當即結結巴巴地回道:“我不知道,我不認識……”
蕭知縣見其慌張的模樣,便知此事定與他脫不了干係,當即便吩咐衙役,將王二麻以及地上的男屍帶回縣衙,他要升堂審案!
待回到縣衙後,這王二麻還是矢口否認自己與此案有關,這年輕小夥的屍體為何在棺中他也不知道。
見王二麻不說實話,蕭知縣當即傳訊棺材鋪裡的夥計,夥計們在看過屍體後說道:“此人名叫倪海衫,上個月才到店鋪裡當學徒。幾天前的一個晚上,這倪海衫獨自一人在鋪中加班,從那晚後他就離奇消失了,沒想到,竟死在了棺材裡!”
蕭知縣聞言,便問道:“這倪海衫平時與工友之間的關係如何?”
幾個夥計當即回道:“倪海衫為人活潑,且性格溫和,平日裡與工友之間相處融洽,從未紅過臉。”
蕭知縣聞言點了點頭,隨即又問倪海衫與掌櫃王二麻之間關係如何?當聽到此言,夥計們卻都面露難色的低下了頭,貌似有難言之隱一般。
蕭知縣見狀,當即說道:“爾等有話只管說,若是刻意隱瞞不說,休怪本官不講情面了!”
幾個夥計聽罷,頓時嚇得一哆嗦,隨即便說出倪海衫與王二麻之間最近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倪海衫勾搭了王二麻的閨女小娟,傳言二人還偷偷發生了關係。所以王二麻對此憤怒不已,狠狠責罵過倪海衫,後來,倪海衫就失蹤不見了……
當即,蕭知縣便又提審了王二麻閨女小娟,隨後又杖責了王二麻,並讓其與鋪中夥計對質!
王二麻見罪行無法隱瞞,又忍受不住拷打之刑,便承認了自己的殺人罪行,並將其一一說了出來:
原來,這倪海衫是個心靈手巧,又長得帥氣的年輕人,除了擁有一手好的木匠手藝,其駕馬修車也是一個好手。
來到棺材鋪後,因為倪海衫性格和善,很快就深得工友們的喜歡,也正是如此,王掌櫃的閨女小娟看上了倪海衫,並對其青睞有加。
幾天前有一個叫李四的夥計悄悄告訴王二麻,說是倪海衫勾引了小娟,並奪了小娟的身子。王二麻聞言,當即怒不可遏,於是便決定好好教訓倪海衫一番,以洩心頭之恨。
那天晚上,王二麻故意把夥計們都支走,只留下倪海衫一人在棺材鋪里加班。正當倪海衫埋頭幹活時,王二麻出現在了棺材鋪裡。
他詢問倪海衫是否與自己女兒小娟之間有糾葛。倪海衫以為對方問起此事是有意成全他們,當即便說自己與小娟是真心相愛的。
王二麻聞言,頓時大怒,指著倪海衫就罵起其祖宗十八代來!倪海衫見對方侮辱自己先人,便也忍不住回嘴了幾句。
王二麻見倪海衫還敢頂嘴,更加怒火中燒,一氣之下抄起一根木棍朝倪海衫打來。倪海衫沒有提防,被一棍子打在額頭上,當場骨裂血流而死。
王二麻見打死了倪海衫,心中後悔起來,他原本只是想教訓一下倪海衫罷了,卻不曾想出手太重,打死了倪海衫。
為了毀屍滅跡,他便將所有夥計放了幾天假,然後獨自一人在棺材鋪裡忙活了整整五天,改造出了一口二層底的棺材,把倪海衫的屍體裝了進去。
王二麻剛裝好屍體,段浪就急匆匆前來買棺材,於是他便將這口藏著倪海衫屍體的棺材賣給了他,這棺材夾層中的屍體就是這樣來的。
蕭知縣聞言,輕嘆一聲,隨即對著王二麻說道:“你真是個衝動且兇殘的人,倪海衫根本就沒有與你的女兒發生關係。今早穩婆檢查了小娟的身體,她還是一個完整的女人!”
王二麻聽罷,幡然醒悟過來,原來是自己誤信了饞言錯殺了倪海衫!王二麻當即大聲痛哭,只是此時已為時已晚?
原來,這王二麻的大徒弟李四對小娟垂涎已久,但奈何小娟對其卻並無好感,原以為只要自己堅持,就能得到小娟的芳心。誰曾想到,自從倪海衫來了後,小娟便對其為之傾心。
心懷怨恨的李四當即便想出了一條毒計,他深知王二麻脾氣暴躁,性情衝動,於是就編造了倪海衫勾搭小娟併發生關係的謠言。
果不其然,那王二麻聽後氣憤不已,故意把倪海衫留在棺材鋪裡,親自問清楚情況。誰知倪海衫還以為王二麻會好心成全他們,於是懇求王二麻把小娟嫁給他,結果適得其反,引發了這一場血案。
至此,案子終於真相大白,這是一樁連環奇案!
蕭知縣兩樁案子一起審,巧鳳被害一案事實清楚,過程簡單明白,張三甲和馬四輩對罪行供認不諱,按律判處二人斬首之刑。
而倪海衫被殺一案,雖然王二麻是殺人兇手,但李四的行為卻更加可惡!
事實證明,李四的確是個惡人,他除了造謠害人之外,還曾經殺死過一個路人,劫走了路人的錢財。李四被捕後,經過一番拷打後,這才說出了這段舊案。
最終,雖然王二麻打起了倪海衫,又藏匿了屍體,但其並非故意殺人,最終被杖責五十,發配邊疆用不能回!那李四造謠欺騙,導致慘案發生,又身負命案,為警示多舌害人之輩和罪惡昭彰之徒,判處斬首之刑。
而那條大黃狗因為立下大功,蕭知縣特此嘉獎其為“義犬”,讓其享受奉養到終老。
案子遞交刑部複核批准後,三個殺人犯很快被斬首示眾,而王二麻在被杖責後,也被髮配到了邊疆。
寫在最後:
“魚為誘餌而吞鉤,人為貪婪而落網。”世間之人皆因利益誘惑而犯錯!
文中的張三甲也好,李四也罷,皆是因為心中有所貪,有所恨,所以最終才會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做出了害人害己之事。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誘惑,當遇到這類誘惑時,我們切不可深陷其中,而是要準確的認識自己,找回自己的本心,做好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如此,才能不會被受其所害!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