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添倉日,傳統習俗不能丟,要吃“3樣”,祈禱新年五穀豐。
正月二十添倉日,要吃“3樣”,祈禱家裡糧食滿倉,天下五穀豐登
俗話說“不出正月都是年”,作為新一年開始的正月,寄託了人們無數美好的願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盼,因此把整個正月當成像年一樣重要的節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明天就是正月二十了,在中國古老的傳統里正月二十是“天倉節”,也有寫成“添倉節”的。
民間有傳說正月二十是倉神的生日,而且天倉日還有大倉、小倉之分,傳說 農曆正月二十是小天倉日,正月二十五是大天倉日。因為這個節日和糧食有關,所以在農村這個節日還是非常重要的。
古時,農民種地的收成是要靠老天爺的,所以人們對於”天倉節“的慶祝是非常重視的。這一天,人們會早早起床,取出爐灶堂裡的爐灰,用篩子仔細地篩去雜物,然後在院子裡撒出一個個糧倉的形狀,裡面還要放一些五穀,然後把家裡的所有小雞都放出來,讓它們啄食五穀,因為小雞吃東西的時候有刨食的習慣,就會把五穀刨的滿院子都是,寓意新的一年裡糧食豐收到糧倉都裝不下的程度,這是農民對豐收的渴望和期盼,更是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形式。
正月二十這一天飲食上也是非常講究的。這一天要吃4樣,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
一、小米飯
食材:小米 500g
小米飯的做法是:
先把小米淘洗乾淨,燒一鍋開水,等水開時把米倒入鍋內,煮到米粒變大,但是還沒有像煮粥時小米粒完全膨大時用篦子撈出後盛到一個盆裡,然後再上屜蒸20分鐘。撈米時要儘量把湯篦出去,這樣蒸出來的飯會鬆軟不粘稠,口感會好很多。
二、雜麵湯
食材:綠豆麵 50g;麵粉 250g ; 熟豬脊骨 3塊 ;綠葉蔬菜 適量;西紅柿 1個
做法:用冷水把綠豆麵、白麵和在一起,面要和得硬一些,方便用刀削麵。
起鍋燒油,爆香蔥、姜、蒜,把切成小塊有西紅柿炒成泥後,鍋內添適量的水,放入熟脊骨,燒開後,開始往鍋內削麵,等面都削完後再煮5分鐘,然後放入切好的綠葉蔬菜,滑溜溜的雜湯麵就做好了。
三、餃子
天津一些地區有在”天倉日“吃餃子和盒子的習俗中。吃餃子意為“添倉”,就是把糧倉添滿之意,吃盒子意為“蓋倉”,意為把裝滿糧食的糧倉蓋上蓋子,保護好豐收的果實。
食材:麵粉 500g;韭菜 250g;肉餡 100g
做法:用50g熱水泡幾顆洗淨的花椒,5分鐘後把花椒取出,把水一點一點慢慢地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到肉餡內,然後加入適量的醬油,蠔油,少許食鹽,加入切好的韭菜,順一個方向攪拌均勻,肉餡就調好了,放在一旁讓它入味。
取麵粉,用大約200g的溫水和麵,面內入少許食鹽,這樣的面軟硬適中,好包餃子也好煮,煮出的餃子還不蘸,麵皮的口感也比較勁道。然後就是包餃子和煮餃子了。
盒子與餃子的原理相同,就是包法稍有區別,可煮可煎,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這就是我國傳統的“天倉日”的習俗,你那裡的“天倉日”還有哪些不同的習俗,歡迎留言交流,讓我國的優良傳統習俗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