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國的諸侯王們要麼繼續繼續戰鬥,要麼就退隱山林養老,從此低調做人,躲避清朝追擊。躲避追殺,談何容易?1873年,躲藏在老家的張皮綆被安徽巡撫捉拿,處以凌遲。1874年,輔王楊輔清被叛徒馬融和出賣,被清朝抓捕,結果也是凌遲處死。
俗話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清朝對太平軍非常痛恨,豈會輕易放過這些將領呢?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太平軍悍將袁宏謨,他是李秀成部將,鎮守杭州時擊敗清軍,立下不少戰功。天京陷落後,袁宏謨回到肥西縣老家退隱山林,還經常出去活動,清朝也不抓他。
袁宏謨,安徽肥西人,太平軍悍將,能征慣戰。1828年,袁宏謨誕生,但家境非常貧困,吃了這頓就沒有了下頓,日子過得很艱難。即便如此,袁宏謨還是不忘記讀書、學習,爭取在科舉考試中有所斬獲,從而改變命運。當然,袁宏謨也喜歡學習武術,強身健體的同時,可以在亂世中自保。
道光年間,朝廷服役繁重,又經常遭遇饑荒,民眾苦不堪言。為了吃飽飯,妹夫周盛傳與袁宏謨商議,將妻子改嫁給富裕人家,換取聘金,以緩解饑荒。所得到的聘金,袁家、周家平分,繼續艱難度日。後來,周盛傳官至提督,又將妻子贖回來,不忘髮妻,值得敬佩。
艱難的日子,袁宏謨養成了不屈的性格,也喜歡打抱不平,替受他人欺負的族人出頭。後來,袁宏謨替隔壁鄰居出頭,打死了上門索要銀兩的地主,受到官府通緝,只好亡命天涯。
離開家之前,袁宏謨交代自己的好友,也就是妹夫周盛傳,讓他好好照顧母親。接著,袁宏謨投奔太平軍,隸屬忠王李秀成麾下,憑藉戰功升任主將。1861年10月,李秀成第二次東征,奪取杭州,縱橫江浙一帶。此次東征,袁宏謨表現非常搶眼,後留守杭州,協助陳炳文。
也許是命運捉弄人,袁宏謨在太平天國混得風生水起之時,妹夫周盛傳在肥西興辦“團練”武裝,協助清軍剿滅安徽太平軍。1862年初,李鴻章在合肥招募士兵,組建淮軍,劉銘傳、潘鼎新、張樹聲、吳長慶、周盛波、周盛傳等,都帶著兵馬前來,成為“淮軍”的根基。
1862年5月,李鴻章藉助英國遊輪,率8000兵馬東征,來到上海、江蘇,與太平軍交戰。此時,袁宏謨、周盛傳這對朋友、親家,成為了對手,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淮軍東征,原太平軍降將程學啟奮勇拼殺,攻城略地,太平軍連戰連敗,江蘇基地危機重重。為挽救危局,李秀成從本就緊急的浙江調兵,與淮軍作戰,袁宏謨就在其中。得知大舅哥在軍中,周盛傳書信袁宏謨,建議他投降,跟自己享受榮華富貴。
看到妹夫的書信,袁宏謨的態度很明確:“各為其主,兵戎相見”。也許是考慮到大舅哥的面子,周盛傳進攻袁宏謨鎮守的營壘時,居然屢次戰敗,還時不時遭受太平軍伏擊,也是苦不堪言。
袁宏謨返回杭州後,周盛傳繼續派人去勸降,還讓丈母孃出面,希望大舅哥能回頭是岸。但是,袁宏謨都拒絕,表示自己忠於太平天國,不願意當貳臣。大舅哥不投降,周盛傳很惱火,卻也無可奈何。
1864年7月,湘軍攻克天京,太平天國大勢已去,袁宏謨便回到肥西縣,在紫蓬山西廬寺出家為僧,在空門中養老。西廬寺,與袁宏謨老鄉相隔數里,這便於他照顧母親。隱居西廬寺期間,袁宏謨修築廟宇,利用“香火”之所得,去賑濟附近饑民。
1883年,袁宏謨前往燕京,購買《龍藏全經》一部,並將其運回西廬寺。1886年,袁宏謨去世,眾僧修建“通公塔”,供奉其骨灰牌位。對此,清朝也不聞不問,知道他就在西廬寺活動,卻沒有派兵去捉拿,彼此相安無事。
作為太平軍的一員,袁宏謨也曾給清軍帶來殺傷,如今退隱山林,在空門中度日子,清朝為何不捉拿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就一個,妹夫周盛傳是提督,周氏家族是淮軍的頂樑柱,清朝不得不給面子。
隨著太平軍、“捻軍”被撲滅,湘軍、淮軍相繼被裁撤,但考慮到八旗、綠營已經不堪重用,朝廷對淮軍還是有所保留。淮軍陣營,能成建制保留,且依然擁有強大兵力的,就是駐守京畿重地的“盛軍”,這是周盛波、周盛傳兄弟倆的精銳部隊,朝廷不得不倚重。
有妹夫周盛傳在,袁宏謨又一心向善,對清朝也沒啥威脅。況且,袁宏謨還經常賑濟濟民,這對維護社會秩序是好事,清朝地方官吏又何必自討苦吃呢?就此而言,袁宏謨是贏家,他比很多太平軍將領都要幸運。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