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ELAC Uni-Fi Reference系列的第一眼,我就有種非常熟悉的感覺。從型號上來看,它應該和ELAC Uni-Fi和Uni-Fi 2.0系列一脈相承,而且定位更高。但外形又和Uni-Fi 2.0系列不完全一樣,尤其是箱體配色,更像ELAC另一個音箱系列——Debut Reference系列。
一查資料,果然ELAC官方對Uni-Fi Reference系列的定位就是“結合Debut Reference和Uni-Fi 2.0系列技術和美學的巔峰之作”。
系列名中的“Reference”,也不單指Debut Reference系列,而是表示這一系列在效能和設計上都具有“參考級”表現,從而將Uni-Fi系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突破價格限制,採用全三分頻設計
那麼,Uni-Fi Reference系列究竟如何集Debut Reference和Uni-Fi 2.0這兩大系列的長處呢?
Uni-Fi Reference系列總共包括UFR52落地音箱、UCR52中置音箱和UBR62書架音箱三款型號。在單元設計上,它主要繼承了Uni-Fi 2.0系列的優勢。
每一款型號都採用三分頻設計,高中低單元配置齊全。這讓Uni-Fi Reference系列能基本覆蓋40Hz-35kHz的寬廣頻率範圍。
除此之外,ELAC對Uni-Fi Reference系列所配置的單元和關鍵部件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和組合,力求高中低三頻能有著更強的表現力。
其中最為顯眼的無異於採用同軸設計的高音和中音單元。雖然高音單元的尺寸較Uni-Fi 2.0系列並沒有顯著的增大,但ELAC表示,經過改良後的高音單元增強了高頻和較低頻段的擴充套件性,能覆蓋更寬的頻響範圍,從而與中頻部分更好地銜接。
Uni-Fi 2.0系列高音單元的分頻點為2kHz,而在效能更優的分頻器助力下,Uni-Fi Reference系列的分頻點可低至1.8kHz。
同樣地,4英寸的鋁錐中音單元也迎來了更大直徑的音圈和新的釹磁鐵,提升中頻部分的延展性和控制力。
另外,它和Uni-Fi Reference系列的低音單元都配置全新的壓鑄底盤以改善錐盆剛性和散熱性,加強前障板的強度,並減少底盤共振,目的在於重播大動態和低頻段時,聲音的線性和清晰度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書架音箱,Uni-Fi 2.0系列中的UB52所配置的低音單元尺寸只有5.25英寸,而UBR62的低音單元尺寸升至6.5英寸,低頻因此下潛至41Hz,動態表現力得以提高。
更穩固的支撐,更低的共振
正如ELAC高階銷售副總裁James Krodel所說,Uni-Fi Reference系列消除了 Uni-Fi 2.0系列的價格限制以及相關的技術壁壘,有著顯著的效能改進。
這不僅體現在Uni-Fi Reference系列的單元和關鍵部件配置上,箱體設計方面有著更直觀的展現。
從配色已經可以看出,Uni-Fi Reference系列在箱體的設計上更接近Debut Reference系列,但並不完全一致。
相同的地方在於,箱體頂板與側板都採用圓周型支撐設計,即頂部和側面板互相連線,來減少箱體的共振。箱體底部更設有全新的雙槽通風孔,降低氣流進出時產生的噪聲。
不同的是,Uni-Fi Reference系列將前障板改良成曲面形狀,看起來更時尚美觀之餘,減少了傳統長方箱體容易產生的諧振問題。
總而言之,一切都為了減少對聲音產生干擾的不利因素,讓音箱最大程度地重播真實、細膩的聲音。前置的倒相孔也令中置音箱和書架音箱的擺位更靈活自如。
任意組合,聽歌觀影垂手可得
搭配方面更無須擔心。
作為一個創立近百年的音響品牌,ELAC的音響產品線十分豐富,不僅提供不同規格的低音炮供購買Uni-Fi Reference系列的使用者挑選,甚至連功放和訊號源也可一併奉上。
舉個例子,如果使用者想用Uni-Fi Reference系列來組建兩聲道Hi-Fi系統,可以考慮搭配ELAC Discovery DS-A101-G功放、DS-S101-G音樂伺服器或Miracord 60黑膠唱機,一次配齊整套系統。
要是傾向於同時用Uni-Fi Reference系列來聽歌觀影,只需再另外搭配一臺家庭影院AV功放即可。Uni-Fi Reference系列標準的6Ω額定阻抗,幾乎相容所有的AV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