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是在1930年6月,由紅6軍,紅4軍,紅12軍組建而成。而時任紅一軍團的軍團長,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朱老總,政委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主席他老人家,參謀長是朱雲卿,政治部主任是楊嶽彬,剛剛成立的紅一軍團,也算是兵強馬壯,全軍上下大約兩萬餘人,是當時紅軍隊伍中,戰鬥作風最頑強的一個軍團。
剛剛組建的紅一軍團不僅戰鬥力強,陣容也十分強大,麾下三個主力軍的軍長,皆是紅軍時期的名將。就比如紅四軍軍長就是擁有常勝將軍,戰神等稱號的林總。紅三軍軍長是紅軍隊伍中的飛將黃公略(1931年英勇犧牲)。紅12軍軍長是紅軍隊伍中的驍將伍中豪(1930年英勇犧牲)。這三位紅軍將領,都是我軍早期優秀的戰將,他們在建設保衛井岡山根據地的作戰過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主席早期在軍事方面,最為倚重的三位戰將。
1932年,朱老總擔任紅軍總司令,這樣一來,原紅四軍軍長林總,出任紅一軍團軍團長的位置,此時的政委也換成了聶榮zhēn,參謀長是陳奇涵擔任。紅一軍團在這三名將的率領下,參加蘇區根據地的保衛戰,在戰場上多次粉碎敵人的反圍剿。然而,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紅軍取消軍的編制,之前以軍為番號的紅軍隊伍,全部改成師的編制。而此時的紅一軍團,下轄紅一師(師長羅炳輝)與紅二師(師長徐彥剛),其實還有一個紅三師,當時也是隸屬紅一軍團(實際未編入),就等於紅一軍團是下轄兩個師的兵力。
不過,在1934年的長征途中,林總率領的紅一軍團,是下轄三個主力師,擔負著開路先鋒的重任。除了之前的紅一師與紅二師外,還有紅第15師也被上級編入了紅一軍團的作戰體系。也就是說,在紅軍長征途中,林總率領的紅一軍團,是擁有三個主力師的。那麼你們知道嗎?這三個主力師的師長,都是誰擔任嗎?
紅一師在此之前師長是羅炳輝將軍,不過在紅一軍團踏上長征之路,紅一師的師長是李聚奎將軍擔任。他是紅軍隊伍中的一員猛將,因在紅軍時期驍勇善戰,為鞏固保衛蘇區根據地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多次受到了上級的表揚。包括在長征途中,紅一師也絕對是先鋒主力軍,一路披荊斬棘,橫掃敵軍,成功掩護紅軍主力到達陝北。也就是因為紅一師,在長征途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師長李聚奎也贏得了將聖的稱號。請注意了,在後來的所有開國將領中,恐怕唯有李聚奎將軍一人,得此榮譽,被大家稱之為將聖。
紅二師在長征之前的師長是徐彥剛,他原本是紅一軍團的參謀長,後來參謀長的位置由左權接任,徐彥剛就被調到紅二師任師長。然而沒過多久,徐彥剛又被調到紅16師任師長後,紅二師師長的位置,就由大名鼎鼎的紅軍戰將陳光將軍接任。
這位在紅軍時期也是一員猛將,紅二師就是在他的率領下,踏上長征之路,擔負前衛作戰任務。搶佔烏江,強渡大渡河,還有在攻佔瀘定橋的戰鬥中,陳光將軍率領紅二師,一天急行軍120公里的速度,趕赴瀘定橋,經歷一番血戰後,順利佔領瀘定橋,打通紅軍北上道路。決戰臘子口,紅二師全體將士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打頭陣,經歷一天一夜的激戰後,成功擊退敵軍魯大昌部三個團,突破臘子口,再一次打通紅軍北上道路。這些艱苦的戰鬥都是由紅二師完成的,故此,在長征途中紅二師的傷亡也很大。
林總率領的紅一軍團,除了紅一師與紅二師外,還有一個紅15師,師長是彭紹輝將軍擔任。只不過,紅十五師沒過多久,就被撤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