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結束,這些日子,吃香喝辣,暴飲暴食,熬夜通宵,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大部分人可能會出現一些假日後遺症——
不是口乾口苦,就是口舌生瘡,渾身肌肉痠痛,大便又乾又硬,幾日排不出……怎麼辦?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李湘力特別根據當下時節,推薦了兩個食療方,祛除內熱、養陰生津。
內熱——體內上火
春節期間,閤家團聚,豐富的美食停不下來,瓜子花生、開心果,牛肉、羊肉加火鍋,飲食普遍溫燥上火,再加上熬夜,以及喝水少,很容易出現上火的症狀,比如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牙齦腫痛,鼻腔、口腔呼氣如噴火,腹脹,大便乾硬便血.....
外寒——肌肉僵硬
今年春節全國普遍氣溫低,大家外出運動減少,常常就是在家刷抖音、打遊戲,手機不離身,不是葛優躺,就是低頭族,長時間身體不活動,容易導致肌肉僵硬、痠痛,特別是頸肩部緊繃不適,渾身不帶勁。
針對以上節後綜合徵,李湘力副主任醫師建議大家:多喝水,少吃肉,早睡早起,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儘快讓生活步入正軌。
同時,還特別推薦了兩個食療方,以祛除內熱、養陰生津。
葛根麥冬西洋參湯
材料:葛根30g,麥冬15g,西洋參5g,清水200ml左右
做法: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10分鐘即可飲用,每日2次。
功效:清熱降火,養陰生津。
適宜人群:口乾口渴,頸肩肌肉痠痛,熬夜後身體疲倦的人群。
菊花決明子陳皮茶
材料:菊花15g,決明子30g,陳皮5g,清水200ml
做法: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10分鐘即可飲用,每日2次。
功效:清肝瀉火,潤腸通便。
適宜人群:口燥咽乾,眼睛乾澀,眼睛分泌物多,眼睛佈滿血絲,腹脹,大便乾硬的人群。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黃月星
圖/視覺中國
瞭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