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魚
01
儘管萬科的銷售額早已不是業內第一,之前被恆大、碧桂園超越,去年也沒能奪回第一,但作為頭部房企中最為穩健的房企,萬科的行為在行業內,依舊被認作標杆。它的一舉一動,仍受萬眾矚目。
它放出的訊號,被市場當做讖語和訊號燈,為行業指明方向。
比如早在2018年的秋季例會上,萬科就高呼“活下去”。當時的房地產市場,雖然處在調控週期中,但市場並沒有冷卻,大多數房企依舊相信自己的判斷,依舊沒有改變激進的模式。
但去年房企們的遭遇,不得不佩服萬科的預見性,三年前的一句話,果然一語成讖。
而就在近日,在萬科集團2022年年會上,掌舵人鬱亮再次放出了驚人的句子。
比如,鬱亮表示:
第一,房地產迴歸民生屬性,不要指望價格上漲。
第二,樓市黑鐵時代來臨,不要假手於人做“二傳手”。
第三,一切工作圍繞背水一戰開展,只能以業績論英雄。
第四,打好勝仗要做專業高手、全能冠軍和長跑勝將。
這四個觀點,來源於房企風向標萬科,可以視作一個壞訊息。
總結起來就是,在鬱亮看來,即便去年年底以來,管理層對樓市態度轉變,降準降息紛至沓來,眾多城市也在對樓市鬆綁,但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白銀時代也過去了,接下來房地產將迎來漫長的黑鐵時代。
他認為,未來房價沒有上漲空間,樓市會迴歸居住屬性,金融屬性逐漸減弱。
02
事實上,這並不是鬱亮第一次放出如此悲觀的論斷。
早在去年年底,在大梅沙萬科總部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鬱亮就已經提出,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尚未清晰。
並且,萬科還明確表示,將下調明年(也即2022年)的經營目標,“2022年最低的經營目標會比2021年有所下調”。
萬科這麼說,究竟是為了政治正確,還是真的有此判斷。
如果是真的,那麼2022年的樓市行情,可能只會比2021下半年略好一些。
對於鬱亮的觀點,竊以為大體還是準確的。
樓市進入黑鐵時代,主要是因為,人口拐點正在逼近。
過去樓市的黃金時代是與城市化並行的。那時候,農村人口大舉進入城市,城市住房需求不斷上漲,房價也跟隨著快速上漲。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可以看到,2010年至2020年十年間,全國平均銷售價格翻了一倍。
這只是平均價格,論城市來說,一線城市與強二線城市過去十年間房價翻了好幾倍。
然而時移世易,隨著人口拐點逐漸到來,城市化已經進入了2.0時代。在2.0時代,雖然中心城市依舊會有人口增量,但由於新生兒人口不斷下降,增量也會下滑。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公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新生兒人口1062萬,較2020年減少了138萬。
這是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新生兒人口五連降,也是去年宣佈放開三胎之後的第一降。
最為關鍵的是,由於新生兒人口下降,2021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量只有48萬,創下了建國以來新低。
此外,根據不久前公佈的《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1版》資料顯示,中國人口拐點最快可能就在兩三年後。
該機構預測,到2050年中國人口將減少到12.64億,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到6.85億,佔世界比例將從現在的18%降至6.5%,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2.56%。
人口是樓市的基石,當人口進入通縮通道時,樓市的黑鐵時代,基本被坐實。日本就是前車之鑑,日本人口已經通縮了十多年,日本的房價一直處於滯漲當中。
也就東京都市圈在人口略微增長的推動下,保持著慢漲。
所以說,鬱亮認為樓市上漲不會上演,樓市黑鐵時代已經到來的理論依據,便是人口通縮即將到來。
03
對於樓市普漲時代結束的觀點,本號贊同,但本號認為,還是會有分化。
即便人口進入通縮,首當其衝的還是三四線城市。
換句話說,如果人口在兩三年之後進入通縮,最先進入人口通縮的是三四線城市。
事實上,很多三四線城市,人口已經通縮了。
本號之前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梳理過,過去十年,人口增加的城市有184個,人口減少的有149個。
十年人口減少的149個城市中,東北36個城市有33個在流失(除了瀋陽、大連和長春),西部55個,中部47個。
人口通縮之下,會有更多三四線城市人口減少。
所以,本號一直強調,會有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鶴崗化,三四線城市房產的金融屬性會漸漸退去,僅剩居住屬性。
但中心城市的金融屬性依舊在。
城市化進入2.0時代,是屬於中心城市和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城市群時代,人口還是會從普通三四線城市流入中心城市和核心都市圈、城市群。
所以,中心城市以及以它們為核心的都市圈、城市圈,購買力依舊會增加,尤其是長三角、粵港澳兩個最活躍的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