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又想到了呢,我們年前剛說完國產劇的《開端》不錯,結果近期在播劇十有七八栽了個大撲稜,把開局打得稀碎。口碑失守,再撞上冬奧的國民度,連吐槽的聲量都直接啞掉。
2022了,影視劇的雷點還在僅有的生存空間裡無法無天,在爛戲堆裡找精品比完成1620還難。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前幾天還有個位列熱搜高位的詞條:國產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有網友槓得挺好的:文化自信不等於文化普信呀。
本著為大家排雷、篩好劇的原則,這篇是一個優劣相容的合集。(由於篇幅關係只盤點熱度稍微靠前的幾部,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名雷點)
01 《假日暖洋洋2》
雷點指數:★ ★ ★ ★ ★
如果要把在播劇的含雷率排個序,這題我會。《假日暖洋洋2》的三流小品式演繹,隔幾分鐘就讓人「智熄」。
開篇即雷,陳赫演的創業公司老闆把員工召集到一起慶祝融資成功,土味臺詞讓我以為進了傳銷現場,鄉鎮企業的年會應該都不這樣玩了吧。
這部劇的故事在東北展開,所以為了推進劇情,讓一眾角色齊聚哈爾濱閤家歡,安排一些緊湊且侮辱觀眾智商的情節。
劉濤和女兒原計劃去海南度假,結果上了飛機才知道要被女兒騙回哈爾濱......機票什麼時候換的?缺少生活邏輯,提筆就來。
檢票口:你當我是擺設麼?
劉濤在前十集的戲份其實不太多,再一看人設:風投公司高管,事業型女強人,生活裡的虎媽,往前推至少三部劇,人物設定都大差不差。演員接風格雷同又沒有利好加成的專案是圖什麼,我不理解。
《暖洋洋》的劇情,散漫得就像好幾個臨時劇組為了節省經費,合夥拍出來的小品文藝匯演。
楊玏為愛發電,到快要倒閉的民宿應聘大廚,只因她是張嘉倪直播的榜1大哥。他做米飯,用蒸餾裝置,眾人吃米飯,每人都要進一輪幻境,這大米是致幻麼?
任何人看了這段浪費了半集的劇情不吐槽,我都是會傷心的OK?
後面他來重振民宿,拍了一個全員叫好的宣傳片,畫風是這樣的:
我以為在看縣城會所或是哪裡的足浴中心門口滾動播放的廣告影片?
《暖洋洋》的劇集氣質是那種處處讓人感到冒犯的雞飛狗跳,想拍先鋒一點的賀歲劇,又沒有找到閤家歡的精髓,想在無厘頭中提煉出一些生活內涵,最後拍成了鬧劇。這是賀歲嗎?這是讓人看了犯太歲的吧。
02《盛裝》
雷點指數:★ ★ ★ ☆
《盛裝》的陣容和題材噱頭比劇情本身吸睛。
畢竟國產時尚劇一直拍一直都是「雷點更比亮點多」。
早年《穿Prada的女魔頭》大火後,國產劇開始一輪模仿,但僅僅停留在表層。《時尚王國》裡蘇芒就演了蘇芒本人,場景和臺詞都很雷。
殷桃早年演過《時尚女編輯》,製作粗糙,大家對時尚似乎也有誤解;姚晨陳沖《愛出色》照搬了《女魔頭》的設定,配置很高,但整個電影的氣質都是土土的。
蘇芒本人也有在裡頭客串。
直到今天大家還是沒放棄對這個題材領域的耕耘。
《盛裝》讓人兩難的就是乍一看有模有樣,帶觀眾拓荒行業領域,但情節真真是經不起推敲。它的主線是陳肖兩大女魔頭交鋒,另外還有一條分量不輕的職場新人成長線。
宋祖兒演的新人李娜,效仿《穿Prada的女魔頭》海瑟薇那條線又沒完全效仿。出場開始就很糙,和她非親非故的前老闆給她一大筆生活費,跨行新人開金手指到top1雜誌,編劇想把她儘量還原到現實職場菜鳥的狀態,可惜菜鳥們初入職場是侷促無措而不是智商被打劫。
為了製造衝突加速新人成長,安排的也是老套又不符合邏輯的鋪墊,讓剛入職的她去借最珍貴的服裝,結果釦子弄掉了總監來擦屁股,現實情況是實習生根本摸不到專案的核心部分;
流程編輯被提幹,啥也不懂就能被內推補位......
這個人設到現在為止非常迷醉,她一邊哭唧唧和陳開怡說女性獨立宣言,但少有事情是靠她自己的力量辦成的。
圍繞李娜展開的茶水間風暴也極其弱智,臉譜化的同事們打壓她內涵她,2022了臺詞招式還不準備進化一下嘛:
主線呢,《盛裝》想聚焦女性職場和時尚行業的派系內鬥,展示浮華圈子沒有問題,就是呈現手法太彆扭了。雖說時尚圈抓馬,但編劇在劇情設計和人物塑造上還是過於想當然。
大家都把內心想法不遺留地往明面上搬,職場宮鬥戳得太直白了可看性會大大降低,可以,但不高階。兩大主編第一次交鋒的場面,能直接把人看emo,整個就是笑不活的大動作:
袁詠儀也不太適合演時尚主編,況且她的人設還是在商言商、利益為重、處處都懂四兩撥千斤的精幹女,看到現在我反而覺得她更適合傳統實業家。
宋佳目前為止表現出來的也是精明穩重,隨時都有種秘而不宣的拿捏感,屬於剋制中的狠。羽翼豐滿也有軟肋,不是那種一味強調氣場的女魔頭。看得出演員想演出不一樣的狀態,但是劇本不允許。
陳赫這個角色,中性思維代表 ,斡旋在兩個陣營裡,人設的離譜程度其實跟《暖洋洋》一脈相承,憑一己之力把辦公室弄得咋咋乎乎。這個角色完全不討喜,欺負新人轉頭拍老闆的馬屁,同時最大的問題也是設定虛浮,現實中這樣的人有,但玩法不會如此低階,生怕自己能多活幾集。
看《盛裝》最大的樂趣竟然是找bug,如果仔細摳,可以摳出一百多個雷點。
比如一個流程編輯,在公司附近租公寓只要3500,這間公寓竟然可以容納兩個人合租(北京頂級地段寫字樓旁的房租這麼實惠麼?)
第一集為了刻畫陳開怡的工作強度高,安排她一邊工作一邊回警察話;公司但凡有風吹草動,全員停工,請問這種帶薪看戲的活兒還招人嗎?
反正每一集都是大夥兒集體帶薪看戲,時不時還能翹班去樓梯間抱團吐槽、療愈人生,反正大家就不用幹活兒就對了。
前主編跳樓,陳赫叫大家趕緊撤離,啊這,在做消防演習???
宮鬥圈的女人們是因為無事日月長,要整活兒。但編劇直接把宮鬥邏輯放到工作中來,可是職場需要有人幹活呀。
03《不會戀愛的我們》
雷點指數:★ ★ ★ ☆
金晨王子異演年下戀,劇情還是老掉牙的配方。奶狗男主撩上級姐姐的油膩氣息,跟《下一站是幸福》可以一戰,只有雙方粉絲覺得好甜。
偶像劇的上班情節,手握十根避雷針都不管用,因為沒有一個人在上班。工具人都是用來完成對主角的烘托的,男主出場,前臺妹子一邊補妝一邊花痴,因為他好看就任他闖進總經理辦公室。
離譜的是女主在劇中的人設大方向是獨立霸總,一個愛無能的人需要在三個月內找到男友。真好,為了戀愛推進,人物邏輯可以一腳踹掉,在愛裡可以放棄智商,直接把兩個人鎖死製造各種巧合烏龍就好。
總之就是摔倒吻、轉角撞到愛......用衝突讓愛情來得更快一些。曖昧期要加速呀,直接同居吧。
*這邊建議高德搜一下有沒有十分鐘開鎖呢
我們都知道「姐狗文學」火了,火到影視劇紛紛湧進這條賽道,但可惜的是,再好的演員也救不活無腦的劇本啊。
04《鏡·雙城》
雷點指數:★ ★ ★ ★ ☆
這部劇是三倍速都嫌慢的劇,大致在講家國大義和天降大任壓垮了三個只想摸魚的年輕人,天選之子們一起搞事業+虐戀,當然談戀愛比重多很多啦。
市面上古偶的通病是基本到七八集才能稍微看出一些頭緒,粉絲對外安利「正片開始」,事實上真正堅持熬過6集的路人已經不多了。
李易峰這幾年轉型整體局勢本來挺好,降溫後口碑作也有,不知道回古偶賽道是出於什麼考量?來驗證流量確實過了保質期嗎。
這劇交代主線背景,慢一點說好像犯法,而一到男女主談戀愛就可以消耗時間極限拉扯。曖昧期的糖最甜,但偶像劇發糖包裝都差不多,撩撥啦摔倒啦對視啦,工業糖精一點也不潤口。
漸進期刻意製造一點矛盾,男女主死鴨子嘴硬的戲碼放到任何一部劇似乎都適用。
一放到扭扭捏捏的部分我就只想催他們先專心搞事業,但不管用呀,古偶的男女主油鹽不進。
發現了嗎,不僅僅是《鏡·雙城》,大部分古偶的CP嗑得都挺沒勁的,滿是套路硬上鉤,沒有那種情節驅動下的驟然心動。
這種全靠假把式烘托毫無愛意氛圍、看了讓人直搖頭的感情戲,什麼時候才能無?
經歷天雷洗禮後,
我們再來點舒心的↓↓↓
05《江照黎明》
推薦指數:★ ★ ★ ★
《江照黎明》告訴我們嫁給老實人也需謹慎,不然賠進去的可能是女性的半輩子。
馬思純這次的角色還蠻有挑戰的,需要生活流演繹,得有平凡女人的煙火氣,同時這個角色有它的沉重色彩。
開頭就上演恐婚故事。所有人都覺得女主嫁了個貼心又老實的男人,但婚姻的苦只有自己吃過才知道。
女主白天做房產中介,月月爭銷冠,夜晚擺攤賣炒麵,一個人撐著家庭經濟重擔。
不爭氣的老公,工作靠著她姐夫提攜、想投機取巧結果欠了一堆賭債、一邊跟老婆背對背睡覺一邊在外出軌......女人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但上了婚姻這艘賊船,生活質量被拖垮不說,搞不好還要送命。
看到她老公費盡心機殺妻取保的劇情我驚了,又是藏哮喘藥又是弄壞剎車,招式不好使又連忙在牛奶裡下藥,最後逼急了準備把女主推到江裡淹死。
《江照黎明》抓人的地方就是你以為女主在明但其實在暗,她屬於一邊痛苦一邊清醒。
從女主老公被反殺開始,全員惡人的設定也逐漸變得好看起來,幾分鐘之內便有反轉。懸疑部分我們就不多劇透了,「誰是兇手」是這部劇的吸睛之處,但從推理過程中露出的社會議題更值得一看。
這部劇直面了婚姻之痛。嫁錯人等於走錯路,你以為你選了一個老實人,圖他腳踏實地,但老實人的秉性在婚後久處才暴露,這個時候已經晚了。現實裡很多女人都走了這種婚姻路線,而且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會選擇自救,而是預設隱忍,在外人面前維持那一點點體面。
對家暴呈現也不是點到即止:
很多遭遇過家暴的女性實際上陷在痛苦-原諒的無限迴圈中,少有人在第一時間反抗。就像女主說的,當她看到被家暴的女性一次次原諒老公,覺得她們好蠢,但發生在自己身上立馬理解了。
《江照》還挺有反思意義的,「如何過完一生」對女性來說其實並不是單選題,女人完全可以靠努力和對抗來為前行的路途注滿能量。雖然劇集整體畫風是壓抑的,但回味起來又會有另一種豁然開朗。
06《人世間》
推薦指數:★ ★ ★ ★
《人世間》已經播到中段,節奏還是很穩。這劇講的是普通人家在五十年間的生活沉浮,小人物的日子有苦,但也有流淌著的溫情。
它的優點是講故事的手法和臺詞很實在卻高階,舉重若輕。
另外作為改編作品讓人滿意的一點是,女性角色的刻畫豐富飽滿,不靠臺詞,而是在碎片式的生活片段裡立起來。
開篇討論周家三個孩子下鄉插隊的去留問題,薩日娜一張口就有淚點。沒有刻意情緒渲染也能讓人鼻頭一酸。
戲份不多的喬春燕,東北虎妞的直給特別圈粉。直來直去、敢愛敢恨是那個年代的女性力量。
周蓉是能拿主意的大女人,為愛遠走,對精神世界有追求,在當時被視為離經叛道。
觀眾對周蓉骨子裡的個人主義褒貶不一,看到她女兒叛逆大呼一句「養女像娘」。她在貴州一待就是十年,生了女兒卻扔給弟妹養,後面出走歸來後,也嚐到了女兒跟自己一點也不親的苦。完成愛情和生活理想的代價未免太大。
但這類先鋒女性在熒幕上不多見,而且每個人物都代表一種價值取向,不同的選擇又決定了不同的命運跟生活走向。從這個角度來看,周蓉的人物邏輯是完整的,一體兩面才是普通人。
苦了半輩子的鄭娟,永遠溫柔善良,看到她就想把所有美好的形容詞都用在她身上。她有傳統女性的奉獻感,用賺來的錢給身邊人添置新物,輪到自己的時候則是一句「什麼也不缺呀」。
她願意做周秉坤的小天使,知足常樂也是那個年代最潤潤的幸福。
這部劇很適合睡前觀看,充滿溫潤氣的家長裡短、值得考究的人情關係、有煙火味的生活哲學,整體基調舒緩平實。
總結
好劇的好總是有章法,但雷劇卻雷得各有千秋。
在降智這件事上,國劇從來沒讓人失望過。前幾天翻雷劇筆記,我發現「下飯」成了粗製濫造的遮羞布。
一部下飯劇,女主被搶劫,準備伸手阻攔結果又自送人頭遞出一個包包,信女願吃素換這樣的情節不再有:
為了讓男女主關係升溫,我們眼看著女主自己鬆手扔掉三明治的鏡頭,麻煩也不要再有了OK?
我甚至懷疑有的劇是不是有埋雷KPI,不然怎麼這麼拼。大家以往都帶著「如果不能火,那麼吐槽雷點也是一種社交熱度」的心態在做。
兩三年前小成本古偶現偶批次生產,近年來立項謹慎了許多,大概也是嗅到觀眾越來越不吃這套。
這屆觀眾還要更精,不給眼神才是對雷劇最好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