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古人是怎麼識字的

我國古代的小學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私塾老師用一年多的時間就能讓兒童過了識字關。學習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兒童背誦認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識字課本,便能識兩千多字。識字之後便開始進行誦讀訓練,即大量誦讀經典之作,熟練之後再由老師講義,古代叫“開講”。 為什麼古代的識字教育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只要仔細地瞭解一下古代所採用的識字教材,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所在。

從周朝的《史籀篇》,秦代的《倉頡篇》、《爰歷篇》、《凡將篇》,西漢的《急就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學》,宋代的《三字經》、《百家姓》,明代的《龍文鞭影》,清代的《小學韻語》等,中國的識字教材有十幾種,上下約2600年的歷史,都是遵循了以下幾個規律:

1、音韻定位:以上教材全部都是韻語成文。古人早就認識到漢字在聲音方面的特點就是一字一音,每個音都有一個韻。正因為漢字有韻,決定了漢字能夠排列整齊,平仄押韻。從兩千多年前的詩經開始,再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中國語言文字達到了最高的藝術境界,這裡面漢字的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沒有韻幾乎無法開啟中國古文化教育的大門。所以從小培養兒童對韻的語感,是學習漢字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也是古代童蒙教材幾乎都是韻語的原因。

古人用韻還有第二個原因,用現代心理學的說法,韻語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種記憶方法,世界上許多民族的歷史就是靠詩歌這種韻語的形式流傳下來的。

2、四字一句:識字教材一般都是四字,個別也有三字,上面提到的10種權威的識字教材,有9種都是四字一句,只有《三字經》是三字一句。為什麼用四字一句,這是很有講究的。

兒童學語的過程是個訓練發聲的過程,因其控制聲音的肌肉不發達,所以一次讀的音節一般不超過四個。實驗證明六七歲兒童讀五個以上的音節和讀四個以下的音節,其語句的完整性大不一樣,古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四字一句符合漢字組詞的習慣。受平仄押韻的影響,漢字組詞大多按幾何級數增長。早期漢字一字一詞,隨著語言的發展,兩字一詞的複合詞越來越多,如上下、左右、黑白、前進、後退、道理、光明,再發展下去則是以四字一詞的複合詞為多。《中國成語大詞典》收錄的都是這一類的詞,這也是中國語言的精華。

3、文涵百科:翻開古代的識字教材,都是按兒童應當掌握的知識來編寫的,可以說是包羅永珍,主要是天文、地理、人倫、道德、歷史、農耕、祭祀、教育等,讓兒童在學字的過程中就能學到終生受益的知識。學字有三個境界,其一是就字學字,這就好比用字典學字;其二是既學字又學句,這就好比用文章學字;其三是學字、學句又學知,這是古人學字的最高境界。

從形式上可以看出古人識字也是隨課文識字,但是古人的隨文識字和我們今天的隨文分散識字截然不同,這就是古代識字教材的第四個規律,也是我們最難做到的一個規律。

4、集中識字、字不重複:現代語言教材無效重複佔90%以上,古人恰恰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獨闢蹊徑。前面提到的“三百千”,其中《三字經》共1616字,《百家姓》共576個字,《千字文》共1000個字,“三百千”合起來共有漢字3192個,但不重複使用的字約2200個,生字佔全部字數的70%,這麼大密度的生字量,現代語言教材是望塵莫及的。

當我們用現代生理學、心理學、語言文字學、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去研究以上的古代識字教材和古人的識字教學方法時,會發現它們是非常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

首先是教材。古人早就發現漢字像一盤散亂的珍珠,一個字一個詞學習是非常笨拙的,必須用義理這根線將散亂的珍珠穿成串才好學。在形式上必須做到八字成韻,四字組詞,兩字分節,單字定聲。這樣每個漢字就會在特有的音流、形流和義流中固定下來。心理學證明,當無意義的識記材料按音節韻律排列後,記憶效率至少能提高10倍以上,如果再加上義理,記憶效率就更高。這就是古代識字教材的訣竅。

再看教法。兒童識記的特點是先整體輸入,後逐步細化。古人很早就悟出了這一點,他們先利用兒童形象記憶強的特點,把幾千字的課文背得滾瓜爛熟,這時兒童對字形的感知已有了六七成,稍加訓讀,即可分句組詞,單個指認。這種文—句—詞—字的順序顯然是從整體走向分散,符合兒童形象思維的特點。現代識字教學中的字—詞—句—文的順序則是從分散走向整體,符合成人抽象思維的特點。

實踐證明,古人的識字方法有獨到之處,相當高明,也非常合理,兒童學起來輕鬆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必須要認識一定數量的字才能開始讀和寫。所以歷代識字教學大多主張先集中識字,然後再讀書。

當代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在《傳統語文教育初探》中對傳統語文教學中的集中識字教學經驗進行了總結:“前人在識字教學中第一步是用較短的時間教兒童集中地認識兩千來字,然後才漸漸教他們讀書。在這個集中識字的階段,以教會兒童認字為主,至於每個字怎樣講,要求很低,怎樣用,可以說完全不要求。這期間也開始教兒童寫字,但是寫字的進度跟認字的進度不一致,就是說,並不要求認什麼字就寫什麼字。這是傳統的集中識字教學的基本方法。”

林成滔先生在《字裡乾坤》中也說:“漢語的主要特點是實行以單音詞為基礎的二次構詞法為主,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識字教育沒必要像拼音文字那樣,分散開來用較長的時間去進行,而最好在短期內集中突擊完成。”

所以古人讓兒童集中學習約2000個漢字字,然後再教讀書,這裡面是含有深刻的教育思想的。

分類: 教育
時間: 2021-09-19

相關文章

四步缺一不可 歷千年而未改古人入學禮隆重且複雜

四步缺一不可 歷千年而未改古人入學禮隆重且複雜
又到開學季,每年開學都有一項隆重的儀式--開學典禮.那麼古代學生上學和現在有什麼不同?孩子何時入學?新生入學有開學典禮嗎?■ 綜合新華社.新浪 古代學校何時開學? 據考證,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 ...

一先學拼音還是先學寫字?二為什麼古人不學拼音,字也能寫好呢?
司馬遷曾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先學拼音還是先學寫字的論辯,好像很少有人拿出來去論述,可能有,恕我我孤陋寡聞,未曾見過. 我昨天發頭條號<影響學生書寫--人 ...

壁虎到底有什麼可怕之處?為何古人將其列入“五毒”之一?

壁虎到底有什麼可怕之處?為何古人將其列入“五毒”之一?
你說古人有多無聊,幹啥都想整個排名,尊卑次序要弄排名,武器的好壞要弄個排名,戰將的能力要排名,謀士的智力也要排名,總之世間萬物都要有個排名. 其實排名無非就是將好與壞之間的差距視覺化,若真能起到鼓勵弱 ...

古人如何睡覺養生?

古人如何睡覺養生?
古人喜側臥. <千金要方>. 古人在睡姿上提倡"臥不覆首,眠不北向". 文\??刊特約撰稿 金滿樓 古代社會,由於沒有電燈,加上油燭費錢,先人長期保持了"日出 ...

古人的智慧——門釘

古人的智慧——門釘
如果你參觀過故宮或者看過古裝劇,一定看到過宮門上那一排排碩大的金色門釘.這些門釘整齊排列,不僅讓森嚴的大門更加堅固,還增添了幾分威嚴感,凸顯了一種建築物的壯麗之美. 古時,門釘被稱為"浮漚釘 ...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別以為古人很死板,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古人穿什麼服飾度過夏天?別以為古人很死板,穿衣比現代人還清涼
看古裝劇的時候,總能看到古代人一年四季都穿著長袖,這是眾所周知的古代人本來就是保守的.即使夏天也是這樣,穿起來也很熱.那時古代也沒有什麼好的消暑用品,那麼夏天的時候古人是怎樣度過這種生活的呢? 其實, ...

古人的識人術“眼斜心不正,耳大福也豐”,是啥意思?看人挺準

古人的識人術“眼斜心不正,耳大福也豐”,是啥意思?看人挺準
老祖宗經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人們還說"相由心生".在老一輩人的眼中,一個人可以透過看他的外在容貌,以此來判斷一個人的行事風格,藉此來判斷這個人是 ...

古人的枕頭又高又硬,不怕得頸椎病嗎?

古人的枕頭又高又硬,不怕得頸椎病嗎?
現代人喜歡柔軟富有彈性的枕頭,而古人偏偏喜歡硬的,而且怎麼硬怎麼來:石枕頭.木枕頭.瓷枕頭-- 看古裝劇時,觀眾也忍不住丟擲這樣的疑問:古人的枕頭又高又硬,不會得頸椎病嗎? <生命時報>採 ...

古人為何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其實句句是真理?

古人為何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其實句句是真理?
01 前言 作為四大古國之一的中國,我們擁有璀璨的文明和源遠流長的歷史,在歲月的沉澱之下,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並且透過俗語的方式傳承至今.不過,在眾多耳熟能詳的俗語當中,有一些俗語通俗易懂 ...

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這半間在哪裡?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這半間在哪裡?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眾所周知,去往北京旅遊的遊客,除了參觀長城之外,故宮也是最受追捧的景點之一,能夠一覽國家物質文化,實際上也是不枉此行了,之前筆者也寫過不少關於故宮的問題,而今天來說說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而這半間到 ...

2000年前中國古人怎麼用熱水成功造冰?這是困擾物理學家的難題

2000年前中國古人怎麼用熱水成功造冰?這是困擾物理學家的難題
前言 對從古到今的人們來說,如何度過嚴酷的冬天和難耐的夏日都是生活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不管是寒冷還是炎熱都是人類的天敵,甚至能夠奪去人們的生命.即使是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古時候,人們也會想盡辦法去為自己創造 ...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二《樹之歌》課文筆記,家長輔導孩子的好幫手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二《樹之歌》課文筆記,家長輔導孩子的好幫手
本課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在你家周圍.小路旁或者公園裡,你經常看到哪些樹木?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後栽種 ...

《Science》:日本古人DNA顯示 日本人的祖先主要來自中國北部

《Science》:日本古人DNA顯示 日本人的祖先主要來自中國北部
剛剛,<Science>的副刊於2021年9月18日釋出了<Ancient genomics reveals tripartite origins of Japanese popul ...

走!帶你去看看古人眼裡的中國!

走!帶你去看看古人眼裡的中國!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相信很多人都有著一個遊遍中國的夢想.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無數文人墨客在中國的版圖上留下了千古絕唱,跟隨這些古詩詞,我們便可以暢遊中國,一覽中華神采. 從西至東依次下降的地 ...

古人打仗前,為何要將箭放在糞池裡浸泡?看完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古人打仗前,為何要將箭放在糞池裡浸泡?看完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冷兵器時代下人類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有:劍和弓箭.作為古代戰爭中常用武器,劍是十分銳利的.而且普通士兵是沒有權利使用的,劍一般只被分配給貴族以及身份地位高的人,所以有著:"百兵之君子" ...

為何現代人拉不動古代弓,體力退化了?還是大家不如古人力氣大?

為何現代人拉不動古代弓,體力退化了?還是大家不如古人力氣大?
古代因為生產力不發達,人們在戰場上使用的都是一些冷兵器,清朝是滿族出身,他們作為遊牧民族使用弓箭還是比較多的,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也有記載,主人公動不動就拉開了巨大的弓箭,甚至百米之外射中敵人. 如今我 ...

李煜寫了一首詩,卻被古人謾罵不休,還傷害了喜歡自己的女人

李煜寫了一首詩,卻被古人謾罵不休,還傷害了喜歡自己的女人
南唐後主李煜曾經寫過一首很有味道的詞,卻因為描寫的是女子最美的部位,所以被古人謾罵不休,深深傷害了喜歡自己的兩個女人. 李煜的一生 作為出生在深宮當中的李煜,長於婦人之手.如果李煜最後沒有成為皇帝的話 ...

秦直道:2000年雜草難生,路寬60米,全長1400裡,古人如何修建?

秦直道:2000年雜草難生,路寬60米,全長1400裡,古人如何修建?
文/思思 秦始皇一統華夏後,在建築方面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建造了萬里長城:二是修建了"高速"軍事公路--秦直道,陝北人稱之為"皇上路"."聖人條&quo ...

西漢時期,古人如何用熱水製作“夏造冰”是困擾科學家的巨大難題

西漢時期,古人如何用熱水製作“夏造冰”是困擾科學家的巨大難題
冰塊在現代已經是一種特別常見且常用的東西,其製作也特別簡單,可以說只要有冰箱,就能很隨意的製作出晶瑩剔透的冰塊來.尤其在炎炎夏日,只有清爽的冰塊能解我們心頭之煩熱.很多人可能也想到過古代的大夏天沒有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