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歲的小軒(化名)經歷了人生中最痛苦和不幸的事,母親騎電動車帶著小軒出門,不幸發生嚴重車禍,迎面而來的汽車撞傷了他們母子倆。經過急救人員的努力,他倆被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由於受傷嚴重,他倆都住進了重症監護室治療。經過該院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母子倆終於脫離生命危險,轉入創傷骨科治療。母親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順利,可是小軒的骨折治療卻遇到了難題。
小軒的骨折叫做股骨轉子下骨折,兒童此類骨折的發病率極低。由於兒童特殊的生理結構,骨骼較小,加上手術必須避開股骨大轉子和股骨頸的骨骺(骨骼生長的結構),給手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果手術復位不滿意,骨折畸形癒合,小軒有可能終身殘疾;如果手術中內固定不夠堅強,手術很有可能因為內固定失效而失敗;如果手術中損傷骨骺,那有可能造成小軒患肢發育障礙,造成殘疾。一次手術要達到“一箭三雕”的目標,但目前並沒有能夠能夠滿足手術的所有要求的內固定材料。
該院於2021年10月22日建立了桂北地區首個醫學3D列印創新研究中心,創傷骨科與該中心團隊通力協作,透過手術前對小軒的情況進行資料分析,三維重建模擬,決定為小軒提供一份個體化的治療方案--3D列印鋼板。
最終手術按照術前設計順利完成,這是廣西首例3D列印鋼板治療小兒股骨轉子下骨折。術後,母子倆都很開心。據主刀的創傷骨科主任張立介紹,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工智慧的發展,骨科的治療進入了智慧化,個性化的時代。透過AI進行手術設計,3D列印技術個體化的定製手術方案,3D列印金屬內植物(鋼板等)這些以前只能在電影裡看到的先進技術現在都可以在南溪山醫院實現。患者可以透過這類技術實現疾病的個性化治療,獲得屬於自己的專屬治療方案和內植物,獲得滿意的療效。
通訊員:莫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