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資訊內容團隊編輯
2月21日,北京市醫保局傳來訊息稱,其近日會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印發了《關於規範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專案的通知》,對63項醫療服務價格專案進行規範調整,其中,為實施積極生育支援措施,透過組織專家論證,在費用可控、確保醫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礎上,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輔助生殖技術專案納入醫保甲類報銷範圍。據瞭解,目前北京市具有輔助生殖資質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共15家。新政策將於3月26日落地,適用於北京市公立醫療機構,非公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參照執行。
![]()
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方法,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幫助不孕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其中應用最廣的是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技術(IVF),前者透過非性交方式將精子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使女性懷孕,後者則透過人工方法將精子和卵子在體外受精,等胚胎髮育成熟後在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分娩。 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患者數量在增加,但輔助生殖治療技術昂貴,讓不少人難以成承受。長期以來,基於堅持基本保障原則,國家醫保層面還未將相關的技術專案納入報銷範圍內。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國內人工授精成本一般為5000 元/週期,而試管嬰兒技術成本一般為 25000-40000 元/週期。 曾體驗過試管嬰兒技術的李女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常規試管嬰兒技術一個週期的花費大概3萬元左右,一次可能不成功,需要重複做的話,花費就更高了。每一個週期的費用,取卵和移植這兩個專案花費最多,合計佔了一半費用。
此次北京率先從地方層面探索將一些輔助生殖專案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內,無疑可以提高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衛健委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發病率持續上升,在1995年的時候,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僅有3%左右,2012-2019年期間,中國的不孕不育人數迅速從4000萬大關上升到5000萬大關,整體的不孕不育率上漲到了16.4%的水平,可以明顯看出近年來中國的不孕不育率上漲幅度加快。 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523家,經批准設定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共27家,其中獲試管嬰兒牌照的醫院僅有396家,23.40%的生殖中心達不到試管嬰兒技術要求。相對於5000萬不孕不育患者的數量而言,輔助生殖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來源:第一財經
宣告:本平臺標明來源的文章,僅用於分享,不代表平臺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儘快聯絡我們,會及時更正,謝謝!
【來源:中國網醫療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