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這部影片講述了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四十五億年前,這個星球上,只有一片汪洋大海,和一群古老的大魚。在與人類世界平行的空間裡,生活著一個規規矩矩、遵守秩序的族群,他們為神工作,掌管世界萬物執行規律,也掌管人類的靈魂。他們的天空與人類世界的大海相連。他們既不是神,也不是人,他們是“其他人”。
少女椿,作為生家族的繼承人,掌管著海棠花的生長。不惜違背族人戒律,逆天而行,在海底世界秘密飼養人類少年的靈魂——一條拇指大的小魚。。
從“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的開始,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結束,憑心而論,有些感慨,有些感動,有些感懷。影片試圖用唯美的方式,把《逍遙遊》的意境智慧展示出來,並用一段跨越時空的愛情加以重釋,這種努力的誠意是值得肯定的。 任何一個塑造了新世界的動畫故事,有個最簡單的評判標準,就是它是否能激發你前往那個世界的渴望,是否讓你產生一種“如果我在那個世界”“如果我是影片主人公”的聯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顯然是單薄的。 這是一個生死攸關都停留在口頭上的世界。
當椿化作海棠花撐起世界的時候,我們正在為她的獻身而感動,誰知下一秒她就在另一個地方復活了。當靈婆自言自語地說著“你的復活,要感謝就感謝那個用壽命相換的人”的時候,我們剛要為湫的消失而感懷,誰知下一秒他就在大海中間出現了。誰都可以死,死了也可以復生,代價也不刻骨銘心。 這是一個沒有回憶的世界。雖然影片一直在用旁白表現出一種回憶的氣氛,但100多歲的椿並沒有出現,她和鯤過得好嗎,她作為新的靈婆生活得幸福嗎,既然這些現實都沒有,這種回憶就是毫無意義的。相反,對於一些應當回憶的往事,影片卻沒有講述。比如椿的爺爺與奶奶之間的美麗愛情,比如靈婆和鼠婆的來歷,哪怕是椿和湫小時候的往事,任何能增加我們對這個世界認同、期冀,任何能增加我們對主人公同朋友、家庭關係瞭解、認知的回憶都是缺失的。在一個沒有回憶的世界裡,任何看似奇妙的設定都只有符號意義,而無法真正動人。因為人的一切情感都是在回憶中積累起來的。 這是一個缺少真正成人儀式的世界。影片中不乏儀式的莊嚴,也不乏儀式的神奇,比如片首椿的成人儀式就是重點被塑造的重場戲,還有椿到靈婆那裡去的過程、交換生命的過程,也都是神秘的儀式。
但是椿真的透過儀式成人了嗎?如果神仙世界把到人類世界七日,看一看神仙影響下的世界是怎樣運作的,就當作成人儀式的話,這種成人充其量就是仙術的畢業典禮。真正的成人應該是心智的成熟,懂得愛其他人,懂得擔當。影片缺少一個有關真正成人的重量級發言。 這是一個想象力溢位、但人性蒼白的世界。影片每個畫面都很美,或者更準確地說,每個畫面的場景都很美,有些畫面甚至都讓你產生鏡頭不夠大、不夠盡覽、想要看到更多的錯覺。但是畫面深處對人性的挖掘就顯得有些蒼白了。有些停留在神秘情趣上,比如靈婆,把神神秘秘當做性格;有些停留在小清新的膚淺上,比如主人公三人組,如果湫能因愛生仇,會產生更多對立矛盾,最後矛盾的解決也會更加動人;還有些停留在簡單教條上,比如椿的媽媽,族群中的神仙等等,千人一面。 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可惜,這隻名為鯤的魚,最後也只不過長成為小號鯨魚的大小,並沒有成為幾千裡的一條大魚,錯過了與主人公的渺小身材形成更大、更震撼反差的絕佳機會。最主要的,是沒有真正成為“大魚”的鯤,是不會經歷更多人世滄桑的,不會積累足夠情感的,從而也就無法實現從魚向人的質變。我從一開始就反對椿對鯤的飼養,把愛人當成寵物一樣從小養大,這個設定怎麼可能增加椿與鯤的愛情聯絡呢,只能增加一種錯亂的情緒罷了。 如果我在那個世界,我會期待第一次到人世間進行成人儀式的椿,除了對漁船上的那個男孩一見鍾情以外,更是在一次風暴中對搖曳的小船完成一次救護,這樣後來男孩對被困的椿進行解救就是更加順理成章的了。
我甚至期待椿錯過了七日之限而被迫留到人間,與男孩展開一場真正的被禁忌的戀愛。 如果我在那個世界,我會期待椿與湫的對立,因為春秋本就是相對的兩個季節,是不能融合的,但是他們又是相統一的。這種對立與統一,絕不是“我把你當成大哥哥”那麼簡單。 如果我在那個世界,我會期待神仙世界的崩塌最終解決的動力來自於神仙們突破所謂的與人世間的各種禁忌,突破對人類的隔膜,包括偏見、愛的桎梏等等。是鯤的到來使神仙世界崩壞,但同時也是鯤和椿共同的努力,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大家畢竟都是“大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