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與藥的相輔相成關係
應該說,針灸在治療中能起的作用,大部分中藥也具備,而中藥在治療中所起的作用,針灸大部分也具備。因此,兩者的作用相加,在治療中療效就更明顯。它們的不同之處主要是針灸對內臟和經絡所起的作用比較直接,而中藥要透過胃腸吸收、血液運輸等過程再發揮作用。因此,如果一個患者的胃腸吸收和血液迴圈系統等有病的話,中藥治療時先要治療胃腸病,然後才能治療主病。元代名醫李東垣的《脾胃論》在中藥治療中佔很重要的地位,他的理論就是治療開始要治療脾胃,治好脾胃,再治其他病就有了基礎。筆者在臨床上以針灸為主治療癌症,同時配用中草藥,起到增加針灸療效的作用。
▌ 整體調整的處方
針灸治癌著重於整體治療,患者一開始治療,首先要調整整體。有很多疾病透過整體調整就能治癒了。有些癌症患者整體調整後,身體一般情況改善但腫塊沒有縮小,或者雖然縮小了還沒有消失,這時治療要著重於區域性。各種疾病和癌症的整體調整不外乎針對氣、血、痰、食、熱、鬱等的調整。現將臨床常用處方介紹如下:
1.脈虛、弱、細、軟、緩,特別是氣虛時,重點考慮四君子湯。
組成:人(黨)參、甘草、茯苓、白朮
功用:甘溫益氣,健脾養胃。主治脾胃氣虛,運化力弱,食少便溏,面色萎白,語言輕微,四肢乏力。
2.脈細、芤、濡,血虛時,重點考慮四物湯。
組成:當歸、白芍、川芎、熟地。
功用:補血調血。
主治:一切營血虛滯,婦人經水不調,臍腹作痛。很多婦女的慢性疾病或癌症,往往同時伴有月經不調或者月經期病情加重,說明她的病與內分泌有關。因此,整體治療時先調整內分泌,使之正常後,往往輕的疾病就治癒了,重的疾病症狀也能緩解;男性的血虛疾病也常用此方治療。
3.脈滑、滑數,以痰證為主時,重點考慮二陳湯
組成: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夏陳冬草
功用:燥溼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痰多咳嗽,嘔吐噁心,頭眩心悸。
4.脈緩、遲、苔膩,有胃溼時,重點考慮平胃散
組成陳皮、姜制厚朴、蒼朮、甘草。
功用:燥溼健脾。
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滿,噫氣吞酸,體重節痛。
5.脈弦數、弦滑,有發熱時,重點考慮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炙甘草、生薑、大棗。
功用:退熱,祛風溼。
主治:寒熱往來,脅肋滿,婦人傷寒,熱入血室。慢性疾病及癌症發熱常用。
6.脈澀、細,癌症和情緒變化關係密切的疾病,重點考慮六鬱湯
組成:香附、蒼朮、神曲、山梔、枳殼、陳皮、川芎、黃芩、甘草、蘇梗。
功用:行氣解鬱。
主治:氣、血、火、溼、食諸鬱證。
7.脈緩、遲,特別是關脈緩遲、胃氣不足時,重點考慮小建中湯
組成:芍藥、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飴糖。
功用:溫中補虛,和裡緩急。
主治:①虛勞裡急,腹痛喜按;②虛勞發熱,腹痛食減;③心中悸動,虛煩不寧。
8.脈虛數或濡數,中氣不足時,重點考慮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炙甘草、人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朮。
功用:調補脾胃,昇陽益氣。
主治:①氣虛發熱,渴喜熱飲,脈雖洪按之虛數軟;②氣虛下陷、脫肛、子宮下垂等一切清陽下陷諸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