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新手來說,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機車是一件非常炫酷的事情。但是到了實際考慮的時候,如何選擇一臺真正適合自己的摩托,讓不少小白們絞盡腦汁。
而且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們往往也會碰到許多“陷阱”,讓入門之路走得異常曲折。要知道我們所瞭解到的資訊,不一定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釋出的,真正有益又正確的指引少之又少!
這篇文章,筆者就教教新手們,怎麼樣儘可能地避“坑”,少走彎路,準確無誤地相中真正適合自己的那一款“愛車”!
一、望
挑選“愛車”的第一步,就是先觀望!
“機車”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細分開來,其下還有很多種車型,例如仿賽、街車、拉力、休旅、巡航、復古、踏板等等。它們之間的屬性各不相同,偏向也有很大差異,適合不同的人群。
只有做好觀望這一步,我們才能在喜歡的車型中,挑選出自己中意的那一臺。而且在入手之後的日常騎行中,“愛車”也能更好地滿足我們的需求。
作者在這裡也總結了幾款國內在售的主流車型,讀者們可以簡單瞭解一下它們的各自屬性,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仿賽:專為公路行駛而加入賽車概念的民用跑車。它適合追求操控,喜歡賽道或者跑山壓彎的競技者。
街車:跨騎摩托車的一種,簡單實用,發動機和車架通常裸露在外,沒有大包圍。它適合騎手用於城市中代步,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勝任一些仿賽的用途。
街跑:顧名思義它是街車和跑車的混血兒,既有舒適的騎姿,又具備跑車的效能。它適合喜歡仿賽,又兼顧日常騎行的玩家。
踏板:這是一款大眾所熟知的車型,但目前又它衍生出運動系踏板,也有不錯的玩樂效能。它適合大部分的摩友,又不錯的通勤能力,是不少騎士的歸宿。
拉力:Adv車型,定位類似於汽車中的Suv,有一定的越野和巡航的能力。它適合喜歡摩旅探險的朋友們,也有不錯的載人帶物能力。
旅行:騎姿舒適、帶有部分導流罩、用在鋪裝長途巡航的車型。它適合經常跑長途,但又不追求拔山涉水的摩友們。
太子:美式巡航車的縮小版,騎姿和造型基本和美巡一致。它適合沉穩莊重的摩友,比較受中年騎士的歡迎!
復古:街車的分支,部分也有豬頭罩和外包圍,造型外觀注重復古風格。它適合講究情調的騎士,多方面和街車相似。
瞭解了這些之後,相信大家也可以有針對性的挑選了。選中自己喜歡的那一臺摩托車後,我們就可以進行到下一步驟。當然我們初選的時候可以是範圍性的,下面還有三步要一層層篩選,擇優而購。
二、聞
鎖定具體型號之後,我們就要開始瞭解這臺車子的資訊!除了外觀和款式適合之外,我們還要留意到細節方面,比如價格、價效比、保值率、配置、車重、座高、油耗、品控、動力水平、操控等等。
有的新手可能覺得這個過程太繁瑣,不喜歡話費時間去了解具體的資訊,這往往會導致摩托買回來之後,實際騎行時各種膈應,甚至出現預期目標過高的情況。這會十分影響玩轉“機車”的體驗,讓車主後悔入圈,新車剛騎幾千公里就低價虧損轉讓。
大多數沒騎多少里程就賣車換車的騎士,都是買車前對摩托瞭解不充分的人。衝動消費要不得!
當然,有不少新手摩友也會喜歡在網路上看一些測評了解自己心儀的車型。出發點雖然是好點,不過網上的測評有時候也未必就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解說。
比如有些Up就會吹捧一些大家都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誤導觀眾。要記得一臺車子的指標是一個綜合數值,無論單方面如何出眾,都不應該作為考慮的重點。
像某些小排量入門車型,披著賽道的外衣,無數博主無腦吹捧,但是品質一塌糊塗,不少新人入手之後經常要跑售後維修站點。又有的車型雖然品質不錯,但是整車的配置、技術老舊,動力輸出太弱,操控也很普通。新手聽多了過分的吹捧,期望值過高,購入實車之後大失所望。
最合理的方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認真分析一臺車子的綜合屬性,而不是過分聽信一些網路上的過度宣傳。
喜歡穩重的摩友,可以多考慮摩托的品控,但是也要關注整車的綜合表現,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標準。追求馬力操控的騎士,也別聽信什麼賽道基因的馬屁,綜合表現同樣重要。
我們不僅要了解車子的優點,也要詳知它的缺點。一個木桶能裝多少升水,取決於它的短板!同樣,一臺摩托車值不值的我們選擇,不足之處的影響萬萬不可輕視。
三、問
透過我們的瞭解,我們已經可以確認自己想要的型號了,這個時候準車主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我們透過各種渠道瞭解到的資訊,還僅僅只是基礎,真正想熟悉認知它,還得多“問”!
這個“問”也是很有講究的!準車主們應該問誰?經銷商還是網紅大咖?其實他們都不靠譜!並非這些人不懂,而是因為其中牽扯到利益關係,他們未必就一定會說真話。
最靠譜的方式還是詢問老車主,或者是以準車主的身份加入該車的摩友群。相信許多熱情的騎士們,都會為小白解答疑問,提出自己的建議。藉此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自己未來的“愛車”。
當然需要注意的還是,新手們一定要先自己多瞭解一下“目標”的資訊,有存在疑惑的地方,或是想更多瞭解的細節部分,再去詢問前輩們。
如果事無鉅細地盤問,相信沒有任何人有耐心向你講解。類如該車的排量多大,配置如何,這種網上隨便一搜就可以找到答案的沒營養問題,就不要提出來煩人了。
一些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的問題最好也要少問。比如具體油耗、極速、提速等等,這些東西只有一個大致的數值,在不同騎士手裡,車子的表現也不盡相同。
經過這一輪下來,相信即便是新手們,對自己心儀的“愛車”也有了詳盡的瞭解。不過作者還是建議這時候先不要盲目訂車,因為紙面上所瞭解到的資訊,與自己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存在不小差距的。
所以我們在入手一臺車之前,如果有條件,一定一定一定要進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一步!
四、切
訂車前的最後一步,就是實車試駕了!有條件的摩友們,可以參加品牌開展的試駕宣傳活動。當然這種活動也不是說每天都有,想要爽快地試騎,機會還是非常有限的。
不過我們大可以直接到經銷商處去實地看車。網路圖片有些時候與實車差距還是蠻大的,而且親眼所見才能看得出一款產品做工與漆水的優劣。而且現場看車,我們也更能體會座高、車重、坐姿是否與我們的預期相符。
有些時候作為新手,我們自己還是不好判斷出一臺車是否真的適合自己。能與老車主打好關係,讓他們陪同一起看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到了實地,我們也儘量少聽銷售的吹捧,他們很少能站在我們的角度去考慮。多聽朋友的意見,以及自己認清現實,做出明智的判斷,還是相當重要的。
為了減少頻繁換車的機率,切記不能衝動消費,特別是在實地看車的情況之下。盲目入手,錢包會很受傷。
各位讀者們如果有其他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告訴作者,也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