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667個境外電力專案,同比增長24.4%;約502.8億美元的合同總額,同比增長14.1%……”這是2021年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成績單。新的一年,在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大趨勢下,中國電力企業將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綠色能源業務,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技術,“走出去”之路更加綠色低碳。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21年,中國企業簽約境外電力專案667個,比2020年增長24.4%;專案合同總額約502.8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14.1%,簽約發電裝機容量約6673.1萬千瓦。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簽約電力專案355個,佔全部簽約專案數的53.2%;專案金額309.2億美元,比2020年同期回落3.0%,佔全部簽約專案總金額的61.5%。中國企業在RCEP區域國家簽約專案229個,專案金額112.7億美元,佔全部簽約專案總金額的22.4%。
完善統籌機制和頂層設計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普遍共識和眾多國家的實際行動,光伏、風電、氫能、儲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全球電力行業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中國高度重視“雙碳”工作,“30·60”目標展現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裝置製造國,中國已成為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主力軍。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表示,2022年在促進電力企業“走出去”方面,應不斷完善國家深度統籌機制和頂層設計,構建綠色能源夥伴關係網路。圍繞能源投資與貿易規則、能源轉型與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料統計、能源新技術推廣及能源應急協調與保障等功能加強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引,引導企業開展電力、熱力、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儲電、蓄熱、蓄冷、儲氫相結合的多能互補專案示範,大限度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同時,加快構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能源專案合作示範區和區域對話機制,推動綠色能源合作成為協調利益衝突、開拓經濟增長點的新引擎,以更加開放合作和攜手發展的姿態積極應對新挑戰。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將有助於企業實現節能環保和轉型升級。石永紅表示:“要大力開發適應新能源特點和企業轉型需要的金融產品,以市場化手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出口保險對綠色低碳專案的支援力度。加大碳金融市場研究力度,引導碳金融和碳交易制度創新,完善碳交易、碳排放規則和金融平臺建設,制定‘一帶一路’新能源專案納入碳交易市場的政策,引導市場資金流入節能環保和轉型升級的行業企業。”
加快發展綠色能源業務
不斷提高投資運營和國際化經營能力,持續開發新興中高階市場成為今年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重要舉措。
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甦緩慢,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面臨著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中國企業應積極適應境外電力專案從火電為主的化石能源向綠色能源轉向的大趨勢,加快發展綠色能源業務。充分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改造傳統業務,全面提升行業綠色安全發展水平。同時,加大歐美、中東等新興中高階市場開發力度,更多地透過與專案國政府、社會資本、企業等合作投資、建設和運營,有效防範和化解相關專案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實現從EPC(工程總承包)向投建營一體化的轉型。”石永紅表示。
此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還將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自律與合規建設。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境外電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大部分企業的區域選擇高度趨同、專案渠道類似,在部分大型專案競標中,出現了十餘家中資企業競標的情況。在投資領域和中高階市場,除國內企業間競爭外,中國企業還面臨來自傳統國際電力能源企業和獨立發電商的競爭。石永紅表示,機電商會將更好地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加強競爭秩序規範和以行業為主的行業自律建設,有效避免惡性競爭,形成對外競爭合力,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國際商報記者劉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