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冷的冬天,李先念和鄭位三為了解決中原部隊的生存問題開始忙碌起來,國民黨大軍壓境,將宣化店圍得水洩不通,所有的交通線全在敵人的手中,中原部隊此時連運輸糧食都難於登天,如此生死存亡的時刻,李先念、鄭位三、王樹聲、周志堅等人四處奔走檢視敵情,時刻準備著破局之戰。
到了1946年的1月,宣化店的情況進一步惡化,敵人在四周集結的部隊已經多達30萬,我軍中原部隊的所有人馬被圍困在方圓僅僅一百多公里的狹小區域,如果讓國民黨的部隊進一步蠶食我們的解放區,恐怕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這個時間節點,解放戰爭尚未全面爆發,國共雙方剛剛簽訂了停戰協議,但是蔣介石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李先念、王樹聲等人自然也明白這樣的和平只是假象,大戰一觸即發。
早在1945年的年底,國民黨方面就開始部署中原戰局,國民黨高階將領劉峙秘密抵達中原地區,他連續下達了12道軍令,國民黨30萬人馬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進行兵力部署,劉峙認為只要全面封鎖各個方向,步步緊縮就能尋找和中原部隊決戰的機會。
劉峙的部署沒有什麼問題,他的構思是建立在自己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基礎之上。從一月到四月,在敵人長達三個月的封鎖下,中原部隊的糧食也開始緊張起來,我軍總人數在6萬多人,一個月就要消耗40萬斤糧食,如今部隊所有的糧食加在一起也只能維持半個月,李先念和鄭位三找來了王樹聲、周志堅商量這件事情。
如今向老百姓借糧已經不可能了,早在半個月之前全軍已經向群眾借過一次糧食,剛過年關,百姓家中的糧食也不多。王樹聲建議:“如今困難重重,糧食是部隊生存的基礎,我們現在無法籌措糧食,只能向中央求救!”
當天下午,鄭位三和李先念聯名向黨中央發了電報,將中原部隊面臨的困局向黨中央作了解釋。其實毛主席對中原解放區的情況早有了解,他知道鄭位三、李先念等人的難處,在他們提出困難之前,毛主席就已經下達命令準備救助中原部隊,長達一個多月的準備,此時13億法幣的救助款已經到位,這筆錢可以幫助中原部隊解決三個月的生計問題。
毛主席看待問題的眼光很精準,一切事宜都裝在他的心裡,此時將這筆錢送往中原解放區正是最合適的時候。為了鼓舞全軍戰勝敵人計程車氣,周恩來決定親自去送這筆錢,當時周恩來擔任著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職務,他的到來讓李先念和鄭位三等人激動不已,李先念哽咽著和全軍說道:“周副主席是帶著毛主席的命令來救大家的!這說明黨中央毛主席時刻和我們站在一起!”
時任一縱第一旅旅長的皮定均將軍在自己的日記中詳細記錄了周恩來到來的過程,皮定均很興奮地寫下了這麼一句話:“今天我是激動的!我看見周恩來副主席來了!這是團結的訊號,也是我們即將戰勝敵人的訊號!”
此時的皮定均還不知道的是,在即將打響的中原突圍戰役中,他將扮演天神下凡的角色,成就萬世不朽的功勳。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便到了6月中下旬,中原解放區的局勢自然也變得越來越糟糕,這一天王樹聲拿著一份絕密的電報快速向中原軍區司令部趕來,周志堅副司令遠遠就瞧見了王樹聲司令風塵僕僕的樣子,他心裡預感到是有大事發生了。
正如周志堅所料,王樹聲一進門就將手裡的情報向在場的所有中原軍區的幹部做了通報,劉峙要行動了,30萬人馬將在近幾日對我軍各部隊發起總攻,真正的決戰來臨了!
這是決定生死的時刻,李先念一刻沒有猶豫,將這個緊急情況電告毛主席,僅僅兩個小時後,毛主席就有了回覆,原文如下:
國民黨亡我之心不死,期盼和平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我們要做好內戰全面爆發的準備。如今的形勢於我中原各部隊都不利,我們先要團結一致,抱有必勝的信心。現在突圍是當務之急,各部隊應該迅速集結,再迅速分散,堅持在江南和鄂豫川陝地區作戰,全軍立刻準備,刻不容緩,具體突圍方案應該以疑兵之計為主,儘量打亂敵人的部署,拉開包圍圈的間隙,創造突圍的良機。另外,在突圍途中,大小事宜不必等待中央指示,要爭取一切時間創造生機。
毛主席的電報中提到了疑兵之計,這個建議很關鍵,後來的事實證明毛主席的建議成為了拯救全軍的重要指示。
李先念等人看完電報立刻商量突圍的詳細計劃,根據情報顯示,劉峙的人馬分為四路向我軍進攻,每一路都有一支國民黨中戰鬥力強悍的王牌部隊,想要打破敵人的封鎖線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劉峙此次指揮30萬人馬向而來,他本人也是煞費苦心地制定了一份作戰計劃,根據劉峙的部署,這份作戰計劃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 出動鄂豫皖邊區的外圍部隊,兵分兩路,一路切斷宣化店至鄂豫皖之間的所有交通線路,另一部分輔助各路主力層層推進,紮緊包圍圈。
- 命令第五、第6戰區所有部隊向信陽,豫東方向挺進,分進合擊,務必在三日裡將包圍圈進一步縮小。
- 命令整編第41、47、48、66、77、75、15師分四個方向穿插至宣化店內線構建包圍圈,直接先對位於宣化店的中原部隊主力發起進攻,速度要快,火力要猛。
- 其餘的8個師守在宣化店外圍構建第二道包圍圈,一旦中原各部隊潰敗,立刻與前線部隊合兵一處窮追猛打,務必殲滅對方所有人馬。
從劉峙的作戰計劃中不難看出,此時的中原解放區已經被敵人圍成了鐵桶,劉峙裡裡外外設定了三道包圍圈,我軍想要一道道撕開敵人的包圍圈幾乎很難做到。
李先念、鄭位三、王樹聲、王震、周志堅等人連續討論了6個多小時,會上出現了兩個不一樣的意見,一部分人想要留在黃河以南的鄂川陝地區繼續作戰,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應該轉移到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的我軍形成相呼應的局面。
這兩種聲音爭論不休,最終李先念等人決定執行第一個方案,放棄向華北轉移的想法。這個時候時間比什麼都珍貴,根據毛主席的指示,我軍一定要在敵人總攻發起前開始突圍,這樣子才能保證突圍的成功率。
王樹聲將軍一生經歷過太多危險時刻,從井岡山時期開始,王樹聲就善於打惡仗,當年西路軍一戰,王樹聲曾獨自一人靠著乞討回到了延安,毛主席、朱德親自對流著淚的王樹聲說道:“回來就好!只要你活著就是勝利!”
這一次面臨的險境和當年又是如此地相似,李先念和鄭位三決定將指揮全軍突圍的重任交給王樹聲,李先念問王樹聲願不願意接下這個重任,王樹聲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我豁出這條命也要將全軍帶出去!”
緊接著王樹聲拿出一份自己醞釀已久的突圍計劃,在王樹聲的突圍計劃中,有一人成為全域性的關鍵,此人便是皮定均將軍,王樹聲的具體計劃如下:
- 由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率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和二縱第13、15旅及359旅為北路軍(右翼),從宣化店向西突圍。
- 以王樹聲率一縱第2、3旅為南路軍(左翼),從潑陂河向宣化店靠攏,然後向西南突圍。
- 由羅厚福、文敏生率江漢軍區部隊由安陸桑樹店向西突圍,相機進入四川。
- 留下一縱1旅,由旅長皮定均、政委徐子榮指揮在北面白雀園防禦;鄂東獨立2旅由旅長吳誠忠、政委張體學指揮,在南面呂王城防禦,併到宣化店接防,掩護主力突圍。
- 一縱一旅完成防禦任務後立刻向東行進,巧布疑兵和敵人進行周旋,攪亂敵人的部署。
也就是說,根據王樹聲的部署,我軍主力部隊都是從幾個不同的地點向西突圍,只有皮定均的第一旅是向東突圍,而且皮定均要按照指示比主力部隊提前三天先行動身。皮定均一下子成為關係全域性的關鍵人物,他所率的人馬就是毛主席之前指示的疑兵。
當皮定均接到這個命令後,他的內心冒出很多的想法,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我將肩負掩護全軍突圍的重任,得知這個訊息我既激動又難受,激動的是組織上對我是無比信任的,難受的是我暫時要和大家分別,不知道何時能再和這些可愛的戰友見面!而此次前去我要與敵人東線的20萬人馬周旋,我是帶著赴死之心前去的!”
皮定均將軍一向意志堅韌,每次作戰必定會身先士卒,不計較個人生死。也許王樹聲正是看到了自己這位老部下的優秀特點,才敢將這個重任交給他。
皮定均率領的一縱第一旅有7000人,這支部隊是王樹聲司令手下的王牌,1946年6月24日,皮定均率領著7000人趁著夜色的掩護,悄悄向宣化店東邊挺進,誰也無法預料這支部隊的最終命運將會如何,畢竟東線上集結了劉峙的20萬人馬。
皮定均的一旅先是來到了白雀園,在此地皮定均率領全旅頂住了敵人長達三天的猛攻,這三天裡,1旅連續打退了敵人幾十次的進攻,敵人敗退後,白雀園得以掌握在我軍手中,此時有人建議放棄向東突圍,應該向西追趕大部隊,持有這個想法的幾個指揮員被皮定均狠狠批評了一頓。
皮定均決定全旅分兩路向東線挺進,所有人都明白,接下來的大戰不會有人幫助他們,也不會有任何援軍前來支援,也就是說他們既要贏得每一次戰鬥的勝利,又要儲存自己的實力,這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皮定均苦思冥想,最後他建議說:“我們可以派出一隊人馬先向西跟隨大部隊走上半天,摸清西線的情況,同時迷惑敵人我們要向西走,半天后全員隱蔽起來,再轉向東線行進!”
這條聲東擊西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支援,這一招確實起到了大作用,一旅的一支小分隊從劉家衝向西行進,半天后隱蔽下來,這半天裡,國民黨有三個團的兵力時刻緊盯著這支小分隊的動向,敵人的指揮員認為一旅會向西突圍,便下令讓三個團放棄了小界嶺的防禦陣地,全軍向西追擊。
也就是說皮定均成功迷惑了敵人,等到部隊轉而向東突圍來到小界嶺的時候,皮定均發現原先駐守在這裡的敵人的三個團沒有了蹤影,他立即下令全軍快速透過小界嶺繼續向東挺進。
皮定均的建議使得一旅跳出了敵人的第一道包圍圈,要知道小界嶺是一處制高點,下面就是麻城公路,如果敵人沒有撤離,等著一旅的一定會是一場惡戰。一旅跳出第一道包圍圈,意味著接下來的路會有幾百公里的空間供他們閃轉騰挪。
西線上,我軍中原軍區率領的2縱一路上十分順利,因為王震選擇的路線正確,一路上遇到的都是小股敵人,中原軍區的部隊及2縱很快就跳出了敵人的第一道包圍圈。但是王樹聲率領的一縱遭遇了不小的困難,由於敵人的三個旅提前在平漢線附近完成了部署,王樹聲只好率部兩次改變行進路線,在大悟山地區和敵人的一個旅打了一場惡戰,所幸的是我軍在此戰中獲勝,隨後也成功越過了平漢線。
皮定均越過小界嶺後繼續向東行進,皮定均認為,敵人一定會利用手中掌握的交通線在大路上進行攔截,於是他下令全軍避開大路,轉走山間的小路,這個決定是正確的,1旅全軍很快通過了麻城一帶,一路上平安無事。
麻城東邊就是大別山地區,皮定均很清楚自己只要能率部越過大別山就會有活著的希望,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們即將向大別山行進,這裡人煙稀少,也許會是最好的出路!但是敵人仍舊佔據了大別山的各個出口,等著我們的一定會是沒完沒了的血戰!我們已經準備好和敵人戰鬥!”
皮定均身邊沒有專用的軍事地圖,只有一份年代久遠的學校刊物上的修正地圖,他仔細研究後決定先向大別山邊上的大牛山進軍,想要進入大別山,必須越過眼前的大牛山,皮定均根據當地老鄉提供的資訊得知駐守大牛山的是當地的保安團,皮定均當即放下心來,國民黨保安團都是以前的偽軍改編而來,戰鬥力很弱,和正規軍沒法比。
6月29日,皮定均下令1旅的1團和2團在夜裡向大牛山的敵人制高點發起進攻,僅僅幾十分鐘後敵人的保安團便四處潰散,我軍順利通過了大牛山。
但是如此一來,1旅的蹤跡便徹底暴露,很快便有人將這個情報送到了劉峙的桌上,此時劉峙也開始摸不準我軍的突圍方向,根據之前的情報,劉峙斷定中原軍區是向西突圍了,但是現在在大別山發現了一個旅的兵力,劉峙想了半天覺得我軍向西突圍可能是迷魂陣,便急令西線的部分部隊向東追擊皮定均的1旅,這樣一來我軍在西線的主力部隊的壓力大大減輕,但皮定均面臨的情況卻變得更加糟糕。
越過大牛山後,1旅抵達金寨,此地原來是鄂豫皖紅軍的根據地,皮定均看著當年牆上留下的革命標語,他瞬間淚流滿面,他咬著牙說道:“我一定還會回來!”在金寨皮定均等人得到了休整,而且還打下了一處國民黨軍的糧庫,一下子解決了糧食緊缺的難題。
離開金寨後,皮定均嘗試著和中原軍區聯絡,但是電臺出現故障,始終沒能修好,這樣一來皮定均決定向津浦路以東的華中解放區行進,與華中軍區的各部隊匯合。
皮定均為了避開敵人的主力部隊,一路上都是選擇省與省的交界處,縣與縣的交界處走,這個辦法果然有用。劉峙這邊急令東線部隊尋找皮定均的蹤跡,但是無論他們如何尋找,就是無法得手。
此時敵人在東線的部署已經被皮定均的一個旅攪得天翻地覆,為了徹底迷惑敵人的眼睛,皮定均下令全旅拆分成十幾個突擊隊,四處出擊敵人的小部隊,短暫接觸戰後立刻撤退再重新集合。
這一招讓敵人徹底崩潰了,敵人發現處處都有我軍的主力,他們摸不清我軍究竟有多少人馬在東線突圍,劉峙更是頭昏腦漲,各種情報堆在他的桌上,他大怒:“我們東線的20萬人馬就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轉,活人竟然還能讓尿憋死嗎?20萬人每天都有死傷,卻連對方蹤跡都找不到,真是見鬼了!”
20萬人馬被皮定均的一個旅耍得團團轉,不得不說這是屬於皮定均個人創造的神話,是一次戰爭史上的奇蹟,更重要的是皮定均的部隊傷亡很小,半個多月下來依舊還有6000多的人馬。
經過千里的大迂迴,皮定均部終於抵達了華中軍區,前來接應他們的是淮南地方部隊,皮定均見到淮南遊擊隊的戰友師,第一句就是:“同志!你們這裡有吃的嗎?一人一個饅頭就行!”
淮南遊擊隊的指導員聽到這句話後失聲痛哭,他抱著皮定均說道:“饅頭管夠!饅頭管夠!”
因為皮定均的牽制,我軍在西線的突圍變得順利了很多,一個月後西線的我軍主力都徹底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好訊息一個接一個地傳到了黨中央,毛主席欣喜若狂,他看完皮定均的戰鬥過程後拍手叫絕,毛主席對身邊的周恩來等人說道:“這個皮定均真是虎將,有勇有謀,他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建國後,1955年全軍舉行授銜大會,一開始給皮定均授予的是少將軍銜,毛主席直接用筆將皮定均的名字圈了起來寫道:“皮有功!少晉中!”
1976年的7月7日,皮定均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當天天降大霧,皮定均乘坐的直升飛機撞上了山體墜毀,一代名將壯烈犧牲,這個訊息傳到北京後,很多軍委領導都失聲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