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醋,又名苦酒,米醋等,是用高粱、米、大麥、玉米等或低度白酒為原料釀製而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具有殺蟲、抗菌、抗病毒作用。食醋的使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用穀物釀醋最早的國家,也是應用食醋最早的國家。中醫看醋有哪些功效,有哪些使用禁忌與注意事項,關於醋的一些“妙用”都是真的嗎?小編在這裡向大家介紹。
中醫看醋有哪些功效
中醫認為醋味酸、甘,性溫,入肝、胃經,有散瘀、止血、解毒、殺蟲功效,治產後血暈、痃癖癥癖、黃疸、黃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陰部瘙癢、癰疽瘡腫、解魚肉菜毒。
醋在早期是作為藥物或煎藥溶劑、和藥外敷或作丸劑輔料藥用,以後主要作為輔料在中藥炮製中使用。
食醋保健自古以來就在民間應用,具有開胃消食、緩解疲勞、調節血糖、脂質代謝、抗氧化、促進食慾等保健作用。《本草綱目》提出“醋能消腫,散水氣,殺邪毒,理諸藥,善治腮腺炎,體癬,甲癬,膽道回蟲,毒蟲叮咬等”。現代認為醋能防治動脈硬化,殺蟲、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有哪些使用禁忌與注意事項
雖然醋的養生功效很多,但若單獨、大量食用醋,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會很大,因此,有燒心或其他消化系統不適症狀的人群就要慎用。另外脾胃溼重、痿痺、筋脈拘攣者也要慎用。
食醋泡姜、醋泡蒜或其他醋泡菜時,不建議空腹,要佐主食;泡過姜或其他菜的醋,不宜飲用。
“醋的妙用”都是真的嗎
關於“醋的妙用”,坊間有許多說法,究竟這些“妙用”是否確有其事?
1.坊間流行用醋泡萬物,如醋泡花生、醋泡花椒、醋泡山楂等,認為其有一定的保健養生的功效,這種說法是否有依據?
醋的化學成分主要是醋酸,還含有多種有機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多種發酵微生物和酯類、醛類、酮類等特徵香氣成分,以及銅、鋅、鈣、鐵、磷、鈉、鎂等多種微量元素。故適當食用醋是有開胃消食、緩解疲勞、調節血糖、脂質代謝、抗氧化、促進食慾等保健作用。
由於醋有甜味,使其五味調和,有利於人體對食物提供的營養物質進行消化和吸收。醋食後可增加胃酸的濃度,生津開胃,增加食慾。老年人用醋泡雞蛋、黃豆、花生米可輔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2.在居室內燻醋能預防流感?
燻蒸法自古即有,早在唐代咎殷的《經效產寶》中有用燒紅的秤錘淬醋在產婦房中進行燻蒸,治療產後血暈,此法實為空氣消毒法。
乙酸對甲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等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醋中還含有其它酸類以及一些鹽類物質,這些成分對細菌和病毒的蛋白質及細胞膜具有破壞作用,也可起到消毒殺菌作用。利用醋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對空氣中細微顆粒的吸附作用,還可達到清新空氣的效果。
透過噴灑方式對微環境進行清新消毒,比傳統的煮醋燻蒸法更方便,可廣泛應用於室內、家庭以及公共場所和公共設施的空氣清新、消毒。
但使用時要注意,若燻醋劑量過大,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對於兒童、老年人以及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來說會造成不良影響。預防流感還是應該注意勤洗手、勤通風,增強體質鍛鍊,注意個人防護。
3.喝醋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還能調整體質,維持身體酸鹼平衡?
醋能降低血壓、血中膽固醇和餐後血糖,預防動脈硬化及某些癌症。醋透過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抑制某些與合成脂肪相關的酶的表達,如FAS(脂肪酸合成酶)、ACC(乙醯輔酶A羧化酶)以及蘋果酸酶等的表達來降低餐後血糖及血脂。食醋透過對人體脂代謝、激素水平的調節來促進疲勞的恢復。
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9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其中除平和質外,其餘8種體質均屬於偏頗體質,可以透過相應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藥物干預等調養方案進行調節。
醋雖保健功能多,但性味酸、甘、溫,對體質偏熱的人來說不宜多食。而且臨床上糾正酸鹼平衡主要透過呼吸道通氣和靜脈補液,食醋主要透過消化道吸收,透過消化道無法很好地糾正酸鹼平衡,因此,喝醋並不能起到維持身體酸鹼平衡的作用。
4.用醋洗臉可以美白肌膚,洗頭髮可以治脫髮並使頭髮黑亮?
食醋中的多種化合物,如川芎嗪、酚類、黃酮類、蛋白黑素等,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起到美白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醋對面板有柔和的刺激作用,可擴張毛細血管,改善血液迴圈。醋還能抑制過氧化脂物質的產生,消除過氧化自由基和面板潤潔、美容保健和防止色素沉澱。
醋還能中和肥皂和自來水中的鹼性物質,有利於清除頭髮上的沉積物。但大量的醋對面板黏膜有刺激作用,破壞面板角質層,使用時應注意比例。
5.用醋泡腳,能治療腳臭腳氣嗎?
腳氣是由於腳部感染致病性真菌而引起的,尤其是在溼熱的環境中,真菌的感染速度會更加迅猛。白醋具有消腫痛、殺菌消毒、止癢收斂的作用,用白醋泡腳對治療腳氣具有一定的效果。這是因為真菌需要中性偏鹼性的生長環境。對於真菌來說,如果處於酸性的環境下,它的繁殖力會相對減弱。白醋屬於酸性物質,用白醋泡腳的時候會改變腳部的環境,真菌的繁殖會受到一定的抑制。
好書推薦
內容介紹
本書是作者自2015年元旦開始在微信中發表的一箇中醫的大眾讀物。寫作近3年來,微信讀者已數萬,建有讀者交流群,經常有讀者詢問何時出版。身邊生活看中醫以常見病為主、第二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主、第三輯以四季養生為主。作者用盡可能通俗的語言,和各位朋友們討論、學習中醫。
版權宣告
本文選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