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道德經~全文+白話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以被言說,但這不是常道;名可以被定名,但這不是常名。無,用來表徵天地的初始,有,用來表徵生成萬物的本體。所以對於常無,要觀察它變化的妙要;對於常有,要觀察他的結構。這兩個東西是源於同一事物而名稱不同罷了,把它們都叫做玄幻,玄幻相交迭,就是大千世界產生的原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都以為美就是美,這就不好了;都以為善就是善,這就不善了。有無僅僅是表徵生的,難易僅僅是表徵成的,長短僅僅是表徵形的,高下僅僅是表徵傾的,音聲僅僅是表徵和的,前後僅僅是表徵隨的。一切都是恆常的阿,所以聖人無為,不言,萬物都是作而沒有初始,生髮而不佔有,為而不仰仗,成功了而不自居,也是因為不自居所以不會有失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崇尚所謂賢能,讓人民無可爭;不以難得的物品為貴,讓人民不為偷盜之事;不突現可以挑動欲求的東西,讓民心不混亂。所以聖人的治理,使人民心中空虛無所想,得到保暖,削弱它的志欲,強健他的筋骨。是他們恆常保有無知無慾的狀態。讓那些智者不敢動作。這樣行無為就沒有什么不可以得到治理的。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虛不可見卻不可竭盡,深遠阿好似萬物的宗祖。消挫萬物的鋒芒,消解萬物的紛擾,和萬物的光芒相追隨,和萬物的塵埃相融合,就那么恍惚而明顯的存在著,我無法知道他是如何生成的,應該是在帝之前。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是沒有仁義的,只是把萬物當作芻狗;聖人也是沒有仁義的,只是把百姓當作芻狗。天地之間就好象一個大的風箱,空虛它氣也不會窮盡,拉動它就有更多的氣產生出來。多說天數總會窮盡,不如守中。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谷中之神是不會死的,叫做玄牝,玄牝的開合之處就是天地的根源。它綿延存在,其用永不止息。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恆長久遠,天地之所以能恆長久遠,憑藉它不自我生髮,所以能長久存在。所以聖人慾其身先就要置身於人後,要儲存其身就要置身事外。不是因為它沒有私心,只是這樣能成就它的私心。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和水有很多相近之處。水善於馭使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總是處在大家不喜歡居處的地方,這和道很相似。善於選擇居處的地方,善於保有深遠沉靜的心態,善於用仁義的方式給予,善於使言辭有信用,善於選擇治理之法,善於選用能人行事,善於選擇時機行動,只有這樣不與萬物相爭,才能沒有憂患。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保持而窮盡不如讓它消亡,時時打磨也不能長久保有銳利。資財豐厚難以守護,富貴而驕逸就會給自己造成禍患。成就而退身事外,這就是天道。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能魂魄與形體合一永遠不分離么?能收斂氣息趨近柔和和嬰兒一樣么?能除去蕪雜深察幽晦沒有遺漏么?能愛惜百姓治理國家行無為之道么?能象天門一樣開合像母親一樣么?能通徹明白萬物之理而不用思辨么?生它,養它,生髮但不擁有,行為但不倚仗,使之生長而不宰割,這就是深幽的德行啊。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六根幅條共同撐起一個架子,妥當處置空虛,就有了車子的用處;團和粘土做成器皿,妥當處置空虛,就有了器皿的用處;開鑿門窗形成居室,妥當處置空虛,有了居室的用處。所以說實物是被利用的,虛空才是被使用的。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讓人視覺被矇蔽,五音讓人聽覺被矇蔽,五味讓人味覺被矇蔽,馳騁田獵讓人心智迷亂,難得的財物讓人行為受到妨害。所以聖人求溫飽而不求賞心悅目,放棄那些得到這個。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什么是寵辱若驚呢?以為下為尊,得之失之達到驚懼的程度,這就叫做寵辱若驚。什么叫貴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的憂患,是因為我有身,如果我沒有這個身,我還有什么憂患?所以以合自我與天下者為貴,這樣的才可以將自己寄託於天下;把合自身於天下作為一生的追求的才可以託付天下給它。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看它卻看不見叫做夷,聽它卻聽不到叫做希,捉它卻捉不到叫做微。這三種都是無法窮究的,所以把它們混同在一起。它突現也不明亮,隱匿也不幽晦。綿綿不斷不可名狀,與無相勾連。這就叫做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事物的象。這就叫做恍惚。相向而行看不到它的前部,跟在它後面看不到它的後部。秉承遠古的道來統御現有,能知道的遠古的初始,這就是道的軌跡。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時候掌握天道的人,微妙玄邃無不通識,深晦而讓別人無以辨識。因為大家不可辨識所以勉強描述一下它們的樣子。人們以為它謹慎小心彷彿在冬天穿越冰河,以為它猶豫彷徨好像懼怕所有的鄰人,以為它莊重嚴肅好像在做客,以為它散漫無形好像融化的冰。以為它敦厚純樸的象石頭,以為它心胸豁達的象山谷,看來難以辨識彷彿一條混濁的河流,恬淡廣闊象大海,幻化流動好像永無止息。誰能使混濁在靜置下逐漸清靜?誰能使安穩在撥動下逐漸化生?秉承這天道者不會讓它滿溢,只有這樣才能隱秘的造就新的事物。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進入虛無達到極至,恪守純靜達到深層。?萬物都在運作,我觀察它們的本原。事物雖然眾多,都要歸附它們的本原。這種歸附就叫做靜,靜也叫做復歸它們的命。覆命是恆常不變的,知道這個才可以叫做明。不知道這個,肆意妄為就會兇。知道恆常就要包容萬物,有這樣的心才能更客觀的看待事物,也就成為事物的領首,這是順乎天命的,順乎大道的,這樣才能長久,身軀消亡了也不會死去。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最高明的方法讓人們不察覺,其次讓人們親近讚美,再次讓們畏懼,再次人們就會指責了,信任不足了也就有不信任了。看起來遙遠又少撥動,事業成就了,人們都以為自然如此。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道被廢棄才有仁義產生,有智慧的人出現了才有了大的欺詐,六親不和睦孝慈才被推崇,國家昏亂了才有所謂的忠臣產生。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

——放棄對聖人的推崇對智慧的宣揚,人民得利百倍;放棄對仁義的推崇和宣揚,人民也就重新達到孝慈了;放棄對巧妙利益的宣揚,也就沒有盜賊了。這三點用來形成文字還不夠,所以要給他們一個規範,這就是顯現素有抱持純樸,少去妄想剋制執著。

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兮其若海,飆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去掉象的學習也就沒有了憂慮。順從和背逆,美好和醜惡有什麼區別呢?別人畏懼你就要畏懼,這樣永遠也沒有盡頭啊。大家都愉悅的好像要分享祭品,得到什麼情景了一樣。只有我看到了那些大家察覺不到的東西,就好像嬰兒還沒有降生的景象。總是這樣啊無所歸附。眾人都覺得得到了什麼,只有我能感到在失去著,我是傻瓜麼?人們都明瞭只有我糊塗,人們都感知大道到了只有我不言不語。大道啊象大海一樣,無有止息,大家都所預謀,只有我頑固不化,和大家不同,而只是保養著那本原。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大德的內涵從於道而已。道這東西恍恍惚惚。恍惚啊卻總是有現象,恍惚啊,卻總是有事物,寂寥啊卻總是有精髓在其中,這精髓是很真實的。其中蘊含著資訊。從古到今從未銷隱而關照萬物。我怎麼知道萬物如何達到今天的樣子呢?就是憑藉這個。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希言自然故。

——彎曲才能成為圓,違背原有才能直順。有坑才能被充滿,舊的才能更新。少才能夠積累,多了也就會疑惑。所以聖人只抱持大道作為天下的楷模。不抱持個人見解所以能明,不自以為是所以得到人們尊重,不自我炫耀所以成就功績,不封閉自身所以能夠長進。正因為不與天下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它爭。古人說曲則全難道是空話麼?不是都被驗證了麼,這是自然的真理啊。

第二十三章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風雨都不會整天的肆虐。誰讓她這樣的?天地啊。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於人?所以修道之人有道的性質,修德之人有德的性質,貪戀得失變化的人也就有得失的性質。同於道者容易得道,同於德者容易從德,同於失者容易有失。對它的追求不足啊它就不給予你。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翹腳站不住,跨著的走不了路,只有個人見解的不能明察,自以為是的不能得到認同,自我誇耀的人不以為有功,自我封閉的不能長進。對於道來說這就是被多餘的東西所拖累啊。事物會傷害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種東西渾然一體而成,在天地之先就生成了。傲然獨立而不改變,?迴圈往復而不止息。是天地生息的本原。我不知道她叫什麼,勉強把它命名為道,說它很大。大就是一直消逝而去,這種消逝就會很遙遠,遙遠到在我們身邊卻觀察不到的地方。所以道大,天大,地大,社會亦大。世界上有四大而社會是其中之一。社會取法於地,大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道取法於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厚重是輕靈的根基,清靜是浮躁的統領。所以聖人終日出行不離輜重,雖然被人崇敬,卻能坦然對待,超然物外。何況萬乘之主,怎麼能因為自身而輕慢天下。輕慢就失去了基礎,浮躁就失去了統領。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善於運作不會留下軌跡,善於言辭不會留下把柄,善於謀劃不需要籌策,善於封閉沒有鎖閉卻打不開,善於捆縛不需要繩索卻無法解開。因此說聖人總是善於救助他人,所以沒有人被遺棄,總是善於救助外物,所以沒有物被遺棄。這就叫做恆常之明。所以說與人為善者是不與人為善者的老師,不與人為善者是與人為善者的資本。不尊重老師,不愛惜資本,這樣的人雖然有一定智慧卻有大的迷惑,這就是奧妙所在。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不忒,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明知自身雄強,卻甘守雌弱,作天下的溪海,作天下的溪海,恆常保有正德而不離棄,重新回覆到嬰兒的狀態。明知自身清白,甘受屈辱,作為天下的谷地,作為天下的谷地,恆常保有正德才充盈,重新迴歸到渾樸得狀態。渾樸分散就成為可以被馭使的器,聖人用它作為官長,所以說高明的治理者不去割捨。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要奪取天下而有所作為,我看他是不得已的。天下這樣大的器物是不可能佔有和用來作為的。作為就要使它衰敗,去佔有就會失去。所以聖人不作為,所以不會使它衰敗,不持有,所以不失去。萬物啊,有的動作有的跟隨,有的吸納有的噴吐,有的強盛有的衰弱,有的升騰有的降落。所以聖人摒棄過分,摒棄奢華,摒棄安適。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憑藉天道輔佐王者的人不會憑藉軍力稱雄於天下。他所作的都是具有長遠眼光的事情。軍隊所到的地方就會荊棘遍地,大的戰爭之後就會有大的災害。恰到好處是達到了目的就可以了,而不是逞強好勝。達到目的不要沾沾自喜,不要炫耀,不要驕傲,達到目的也是不得已這麼做。達到目的而不要再趨於強大。事物強大了就會衰敗,這叫做於天道相違背,這就會過早滅亡。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戰爭相關的東西都是不祥的事物,萬物都惡棄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君子安居以柔弱為貴,用兵則以堅強為貴。戰爭是不祥的,不是與君子所當持有的,不得已的時候才使用它,恬淡才是君子之行。勝利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於天下得志。吉祥的事情以左為尊,兇險的事情以右為尊。所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是說以喪禮的形式對待戰爭。殺害了別人要悲傷哀泣,所以戰爭了也要以喪禮的形式對待。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道恆常無名,渾樸微細,天下卻沒有什麼能夠征服它。王侯能夠秉承一切事物將自然跟從。天地順合而降甘露,人民不用疏導而自然協調。初始制定名稱,名稱也就因此獲得,但也應該知道它的指向,知道指向才能夠不錯亂。就好像在天下的道就好似川穀匯流於江海一樣。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能瞭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自知的人才能稱得上明達。能夠超過別人的可以說是有力的,能夠超越自己的才是強者,知道滿足的才是富有的。一往無前得去做的人是有志的,不離所處位置的才可以叫做久,死去而不消亡才叫做壽。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無所不在,它是可以發揮作用的。萬物憑藉它生長卻不以言辭標炳,成就功業而不持有。養育萬物而不自稱主宰,這可以稱作小了;萬物歸附而不自稱主宰,這可以說是大了。因為它從不自為大,所以成就大的功業。?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秉承大象,天下歸附。歸附卻不會相害,這就是安舒、平順、泰然。音樂和食物可以讓過可留連,而道從口而出卻淡漠無味,看也看不到,聽也聽不到,用卻用不盡。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要封閉它,就讓它擴張;要削弱它,就讓它逞強;要廢止它,就先讓它興盛;要奪取它,就先贈與它。這都叫做小的明達。柔弱是勝過剛強的。魚不能離開水,國家的最有效的工具是不能夠讓人察覺的。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大道從來不做什麼卻什麼都做了。王侯能夠秉承它萬物就會自然化育。化育而要有所作為,我就會用無名的渾樸控制它。無名的渾樸啊,那就會沒有欲求,沒有欲求就會天下沉靜,這樣天下自然安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統治者行德而不存在德的概念,所以能有德的實質;統治者行德總是不想脫離德的範疇,所以常常實質上沒有德行。統治者行德什麼也不做是沒什麼可做的;下面的人去做是因為認為有要做的;統治者行仁去做卻沒有什麼可做的,統治者行義去做是有要做的,統治者行禮去做為就沒有人響應,只好把禮也丟掉。所以說喪失了大道才講德行,喪失了德行才講仁,喪失了仁才講義,喪失了義才講禮。禮只是忠信的一個表皮,卻是混亂的開端。前識只不過是道的淺層卻是愚蠢的開端。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無譽。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以往能夠了解萬物恆一的,天瞭解它才澄清,地瞭解它才安寧,神瞭解它才靈驗,谷地瞭解它才充盈,萬物瞭解它才化生,王侯瞭解它才能使天下大治,這些都是因為他們達到了一的境界。天不清就可能裂開,地不寧就可能爆發,神不靈就會休止,谷不盈就會枯竭,萬物不化生就會滅亡,王侯沒有治理就可能混亂。所以尊貴要以低賤為根本,居高者要以低下者為基石。所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這不是以低賤為根本麼?不是麼?所以說最高的讚譽是沒有讚譽,不需要明潔如玉,但願樸實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歸復是道的運作形式,柔弱是道所運用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是生於無的。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資質高的人聽到傳道就會身體力行;資質中等的人聽到傳道,有的能明白有的不能明白;資質不好的人聽到傳道就會嘲笑它。它不嘲笑這也就算不上道了。因此設立言辭於此:道的明達好像昏暗,道的進取好像退卻,道的不同好像相似,大的德行好像深谷難測,大的清白好像被侮辱,德行的廣大好像有所不足,德行的剛直好像有所隱匿,品質純真好像被汙染了;大的方形沒有角落,大的器皿很難成就,大的聲音聽不到,大的形象看不見。道無名好像被隱藏起來,只有道,善於開始也善於成就。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大道生化太一,太一生陰陽,陰陽生和,和出萬物。萬物都是陰陽的結合,陰在其背,陽在其懷,虛空之氣相調和。人們所厭惡的不過就是孤寡和不足,而王公把這些用來自稱。所以說事物有的被損害而得益,有的被利益而損害。人們需要傳授,我也這樣傳授罷了。強橫的人不得好死,我把這作為教導的前提。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世界上最柔弱的可以出入於世界上最剛強的事物之中。虛空無有能夠深入緻密沒有間隙的事物,我因此知道無為的好處。不用言辭的教化,不用行為的好處,世界上很少有人觸及這些。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名和身哪個更重要?身和財貨哪個更重要?得與失哪個是不好的?貪戀太過就會有大的荒廢,過多積蓄就會有大的損失。所以說知足就不會有辱,知道節制就不會衰敗,這才可以長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噪,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大的成就好像有缺憾,但是它的效用沒有弊端;大的充盈看起來好像空虛,但是它的效用不會窮盡。大的順直好像彎曲,大的巧妙似乎笨拙,大的辯駁好像拙於言辭。安靜比浮躁好,寒冷比燥熱好,清靜是天下的正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太平,戰馬的糞便用來肥田。天下混亂,母馬產子於戰場。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過錯沒有比希望得到更大的了。所以說知足的滿足才是恆常的滿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不出屋子就可以瞭解天下;不用看過窗戶都可以瞭解天道。出去的越遠,智慧越少。所以聖人不用去做就可以瞭解,不用看見就能夠明瞭,不用作為就可以成就。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做學問是固化的東西越來越多,修道是固化的東西越來越少。一少再少,以達到清靜無為。無為從而無不為。治理天下以恆常無事,等到有事,便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聖人沒有固化的心,只是以百姓的心為心。好的,我善待它;不好的,我也善待它,我的德行就是這樣的善。有信用的我信任它;沒有信用的我也信任它,我的德行就是信的。聖人讓天下渾樸,為了天下渾樸自心。百姓都注視它的言行,聖人把他們都當作孩子。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出離生命步入死亡。生相關的只不過十中有三,與死相關的只不過十中有三;人們從生趨死的也是十中有三。為什麼呢?因為它養生太過了。曾經聽說善於養生的,在路上走不會遇到犀牛老虎,進入戰場不需要穿戴盔甲和兵器。犀牛沒有地方施展它的角,老虎沒有地方施加它的爪,兵器沒有地方施加它的刃。為什麼這樣?因為它沒有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化了它,德養育了它,外物使它有了形態,萬物的運作成就了它的全部。因此一切事物沒有不尊道貴德的。道德的尊貴不是誰讓他這樣的而僅僅是自然而已。所以“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這樣的過程就叫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世界是有初始的,以此為世界的起源。瞭解了這個母親就可以憑藉它瞭解它的兒子,復守這母親就算身體消滅也不會死亡。堵塞這通道永遠也不要出來,開啟這通道而行事就不可救藥了。能夠察覺細小叫做明,能夠恪守雌柔叫做強。藉助光亮,達到明,讓身不遭殃,這就是恆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這些使我堅定智慧,在大道中行走畏懼在小路上走。大道這麼平坦,可是人們卻喜歡小路。廟堂骯髒,田地荒蕪,倉庫空虛;穿著華美的服飾,帶著鋒利的寶劍,厭惡飲食,財貨用不完;這些是盜賊的行為,不是知道的人啊。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善於建立的不能被人拔取,善於抱持的不會脫落,子孫永不斷絕。身體力行德才純真;在家中實行德才有餘;在鄉里實行德才長久;在國內實行德才豐盈;在天下實行德才普及。所以從身上的德看身,從家中的德看家庭……。我怎麼知道天下的情況呢?就是憑藉這些。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蘊含德行之多就好像小孩子。毒蟲、猛獸都不戕害。骨弱筋柔卻能抱持得很牢固。不瞭解男女之事卻能勃起,這是精氣達到了及至。終日啼哭卻不累,這是和到了及至。瞭解和叫做常,瞭解常叫做明。能夠有益於生叫做祥。心能夠驅使氣了就叫做強。事物強壯就會衰老,這就是不瞭解道,不瞭解道就會過早的衰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知道的覺得沒什麼可說的,說個不停的都不是知道的。頓挫鋒利,排解紛擾,與其光影相隨,與其塵埃一體,這就是玄同。因此不能親近,不能疏遠,不能利益它,也不能戕害它,不能以之為貴,也不能以之為賤。所以為天下所寶貴。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憑藉正來治理國家,憑藉奇來用兵,憑藉無事來奪取天下。我怎麼知道是這樣呢?就憑藉這個。天下禁忌多人民就越窮;人民武器多國家就越混亂;人民越多技巧奇怪的事物就越多;法令越嚴格盜賊就越多。所以聖人說:我清靜無為,人民就會自我生化;我喜歡清靜人民的行為就自然端正;我不挑起事端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沒有欲求人民就自然樸素。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政令寬厚,人民就純樸;政令苛刻,人民就狡猾。福禍相伴隨。誰知道它的終點?沒有什麼是正,正也可以是奇,善也可以是妖。人民的迷惑啊由來已久。所以聖人方正卻不傷人,銳利而不刺人,直率卻不肆意,光潔而不炫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治理國家、敬事上蒼沒有比吝嗇更好的了。以吝嗇作為,這叫做盡早適應;儘早適應也就積累了厚重的德行,這樣就沒有什麼是不能處置的,沒有什麼不能處置就讓人無法瞭解它的極點,人不能知才可以治理國家,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法寶,國家才能長久。這就是根深蒂固的生生不息的眼光高遠的規律。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治理大國和烹小魚一樣。用道治理天下,它之中隱蔽的東西不會發揮不可思議的效力,並不是它不發揮這樣的效力,而是它的效力不會損傷人;也不是他的效力不傷人,是聖人都不傷人。這樣兩方面都不相互妨害,所以他們的德行相合歸同於天德。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的國家要處於江河的下游,那是受到天下河流的潤澤,是天下河流所彙集的地方。雌柔常常憑藉安靜勝過強壯,憑藉安靜處在下方。所以大國甘居於小國之下就能夠從小國有所取得,小國甘居大國之下就能夠從大國有所取得。或者是憑藉在其下而取得,或者是運用再其下以取得。大國不過是想兼併別人,小國不過是想歸附於人。使雙方的要求都得到滿足,大國最好甘於謙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大道是萬物的妙之所在。是善人的寶物,也是不善人所憑藉的。美好的言詞可以換來尊敬,美好的行為可以施加給別人。人的不善有什麼可捨棄的呢?所以設定天子,三公,雖然用駟馬承載巨大的玉璧以進貢還不如徜徉在大道之中。古時候為什麼以大道為貴呢?不是說有求可以得到,有罪可以免除麼?所以被天下人看重。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行為脫離於為,從事脫離於事,品味脫離於味。以小為大以少為多,以德報怨。作難的事情從簡單的開始,做大的事情從細小開始,天下艱難的事情都是從簡單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做起,因此聖人從來不做大,所以能夠成就大事。輕易許諾必然相信的人少,很多簡單的事情也必然有很多艱難。所以聖人總是以艱難對待事物,所以到最後沒什麼能難倒它了。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安靜容易持有,沒有發生容易謀劃。脆弱容易化解,微細容易消散。在沒有的時候做,在不亂的時候治理。需要合抱的樹木是從萌芽生髮的;九層高臺是從第一捧土累積的;千里的行程是從第一步開始的。大眾做事總是快要成功卻失敗了。自始至終都謹小慎微就沒有什麼事會失敗。所以聖人以人所不欲為欲求,不以難得為貴,以人之不學為學,審視眾人的過失。用這些來輔助萬物順應自然,而不去主觀的做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時候善於為道的人,不會去讓人民明瞭,而是要讓他們愚鈍。人民難以治理就因為他們所謂的智慧多。所以說用智慧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禍患,不用智慧治理國家使國家的福德。知道這兩個也都是某一時段的形式,能夠恆常瞭解形式,這才是深邃的德行。這玄德深邃悠遠,是與物性相反的。知道這些才能於自然相和諧。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歸流之地是因為它善於處在百川地勢之下,所以百川歸往。所以想要在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辭上為其下;要想做人民的表率,一定要將自身利益放在大家之後。所以聖人雖然處在人民之上,人民卻不覺得重壓,作為人民的表率而人民不會感到有妨礙。這樣天下的人都喜歡推舉而不厭棄它。憑藉它的不與民爭,所以天下沒有誰能與它爭奪。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天下的人都說我的道博大,好像不切實際。也只有大才讓人有不切實際的感覺。若誰都能看到切合實際,它也就是細小的了。我有三樣寶貝,總是秉承保有著。一是慈柔,二是儉樸,三是不講自己的位置放在天下人之前。慈柔才能有勇力,儉樸才能廣行,不置身天下之先才能操控天下。如今捨棄慈柔還要有勇力,捨棄儉樸還要廣施,捨棄後於天下而與天下爭先,絕境啊。慈柔用來作戰就會勝利,用來堅守就會穩固。天要救它就會用慈柔來保衛它。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懂得為士的人不憑藉武力,懂得打仗的人不會惱怒,懂得如何取勝的人不與人爭,懂得用人的人甘居人下。這就是不爭之德,這就是用人得力,這就是與天古之極相和諧。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帶兵打仗的人曾說,我們不敢自認為是主人而自認為是客屬,不敢輕易前進一點而先做出更大的退讓。這就是以無行為行,不顯示通常的痕跡,所以才能無敵。禍患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優勢。所以交戰謹慎小心的一方勝利。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我說的很容易瞭解,很容易實行,但是天下人不能瞭解,不能實行。言論是有根據的,行事是有秉承的。只有無知的人不瞭解我罷了。瞭解我道理的人少,那麼我是珍貴的。所以聖人內涵豐富而外在鄙陋。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智而不自以為智這是很好的,不智還自以為智這就糟了。只有以這樣的問題為病時刻防範才能不陷入問題中,聖人即如此。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人民不畏懼威懾了,那麼大的威懾也就要來了。不以自身所處的環境為狹小,不厭倦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具有這種不厭的品格才不被上天厭棄。所以聖人自我知道而不顯露,自我保養而不表現尊貴。故意的捨棄那些採用這些罷了。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敢於為者很快消亡,敢於不為者恆長久遠。這兩者哪個有利哪個有害呢?天所憎惡的誰知道它的原因?所以聖人的儲存更艱難。天道阿,不與萬物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語而善於應和,不用招攬就在身邊,不思考而善於謀劃。象一張無邊廣闊的網,看來有漏洞卻從不偏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人民不怕死,為什麼還要用死來威脅他們呢??如果他們怕死,就把突出的殺掉,誰還敢作?這世界一直有執掌殺戮的來實行殺戮,代替它來殺戮是代替大的匠人行事罷了,這樣的人很少有不延及自身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人民飢餓,是因為上面食稅太多,所以飢餓;人民難以治理,是因為上面總要有所作為,所以難以治理;人民不怕死,是因為上面生活太安適了,所以不怕死也要做。生而無所為要比以生為貴好得多阿。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人生來是柔弱的,死後是僵硬的。草木也是一樣。所以堅強之類是死亡的徵兆,柔弱之類是生息的徵兆。所以說兵強就要被毀滅,木強就被折斷。強大在柔弱之下。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天道阿,不就象張弓射箭麼?個子高的要放低一些,個子矮的要舉高一點,力量大的要稍微舒緩一點,力量小的就要有所憑藉。天道阿,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誰能夠自以為有餘而把多餘奉獻給天下呢?只有知道的人阿。所以聖人作了但不依仗,造就了而不居持。它不願意顯示賢明罷了。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用來戰勝強硬沒有比它更好的。因為強硬無法改變他。弱勝強,柔勝剛,天下都知道,沒有人能實行。所以聖人說,能夠為國承擔禍患的才是社稷的主宰啊。正確的言辭象反話一樣。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均和大怨,必然有餘怨不能銷解。這怎麼算是善呢?所以聖人持有把柄而不向人發難,有德的人才能掌管這種借據啊,無德的人總是拿著稱盤斤斤計較。天道沒有什麼親疏,只是看上去更偏愛善於利用的人罷了。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使國小,使民少,達到有各種工具而不使用的程度,使人民達到畏懼死亡而不向遠方遷移的程度,雖然有舟車,沒有人要去乘坐,有兵器盔甲,沒有可使用的機會。甚至回覆到節繩記事的程度。以所食為美味,以所穿著為美麗,以所居住的為安適,以自己的風俗為樂。與鄰國相望,雞犬相聞,卻到老死也不往來。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恆長久遠的言辭並不華美,華美的並不能恆長久遠。善於行事的不需要辯論,整日辯論的不善於行事。智者不需要依靠博聞,需要依靠博聞的不算智者。聖人不積習,越是為了別人,自己越能保有,越是給別人,自己越多。天道啊,施利於眾生而沒有要戕害誰,聖人的原則啊,做了卻不與眾人爭利。

分類: 娛樂
時間: 2022-02-20

相關文章

總檯獨家專訪丨中國駐幾內亞大使:敦布亞承諾遵守同中方的各種協議

總檯獨家專訪丨中國駐幾內亞大使:敦布亞承諾遵守同中方的各種協議
幾內亞發生軍事政變後,針對幾內亞局勢以及中幾關系等問題,當地時間16日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駐幾內亞大使黃巍.黃巍表示,敦布亞承諾遵守同中方的各種協議. 黃巍大使透露,他於9月8日應 ...

走出北京首次在外埠開劇場 一開就是兩家 嘻哈包袱鋪班主高曉攀 接受本報獨家專訪道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假期,沈城的相聲圈兒可謂風生水起,而牢牢佔據C位的無疑是不賣車子.不賣房子.不賣包子,只賣樂子的嘻哈包袱鋪.眾所周知,東北人天生自帶幽默細胞,演員在瀋陽演出,包袱特響才能站住腳,因此, ...

永不消逝的嗩吶——專訪嗩吶傳承人吳振強

永不消逝的嗩吶——專訪嗩吶傳承人吳振強
對吳振強來說,嗩吶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東西."我從小就喜歡嗩吶,現在還是很喜歡."多年以後,回憶起少時學習嗩吶和奔波顧事的經歷,吳振強用了兩個"喜歡".從那時起,他 ...

獨家專訪:首輪融資2.5億,兩位TapTap創始人的新產品要怎麼做?

獨家專訪:首輪融資2.5億,兩位TapTap創始人的新產品要怎麼做?
目標1000萬DAU. 文/托馬斯之顱 在遊戲圈裡,「好說」可能是最受關注的一款平臺產品.畢竟它的創始人是黃希威和張乾--TapTap的兩位聯合創始人. 之前不少人認為,好說要做中國的Discord. ...

獨家專訪北京青年舞者何林謙——為華夏而舞的迤邐之蓮

獨家專訪北京青年舞者何林謙——為華夏而舞的迤邐之蓮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舞蹈是藝術,更是對社會和世界的一種解讀方式:它既可以給人以美,更可以給人以生的希望."何林謙這樣表達舞蹈的重要性.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輕雲嶺上 ...

2-4爆冷,斯諾克最強90後二輪遊,又一TOP16出局,奧沙利文將登場

2-4爆冷,斯諾克最強90後二輪遊,又一TOP16出局,奧沙利文將登場
斯諾克北愛爾蘭公開賽正賽第二輪,凱倫-威爾遜對陣米切爾-曼恩,兩人爭奪16強門票,結果爆出了一個冷門,威爾遜2-4不敵曼恩,遺憾二輪遊,也成為了霍金斯等之後又一出局的TOP16球員. "囧哥 ...

專訪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打破界限,和聽眾一起玩

專訪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打破界限,和聽眾一起玩
今晚,知名琵琶演奏家趙聰將與鋼琴.絃樂四重奏一起,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最美時光--趙聰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 自今年初擔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後,趙聰對民樂的發展與探索有了許多新思 ...

獨家解讀 | 今年雙11,商家這樣經營才最高效

獨家解讀 | 今年雙11,商家這樣經營才最高效
隨著天貓雙11(下稱"雙11")節奏公佈.商家報名啟動,今年的"雙11時間"已經到來. 每年雙11,阿里媽媽的作戰路線,始終是品牌和商家的關注焦點.而今年的阿里 ...

獨家解讀|第13年的天貓雙11,有什麼變與不變?

獨家解讀|第13年的天貓雙11,有什麼變與不變?
規則,是一個龐大平臺有序運轉的基礎,也是一隻引導商家.消費者.生態夥伴前行方向的有形之手. 作為一年一度消費屆最大的節日之一,天貓雙11(下稱"雙11")行進至第13個年頭,其意義 ...

詹姆斯婚禮獨家:卡羅爾出借兒媳41年前禮裙,皮帕人群中為弟歡呼

詹姆斯婚禮獨家:卡羅爾出借兒媳41年前禮裙,皮帕人群中為弟歡呼
作為王室萌寶,喬治小夏這對兄妹堪稱"花童專業戶",至今兄妹倆已經做過了四次花童. 2017年皮帕婚禮 2017年皮帕婚禮 2017年小姨皮帕米德爾頓的婚禮上,"喬治踩小姨 ...

溫格專訪:世界盃改制只是提議,年輕球員賺太多錢讓人擔憂

溫格專訪:世界盃改制只是提議,年輕球員賺太多錢讓人擔憂
虎撲09月21日訊 前阿森納主教練阿爾塞納-溫格接受了每日電訊報主編Jason Burt的獨家專訪,而他上來就坦白了一件事,這麼多年來,當涉及他的阿森納的有爭議的球場事件發生時,他總是說"我 ...

加拉專訪:阿爾特塔沒有藉口了,我很難理解阿森納籤本-懷特
虎撲09月24日訊 曾經效力於倫敦三家球會阿森納.切爾西和熱刺的法國中衛威廉-加拉日前接受了gentingcasino的獨家專訪,在專訪中他分別談到了這三傢俱樂部的情況. (以下擷取阿森納部分的重點) ...

封面獨家|堅持24年“快本”終停播?官方回應稱是升級改版 連線節目創始人汪炳文

封面獨家|堅持24年“快本”終停播?官方回應稱是升級改版 連線節目創始人汪炳文
快樂家族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周琴 李雨心 <快樂大本營>停播?近日在網路中,悄無聲息地流傳起了這樣的訊息.原來,在10月9日,湖南衛視原本應該播出<快樂大本營>國慶特別節目 ...

小梗說動漫:《火影忍者》中“曉”的戰力究竟誰強誰弱

小梗說動漫:《火影忍者》中“曉”的戰力究竟誰強誰弱
哈嘍哈嘍,小梗又來了,經過昨天死神戰力的評測,有好多小夥伴給小梗反應了自己的想法,小梗覺得大家說的都有道理,小梗因為昨天錯別字的事情感到抱歉,今天的文案小梗一定改,一位小夥伴跟小梗說想看<火影& ...

風雲漫畫第一部裡的十大高手,每個都比雄霸強

風雲漫畫第一部裡的十大高手,每個都比雄霸強
在風雲的漫畫中,雄霸的實力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強悍,其真實實力不會比絕心強,但是因為他有運勢加成,所以除了風雲,其他試圖挑戰他的人都死於非命. 十,劍皇 顧名思義劍皇是劍中的皇者,不但是因為他劍法高超, ...

全運會單項賽第2日戰報:男、女單8強全部產生

全運會單項賽第2日戰報:男、女單8強全部產生
北京時間9月23號,陝西全運會乒乓球比賽迎來了單項賽的男.女單打8強爭奪戰.經過了激烈的角逐,目前男單和女單8強已經全部產生! 一.男單方面 樊振東先是輪空,牛冠凱大比分4-3戰勝了澳門隊的張子浚,樊 ...

絕對進攻!盤點NBA歷史上最強進攻陣容,庫裡入選,喬丹無懸念

絕對進攻!盤點NBA歷史上最強進攻陣容,庫裡入選,喬丹無懸念
NBA比賽的勝負由得分高低要判定,因此歷史上的超級得分手異常受人喜愛,一次扣籃,一次三分.一次後仰跳投,都能讓比賽局勢瞬間反轉,下面分享心目中最強進攻陣容五人組. 控衛 斯蒂芬.庫裡 如果是魔術師約翰 ...

菲爾-瓊斯:渾身是傷,在孩子面前被罵狗屎,這是人生最低谷

菲爾-瓊斯:渾身是傷,在孩子面前被罵狗屎,這是人生最低谷
虎撲09月20日訊 曼聯中衛菲爾-瓊斯接受了泰晤士報著名記者Jonathan Northcroft的獨家專訪,在專訪中他談到了自己的傷病.家庭.還有作為球員的迷茫- (以下為專欄節選) 菲爾-瓊斯說, ...

「環時深度」阿富汗局勢突變,“東伊運”面臨危機?

「環時深度」阿富汗局勢突變,“東伊運”面臨危機?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 劉欣 林曉藝]烏魯木齊火車站"4·30"暴力恐怖襲擊案.喀什"7·30""7·31"暴力恐怖襲擊案. ...

想要碰一碰?岸信夫放話“以艦還艦”,要派出更多的海警船

想要碰一碰?岸信夫放話“以艦還艦”,要派出更多的海警船
中日海域爭端由來已久,之前尚且還能擱置爭議.但隨著日本方面的變本加厲,共同開發已成泡影.而隨著國內遠洋作戰能力不斷增強,透過海警船也能夠對關鍵海域進行長期的巡邏,這樣就更加讓日本惱羞成怒.而最近日本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