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幾千年綿延不絕,首要的物質基礎是人口數量的絕對優勢。看一個圖示
幾千年來,與周邊其他民族相比,中華民族在數量上一直處於絕對優勢地位,這決定了無論發生多大規模的外地入侵或外來替代,主體始終不會改變。即便是偶有外族取得了政權,因為數量上的劣勢而被同化淹沒。
近代以來,外敵入侵大規模入侵,危機遠超歷史上任何一次,所幸的是,從明朝後期中國人口開始大幅度增殖,到十八世紀中業突破兩億。中日戰爭開始的時候,中國人口是4.6億,敵國日本只有0.9億,從數量上註定了戰爭的結局必定是日本必敗。即便沒有美蘇,沒有原子彈,日本也絕無戰勝的可能。
數量之上是質量,中華民族無論在體質上還是智力上都有著明顯的優勢。如果徒有數量而無質量,沒有足夠的生存智慧,也很難生存。
聳立於數量和質量之上的是一整套完備的農耕文明體系。工商文明是不能維繫一個民族長久生存的,它是一種逐利文明,使人喪失故土意識,家國情懷,統一觀念,只會讓人與人之間分崩離析。
事實上人類的最佳選擇就應該是終止於農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