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為什麼你和孩子“講道理”常常以失敗告終?

要知道,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裡,而父母偏偏要做這件最難的事。

在和孩子的日常相處中,父母是否有這樣的時刻:

苦口婆心說了特別多,但根本不起作用;

孩子特別固執,每次溝通都變成“自說自話”;

說不過三句話,孩子就跑進房間......

次數多了,父母也會形成這樣的想法:“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不知道講了多少道理,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為什麼你和孩子“講道理”常常以失敗告終?

但你想過為什麼和孩子的“交流”總是失敗嗎?

01

第一,不會溝通,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溝通”。

在溝通法則中,有一個“55387定律”:

人際溝通55%取決於態度、肢體語言;38%由語氣、語調決定的;只有7%來自我們說話的內容。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更多注重內容上的溝通,帶著“我要你聽我的”的想法交流,而忽略了那93%的情緒層面的溝通,這樣就出現了“無效溝通”。

如果只顧自己的感受,這其實是在堵住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最後就會演變成“說教”。

人和人的溝通是有訴求的,大到一句話、小到一個眼神,背後傳遞的資訊往往是:我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懂得”、“被關心”……

第二,父母總是帶著情緒說話。

為什麼你和孩子“講道理”常常以失敗告終?

可能來自社會和本身生活的壓力,父母的情緒也在日積月累中積攢著,加上父母過於心急,想要快速解決孩子的問題,這樣就導致了一件小事也可能成為爆發爭吵的導火索。

比如,孩子提什麼要求,當父母不想滿足時,可能父母隨意的一句“拒絕”,或者情緒不悅,都會讓孩子覺得很“受傷”。

因為孩子的感受力特別強,父母的情緒變化、一言一行,他都能敏銳地捕捉到。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身心都覺得有壓力,再也不想溝通了。

02

為什麼情緒“上頭”時,很難溝通?

在綜藝《再見愛人》裡,王秋雨因遞手機的事情上升到朱雅瓊撒謊,並在隨後的溝通中因太生氣而多次要求她“閉嘴”。

為什麼你和孩子“講道理”常常以失敗告終?

雙方大傷和氣但絲毫沒有解決問題,生活裡這樣的“無效溝通”並不少見。

在人的大腦裡,有一塊區域叫做前額葉皮質,這塊皮質層主要負責專注,計劃,衝動和情緒控制,換位思考,判斷和洞察力。

神經科學家認為,成長中的孩子前額葉皮層還在發育中,但神經元卻比成人更多,孩子們充滿創意,同時也很浮躁、情緒化、容易犯錯,做事也比較衝動魯莽。

為什麼你和孩子“講道理”常常以失敗告終?

當成人生氣、有壓力時,大腦前額葉活躍度也會下降,變得不活躍,無法繼續進行思考和控制情緒,看上去就像是智商急速下降一樣。

所以在情緒“上頭”時,父母沒辦法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在和孩子、伴侶溝通時,你有過這些表現嗎?

1.過度發散

當在和孩子溝通時,可能從一件小事情上升到其他事情,小到一雙襪子隨手亂扔,大到人生未來,這樣過度發散的溝通方式,只會讓溝通變得更加困難。

2.批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會用批評性的語言代替正常溝通。

比如爭吵時,常常用“這都是你的錯”、“這件事,我早就提醒過你”、“你這孩子,怎麼每次都這樣”溝通。

3.質疑(不信任)

很多父母總質疑孩子做不好這件事,想幫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沒完成時,總是更加不信任孩子。

為什麼你和孩子“講道理”常常以失敗告終?

發生矛盾和吵架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現上面的3種“無效溝通”

明白總是無效溝通的原因後,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有效溝通。

從理論角度,溝通具有三個核心要素:人與人之間、溝通刺激和溝通回應。

有效溝通就是在溝透過程中,圍繞溝通目的彼此雙方都既“說得清楚”又“聽得明白”。

03

那怎麼和孩子溝通才是對的?

書籍《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這樣說過:語言是窗戶,否則是牆。

書中指出:

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當你和孩子的交流出現問題時,試著停下來,覺察到你和孩子之間存在的問題,再使用“觀察、感受、表達、詢問”的方式,找到你和孩子最佳的溝通方式。

其實,溝通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方聽得懂、聽得進、達成共識,並順利地解決目前的問題,而非產生對抗和不舒服的情緒。

為什麼你和孩子“講道理”常常以失敗告終?

在溝通中,父母需要不斷練習,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和溝通是否存在問題,然後更好地調整自己,儘量做到平和、尊重、平等地溝通。

記住這3點:

1.學會用愛的語言溝通

2.多去肯定接納孩子

3.情緒無法控制時,先自己“冷靜”一下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決定孩子和世界的關係;孩子和世界的關係,決定他們和自己的關係。

分類: 親子
時間: 2021-09-24

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01 家長越喜歡講道理 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 ...

講道理之前,先關注情緒感受
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習慣和孩子講道理,而疏於關注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給親子關係帶來很多麻煩,甚至憑空製造出很多不必要的親子衝突.父母如果能學會看見孩子的情感和背後的需求,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週 ...

鬼谷子的忠告: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從來不是講道理,而是講利益

鬼谷子的忠告: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從來不是講道理,而是講利益
請聽題:如何才能快速說服一個人? 相信有道友會回答,當然是講道理.但是恕我直言,與其講道理,不如講利弊. 一 人,與其說是理性的,不如說是感性的. 此言一出,必然有朋友會反對的,畢竟我們每個人看起來都 ...

什麼是真正的格局?不與無知的人講道理,不與不講道理的人爭辯

什麼是真正的格局?不與無知的人講道理,不與不講道理的人爭辯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明明有人錯得離譜,卻還以為自己是對的,並且理直氣壯? 有個高贊回答:每個人的是非標準都好像是一把尺子,有些人尺子就是歪的,所以他量出來的結果就總是歪的,而他卻不自知. 生活中當我 ...

土匪殘害我軍副師長,王震出動41輛坦克:用大炮和他們講道理

土匪殘害我軍副師長,王震出動41輛坦克:用大炮和他們講道理
抗日戰爭結束,國內滿目瘡痍,大好河山慘遭踐踏,中華大地死傷無數.百廢待興.抗戰14年間,軍隊.平民傷亡高達2100萬人,戰爭之慘烈,令無數家庭家破人亡-- 但從樂觀的角度來看 ,內憂外患的時刻已經過去 ...

關於中秋節,可以給孩子講些什麼故事呢?

關於中秋節,可以給孩子講些什麼故事呢?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到了, 和孩子在吃著美味的月餅,欣賞美麗的圓月時,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關於中秋節的相關知識和傳統故事,一起領略中國傳統習俗的魅力. 中秋的由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 ...

13個小故事,用來給孩子講人生

13個小故事,用來給孩子講人生
關於失去 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頭也不回繼續向前走. 路人覺得很奇怪,便問:"為什麼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qu ...

擺事實,講道理,不是估猜和自以為是一一談對莫言的讚頌和批判
莫言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又主要是創作如<蛙>.<豐乳肥臀>.<紅高粱>等"暴露"的文學作品,莫言本人又認為是"超階級"的& ...

月亮裡有什麼?僅僅給孩子講美麗的傳說或科學的現象可不夠

月亮裡有什麼?僅僅給孩子講美麗的傳說或科學的現象可不夠
如果是3歲以前,我會給孩子講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如果是3歲以後,我會告訴他月亮在現實中的真實模樣,還會給他講有關月亮的古詩詞,有關月亮的奇聞異事,有關月亮陰晴圓缺的寓意. 3歲以前 記得可愛多3歲以前 ...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和傳說,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講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和傳說,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講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有哪些呢? 我們一起來讀 ...

6歲前若不給孩子立規矩,再好的教育都是無用的

6歲前若不給孩子立規矩,再好的教育都是無用的
從小立好的家規,對孩子來說,這些規矩會成為習慣,而不是束縛. 作者 | 夏天 無意中刷到一段小影片,看後很是憂心. 一個6歲的小女孩在飯桌上七扭八歪地坐著,媽媽催促她趕緊吃飯,她開啟雙臂,齜牙咧嘴地對 ...

孩子哭著說“不想上幼兒園”,別打罵,試試這3個方法,親測有效

孩子哭著說“不想上幼兒園”,別打罵,試試這3個方法,親測有效
當孩子哭鬧著不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咱們家長千萬不要只會用鼓勵或者是強迫的方法,讓孩子去上幼兒園. 因為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牴觸情緒越來越大. 如果說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甚至說都走到幼兒園門口了,還是嚎啕大 ...

當孩子發脾氣時,你可以先閉嘴一會兒

當孩子發脾氣時,你可以先閉嘴一會兒
長篇大論地(哪怕是溫柔地)給孩子解釋他為什麼要去幼兒園並沒有太大用處,因為孩子還理解不了長篇大論.書評君今天帶你看的這篇文章摘編整理自<野性與溫情:動物父母的自我修養>,作者對於處理孩子發 ...

一年後,那個愛發脾氣、讓家長老師都頭疼的孩子怎麼樣了?
小宇媽媽一年前來到"家庭支援"尋求幫助,原因是小宇一直無法適應幼兒園.老師經常反映他不聽指令,經常與小朋友發生衝突,後來還發展為愛發脾氣,甚至情緒失控. 經過與"家庭支援 ...

孩子的叛逆期,家長如何修復

孩子的叛逆期,家長如何修復
為什麼越不讓孩子做什麼,他就偏要做什麼? 不讓他爬滑梯,他就爬到最高點: 不讓他打小朋友,他反而越打越來勁-- 其實,這一行為屬於"叛逆期"反應,早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就有了叛逆期 ...

越是被打罵的孩子越是不聽話嗎?

越是被打罵的孩子越是不聽話嗎?
俗語講:棍棒出孝子,嬌兒無孝郎.我們老百姓的生活經驗就是孩子犯了錯必須要得到懲罰,否則長大了,他們不會成為善良孝順的人. 後來我們又有了西方教育那一套說:孩子不能打罵,對待孩子要有耐心,又細心,與愛心 ...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不能像以前一樣,棒棍出孝子的做法不可取了.首先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再者,給孩子講道理,要學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做父母的每 ...

女兒幼兒園被男孩牽手睡覺,爸爸心情複雜,孩子的心思其實很單純

女兒幼兒園被男孩牽手睡覺,爸爸心情複雜,孩子的心思其實很單純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了女兒之後,爸爸會是什麼心情呢?一種"老父親"的既視感隨即上線. 這樣說並不過分,因為絕大多數有了女兒的爸爸,都會從女兒出生那刻起,對任 ...

孩子的人際交往,父母幹不幹預,結果截然不同

孩子的人際交往,父母幹不幹預,結果截然不同
作者|哎呀媽 當孩子在集體生活中, 顯得格格不入, 別人做的事情他不做, 父母該怎麼辦呢? 這兩位爸爸的做法,截然不同. 親子綜藝<不要小看我>中, 5歲的雷雷不受歡迎, 沒人選他做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