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不是不想有,是技術不過關

唐朝時期,一批遣唐使及學問僧自日本西渡而來,在目睹了大唐盛世的繁榮後,這些先進人士決定在本國推進改革,將日本打造成第二個大唐。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日本成了大唐的“模仿者”,幾乎全盤照抄了大唐文化。

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不是不想有,是技術不過關

為什麼說是“幾乎”而不是“全部”呢?

因為日本人並沒有接受大唐的宦官制度和科舉制度。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很多歷史愛好者,都將這個問題作為日本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其實,問題並沒有那麼複雜,筆者不妨稍作分析。

不採用這兩種制度,無非有兩種可能:

一是“不想”採用;

二是“沒必要”採用。

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不是不想有,是技術不過關

如果是前者,說明當時的日本人已經有了超越唐人的價值判斷,見識過更繁盛的文化,所以才覺得大唐的科舉和宦官都是病態產物,所以不想採用,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以當時大唐帝國傲視世界的國力,及日本人迫切推進大化革新的反應來看,當時日本人價值判斷的“天花板”應該就是大唐王朝。

在當時,哪裡存在什麼比大唐更繁盛的文化呢?要知道,當時的日本雖然結束了割據,但連本土的文字都沒有。一個從部落制轉型為集權制的國家,其政治制度不會完善到哪去。中國發展至唐朝,自秦朝統一中原也有了近千年的歷史,政治制度遠比日本完備得多。由此可見,日本人對科舉制和宦官制這兩種新鮮事物並非“不想”採用。

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不是不想有,是技術不過關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宦官制度誕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種男權社會下的畸形產物,宦官是為男權統治服務的特殊群體。在封建史上,除了少數心志堅定的個例,絕大多數男人都不會因一妻而滿足,這是古代男人的共性。做諸侯或皇帝,手握全天下的生殺大權,有資本滿足自己的任何慾望,難免會想要“佔有”並“獨佔”眾多妻妾。

為了達成“獨佔”這一目的,防止自己被戴綠帽子,皇帝有必要減少后妃接觸到其他男人的機會,以免後院起火惹是生非。因此,皇帝的所有禁臠都被鎖在深宮之中,受到嚴密監視。皇帝的老婆數不勝數,她們的日常生活成了大問題。如果只讓宮女來服務后妃,難免會造成皇帝分不清后妃與宮女的困擾,況且宮女都是些嬌柔女子,無法從事重體力工作。

顯然,皇宮裡沒有男勞力是不行的。讓男人來服務後宮,誰能保證后妃不與他們眉來眼去?這豈不是造成了皇帝無法獨佔后妃的反效果嗎?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古代皇帝必須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讓服務後宮的男性失去效能力,使他們只能對佳麗三千望之興嘆。於是,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才會出現那麼多被閹割的太監。

以上,便是宦官制度的由來。

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不是不想有,是技術不過關

既然我們瞭解了宦官制度的成因,以及男權社會與宦官制度之間的聯絡,不妨再來看看日本的史料。

自日本第三十三任天皇推古登基開始,直到第四十八任天皇稱德駕崩,在這一百七十八年裡,總共有八位天皇是女性。在大化革新推行之初,擔任天皇的孝德雖然是個男人,但他的前任天皇和繼任天皇都是女人。既然在當時日本並未出現男權至上的局面,所以天皇無需對宮闈嚴防死守。根據日本史的記載,我們能看到這一時期的男女天皇大多遵守一夫一妻的原則,自然沒必要由宦官來服務宮闈。

其實,除了“沒必要”之外,日本沒有引進宦官制度還有一部分“技術原因”。古代的日本畜牧業落後,在當時的日本很難見到虎豹牛馬等大型動物。直到日本被美國敲開國門之前,日本人很少吃肉。想要建立宦官制度,就得有擅長閹割手術的“刀子匠”。閹割說起來簡單,“刀子匠”似乎只需手起刀落,就能製造太監。不過,這“手起刀落”之中,蘊含了多少技術含量,只有行內人瞭解。

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不是不想有,是技術不過關

閹割馬虎不得,稍有不慎就能讓被閹割者死亡。想要掌握出色的手術技術,少不了進行動物實驗。日本當時連牛羊這種家畜都比較罕見,哪來的實驗環境?直到十八世紀,日本引入了馬匹後,才掌握了閹馬技術。日本人十八世紀才掌握了閹馬技術,由此可見,七世紀的日本根本沒有“閹人”技術。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日本宦官列伝》】

分類: 旅遊
時間: 2021-12-24

相關文章

但丁遺響七百年:《神曲》與繪畫、音樂和電影

但丁遺響七百年:《神曲》與繪畫、音樂和電影
吳靖 竊以為,圍繞但丁的<神曲>,存在著一個耐人尋味的兩極化現象.那就是,很少有人通讀過全本的<神曲>(長達一萬四千多行),但又很少人沒有被它的遺韻所薰陶過.時至今日,這個有趣 ...

德國科德斯又一系列——花環系列月季

德國科德斯又一系列——花環系列月季
花環系列月季是由德國公司科德斯培育推出的,屬於庭院月季.它的主要特性是豐花.抗病性強,幾乎無病蟲害,耐寒性較好.植株高度適中,花朵中大輪,枝條緊湊,分枝性好,易養護.現將它們分別簡單解紹給大家. 1. ...

德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337例 累計確診414.2萬例
e公司訊,根據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釋出的最新資料,截至當地時間9月19日0時,德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142116例,較前一日新增7337例:累計死亡病例92958例,較前一日新增38 ...

風塵滾滾,尋歡作樂----毛姆《尋歡作樂》

風塵滾滾,尋歡作樂----毛姆《尋歡作樂》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 ...

新冠疫情期間,自駕游來到德國艾弗爾山區,一箇中世紀古鎮

新冠疫情期間,自駕游來到德國艾弗爾山區,一箇中世紀古鎮
在德國的艾費爾山區北部,坐落著一箇中世紀小城,Bad Münstereifel,中文翻譯為巴特明斯特艾費爾. 那天,從荷蘭出發往南,一路走來,順風.順雨.順心,只開了兩個半小時的車,德國小鎮Bad M ...

世界十大手槍

世界十大手槍
世界上最好用的手槍有哪些?世界十大名手槍,有義大利伯萊塔92F型手槍.奧地利格洛克17型手槍.美國柯爾特M2000型手槍.德國P229型手槍--其中,1985年由義大利伯萊塔公司研製的伯萊塔92F型手 ...

用簡單規則生成複雜圖案,大自然的絕招是重複
人類大腦天生擅長識別各種圖案,如湖面波紋.斑馬條紋,甚至晶體結構.但自然是如何創造出這些複雜圖案的? 答案是靠一遍又一遍重複同樣的簡單規則.1952年,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提出,僅僅透過簡單的物理和 ...

歐盟公民直言“美中俄新冷戰已開始”,專家:俄羅斯提前鎖定勝局

歐盟公民直言“美中俄新冷戰已開始”,專家:俄羅斯提前鎖定勝局
[南方+9月23日訊]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一份新的重要研究報告顯示,大多數歐盟公民認為,美國領導的與俄羅斯和中國的新一輪冷戰衝突已經開始,而歐盟將被捲入這場紛爭. 報道稱, ...

回顧1901-2020歷年諾貝爾化學獎
1901年,雅各布斯·亨裡克斯·範托夫(荷蘭):"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 1902年,赫爾曼·費歇爾(德國):"在糖類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19 ...

全世界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到底是誰?

全世界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到底是誰?
一.美國(獲諾貝爾獎數量:377) 點評: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科技第一大大國.美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的比例不到5%,美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數卻佔全球獲得該獎人數的70%以上.美國早在19世紀初, ...

光與影的和諧旋律,藝術史的另一種視角

光與影的和諧旋律,藝術史的另一種視角
威廉·透納以對光與色出神入化的表達而揚名藝術史,圖為他的作品 布里奇特·萊利<娜塔羅迦>,1993年 ◆ "燭光畫家"拉圖爾的名作 ◆莫奈擅長從大自然中捕捉稍縱即逝的瞬 ...

盤點10位過早退役的球星

盤點10位過早退役的球星
根據外媒職業球員工會統計,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他們的職業生涯平均為8年,足球運動員平均退役年齡是35歲,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球員因為個人原因或是傷病原因過早退役,今天就盤點一下,因為傷病和個人原因,過 ...

千人蝸居地下道,一天僅用3美元,繁華賭城地下的“鼴鼠人生”

千人蝸居地下道,一天僅用3美元,繁華賭城地下的“鼴鼠人生”
多年以來,在外界的目光中,美國都市一片繁華景象,人潮川流的快節奏下,充滿了主流社會的聲音. 圖片來源/Google 遊客在繁華的商城裡"一擲千金",白領族在高聳的寫字樓裡高談闊論, ...

東北花友走遍歐洲著名花園,回國後建了座四季有花的北方花園

東北花友走遍歐洲著名花園,回國後建了座四季有花的北方花園
你是否想走遍世界,看遍風景,再回老家,種一院花? 東北花友"自然",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專業.曾旅居德國13年,走遍歐洲乃至世界的很多城市,看了很多著名的花園.最終回到大連,打造了一 ...

世界十大著名機槍

世界十大著名機槍
機槍又稱機關槍,通常備有兩腳架及可安裝在三腳架或固定槍座上,主要發射步槍彈或更大口徑(12.7mm/14.5mm)的子彈,能快速連續射擊,以掃射為主要攻擊方式.世界十大機槍有加特林M134.CS/LM ...

一年只有一天,一半是黑夜一般是白天——極地居民的生活

一年只有一天,一半是黑夜一般是白天——極地居民的生活
日出和日落決定著我們大多數人的日常作息:從清晨何時吃早餐到夜晚何時放鬆入眠. 但如果太陽不再升起,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當它不再落下時,我們的生活又會如何呢? 對於生活在北極圈以內或附近的人們來說,這都 ...

為特種作戰而生的一款新槍
一般來說,特種部隊在選用槍械上比較挑剔.以步槍為例,不僅要堅固.安全.精度高,而且人機功效也要出色.德國黑科勒·科赫公司近幾年推出的HK416A7步槍,被認為是為特種作戰而生的一款新槍. 幾年前,德軍 ...

世界兵器大觀:馮布勞恩和他的V1導彈

世界兵器大觀:馮布勞恩和他的V1導彈
1969年7月16日,美國當地時間上午9點32分,阿波羅11號飛船連同土星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不久後,人類終於實現了登陸月球的夢想.在數以億計的觀眾中,有一個人的心情格外複雜,他就是這次登月計劃的主要負 ...

感知溫度、探知自然之旅

感知溫度、探知自然之旅
全球舒適家居行業的先行者德國威能(Vaillant)日前圍繞"就要21度"的主題理念,在成都地標又一城打造了一座"有溫度的"快閃裝置--感・溫藝術館,帶大家開啟 ...

金燦燦的秋季

金燦燦的秋季
(外代二線)金燦燦的秋季 10月4日,人們在俄羅斯莫斯科經過金色的秋葉. 新華社/衛星社 10月2日,人們在俄羅斯巴甫洛夫斯克的公園經過金色的秋葉. 新華社/歐新 10月2日,人們在俄羅斯巴甫洛夫斯克 ...